《唐大明宫图》再现盛世荣光

2018-01-14 04:47刘家信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丹凤大明宫大明

◎ 刘家信

(作者单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一制图院)

“长安细雨,沐浴着太平;大明宫景,多少宿命。回首遥望苍穹下,世事浮沉,无常无情;终我一生,难寻太平。”多年前,一部电视剧《大明宫词》让大明宫殿声名鹊起。剧中的大明宫就坐落在如今的西安北部,这里曾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砖木结构宫殿群,其面积相当于3个凡尔赛宫、4个紫禁城、12个克里姆林宫、13个卢浮宫、15个白金汉宫。让我们通过一幅举世之最的宫殿之图——《唐大明宫图》,开启一段盛世帝国的历史记忆。

大明宫的由来

大明宫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宫殿。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唐太宗李世民在长安城东北角的禁苑内营建永安宫,为太上皇李渊“清暑”,次年,易名大明宫。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唐高宗李治因染风痹,厌太极宫湫湿,再次大兴土木进行翻修,改名蓬莱宫,并迁入宫中居住和理政,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复称大明宫。

从此,唐代17位皇帝都移住此地听政,大明宫成为唐代的政治中心。唐末,大军阀朱全忠劫唐昭宗迁都洛阳,大明宫遭到焚毁与破坏。从兴建到被毁,大明宫经历了270年历史。目前,尚存含元殿、麟德殿、翔鸾阁、栖凤阁、太液池等。2010年,这里建成了大明宫遗址公园,重现了唐代大明宫的辉煌历史和文化景观。

历代大明宫图

唐宋时期曾有人绘制过《大明宫图》。据《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宴请回纥酋长吐迷度,“按阁本《大明宫图》,玄武门右玄武殿后有紫兰殿,大乐宴胡客,率引入玄武门”。然而,因历经战火,这幅《大明宫图》早已失传。目前尚存有宋碑《大明宫图》、宋碑《长安图》中的大明宫图形、元代《唐大明宫图》,及清代《唐东内图》。

其中,宋碑《大明宫图》刻于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与《长安图》《兴庆宫图》同期立碑。该图与《兴庆宫图》同刻于一通石碑的同一面,下半部的《兴庆宫图》保存完好无损,而上半部的《大明宫图》早已断残,尚存南部城墙、丹凤门、望仙门等符号及名称注记。据推算,这幅碑图的比例尺约为1∶3900,是诸多大明宫图中比例尺最大的平面图珍品。

在宋碑《长安图》中,大明宫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比例尺约为1∶9000,名称注记多达40处,其精度之高、内容之详,为现存大明宫图形之最。此外,元代《唐大明宫图》作为《长安志图》中的插图,是目前内容简略但较完整的一幅大明宫平面图;清代《唐东内图》内容虽详,却因相距年代较远,可信程度较低。

地图上的大明宫

按图索骥,梦回当年的大明宫,可见其宏伟壮观、纷华靡丽。其面积可达3.2平方千米,周长达7.6千米,宫城南面有丹凤门、望仙门、延政门、建福门、兴安门五门,东面为左银台门,北面有玄武门、银汉门、青霄门三门,西面有右银台门、九仙门二门。毫不夸张地说,唐代大明宫可谓中国乃至世界最为宏伟巨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大明宫内的建筑采取前朝后寝的布局,以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为前朝之地,是皇帝举行“外朝”大典和“中朝”会见群臣听政视事之处。紫宸门以内是皇帝举行“内朝”、引见大臣及居寝之处。

作为大明宫的正殿,含元殿修建在4丈多高的龙首原南沿上,殿基高出地面15米。这里是皇帝举行“外朝”大典活动之处,册封、改元、受贡及策试举人等大典大事,亦多在此殿进行。含元殿前东西两侧,建有对称向外延伸的阁楼,东名翔鸾阁,西名栖凤阁。两阁与正殿之间,飞廊相接,结构严密,气势不凡。大明宫内著名的麟德殿,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间(公元664—665年),故此得名,位于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东临太液池风景区,西靠西墙九仙门,是皇帝召见贵族亲信、接见外国使臣和举行盛大宴会的场所。

大明宫内的水系主要是太液池。它位于龙首原,分东西两部分,中间以渠道相连,池中有蓬莱山,山上建有太液亭。这是大明宫的风景游赏盛地,唐代李绅有诗云:“宫莺报晓瑞烟开,三岛灵禽拂水回。桥转彩虹当绮殿,舰浮花鹢近蓬莱。”可见当年太液池园林的旖旎风光。

猜你喜欢
丹凤大明宫大明
到延安去
最美的背影
走在大明宫
丹凤的水
丹凤“五个先行”推进村“两委”换届
丹凤“四个强化”从严落实“三项机制”
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与建设
安徽利辛丹凤村汉代窖藏
席有良:我和大明宫有“一世情缘”
席有良:我和大明宫有“一世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