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2018-01-14 09:43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 2018年9期
关键词:北斗测绘卫星

关注◎

全国测绘法宣传日暨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周活动举行

8月29日,2018年全国测绘法宣传日暨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周主场活动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活动由自然资源部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强化国家版图意识,共同守护美丽中国”为主题。

据介绍,正确的国家版图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象征,体现了国家在主权方面的意志和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外交立场。本次活动旨在普及测绘法律知识,强化公民国家版图意识,维护国家版图尊严,推动更好地利用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和技术建设美丽中国。

据了解,8月29日至9月5日期间,全国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举行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包括举行测绘法宣传日主题宣传活动、召开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座谈会、印制张贴宣传海报、播放宣传片、发放宣传品、制作短视频等,呼吁全民一起强化国家版图意识,共同守护美丽中国。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调度会议在京召开

8月16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办(以下简称“三调”办)在京召开专题调度会议,听取“三调”工作全国通气会情况汇报并研究部署近期工作。

会上,“三调”办各工作小组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工作进展。总体来看,遥感影像获取、各省(区、市)动员部署、省级经费落实、调查业务培训等工作有序推进,达成了预期成效。特别是全国通气会的召开,明确了工作方向、重点和目标,统一了工作思路。

会议还就近期几项重点工作作出部署:一是把握好调查精度与面积的问题,不能随意调整辖区控制面积;二是就遥感影像获取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出可行性方案,抓紧落实解决 ;三是确保质检从严,确保影像质量合格;四是抓紧收集林草方面的数据,研究制定数据衔接的方案和标准。

我国首个激光雷达测试和科研成果评价中心获授牌

8月31日,我国首个激光雷达测试和科研成果评价中心在苏州工业园区通过验收并获授牌。

该中心由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与北科天绘共同建立,将结合激光雷达先进制造企业的专业能力,服务行业和用户,满足开展激光雷达性能指标测试、科学试验、产品开发、成果评价,以及教育科普等多方面的需求,惠及众多应用领域。

据了解,该中心的建立可为国家重大测绘生产项目顺利实施,激光雷达新技术推广、设备检定、技术人才培养等提供重要支撑,将使我国拥有一个高度专业化、相关设施齐全和数据规范完整的试验场所,提高测绘及相关科学试验的客观性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可以通过试验场的充分试验,形成经济合理的生产技术方法和工艺流程,解决我国激光雷达检测的场地问题,带动我国高端测绘仪器装备和专业传感器的快速、健康发展。

科技◎

首部3D中国地图集出版 裸眼可见其效果

近日,由哈尔滨地图出版社制作的《立体视界三维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3D地图集》出版发行。

据介绍,该图集是我国第一部3D中国地图集,利用全球海陆地形数据,运用计算机处理和光栅3D显示技术,以高精密光栅材料为载体,最终通过特殊的印刷工艺印制完成,裸眼便可领略从高空俯瞰中国三维地貌景观的视觉效果。该图集不仅保留了传统地图宏观整体的统一性,还为二维平面地图直观展示三维空间提供了一个全新途径。

该图集内含中国全图及34个省级行政区地图,并按七大行政区有序排布。展开图集,左为行政区划图,精准地展示了交通路网、行政区划及居民地位置等丰富信息,辅以行政区的简介和地标性风景图片,满足了读者对行政区信息获取的需求;右为对应地区的裸眼3D光栅地图,各行政区地貌景观如实景般呈现,平原、丘陵、山川、高原、盆地一目了然。普通二维平面效果与创新三维立体效果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我国再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北斗全球组网驶入快车道

8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35、36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第11、12颗组网卫星,北斗全球组网已经驶入快车道。

两颗卫星经过3个多小时飞行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续将进行测试与试验评估,并与此前发射的10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进行组网,适时提供服务。

据悉,2018年被视为北斗卫星导航全球系统密集组网年。到2020年,将全面完成35颗北斗三号卫星的组网,在载荷、星间链路、激光通信等多项技术上实现提升,为全世界提供导航定位服务。伴随着北斗全球组网步伐的加快及应用开发的逐步深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快速发展成为“中国名片”,国内卫星导航及北斗应用产业链日趋完善,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融合趋势愈加明显。

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取得阶段性成果

8月10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管理办公室在上海组织召开了“基于双超平台的超敏捷动中成像集成验证技术”项目中期检查会。

检查专家组听取了项目中期进展情况汇报,现场查验了整星模型、相机电子学、力矩陀螺、磁浮机构等关键样机并观看了系统演示后,就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询。专家组对项目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肯定,并提出在项目集成验证各环节的接口和方案设计、课题间的进度协调等方面还需要加强,希望项目组在后续项目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亮点成果的培育和凝练,加快系统集成调试,保障项目目标的最终实现。

该项目针对卫星高精度测绘、遥感及高性能空间科学测量等领域面临的核心技术问题,开展高分超敏捷动中成像技术攻关。项目的预期成果将有望大幅提升对地观测卫星效能,为后续高分卫星工程研制提供技术支撑。

数字◎

全国水网数据库建成收录333万余条水系实体数据

日前,收录了我国333万余条自然和人工河流、湖泊、水库、水渠等水系实体数据的全国水网数据库正式建成。长度500米以上的河流和面积大于5000平方米的湖泊、水库等都有了自己唯一的“身份证号”,这将极大地方便今后开展水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灾害应急等工作,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服务。

据悉,水体是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管理的空间对象,赋予其统一的实体代码有利于准确测绘、监测变化和落实监管责任。该项目采集了全国1~9级河流水网数据、集水区单元数据、自然流域分区数据、河流附属设施及湖泊库塘数据,并理清了汇流关系,完成了河流分级、流域划分等,建成了符合1∶1万地形图精度要求的全国水网数据库。该数据库支持在水系任一点向上游溯源和向下游追踪及分析,具有按照名称查询检索全国河流、河段等实体要素的功能。

9个测绘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在日前结束的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中,自然资源部下属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5个项目、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的1个项目、卫星测绘应用中心的3个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5个项目分别是:利用SVD卷积神经网络的多极化时序SAR非监督变化检测方法研究、邻近场空间关系约束下线要素化简方法研究、耦合高精度InSAR监测的区域性地面沉降模拟研究、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波形精准建模与自适应重跟踪研究、基于PPP网解UPD模糊度固定技术的实时厘米级电离层反演及监测预警研究。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的项目是基于中国大规模多系统基准站网的北斗坐标框架初始实现与精化方法研究。卫星测绘应用中心的3个项目分别是:基于SMOS多角度数据的混合像元组分土壤水分反演算法研究、基于独立参数分解的星载SAR干涉定标技术研究、单光子激光测高卫星陆海测绘应用关键问题研究。

猜你喜欢
北斗测绘卫星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测绘质量的措施
北斗时钟盘
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应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miniSAR遥感卫星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静止卫星派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首个北斗全球“厘米级”定位系统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