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标准无性系茶园 提高茶叶产业效益
——对十堰地区新一轮茶叶产业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018-01-14 14:19熊飞
中国茶叶 2018年1期
关键词:茶苗建园高标准

熊飞

湖北省竹山县农业局,442200

为抓好当前的精准扶贫工作,帮助贫困农户建设永久的“绿色银行”,目前湖北省十堰地区部分县市掀起了新一轮茶叶产业建设高潮。为做好新一轮茶叶产业规划,笔者围绕“提高茶叶产业效益”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工作。通过深入细致地调研,提出要将建设高标准无性系茶园作为提高茶叶产业效益的关键性措施,凡是适合建无性系茶园的地块,尽量建设高标准无性系茶园。

在实际规划时,一些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与看法。有的主张重点建设高标准无性系茶园;有的认为要把重点放在低老茶园改造上,先把现有的茶园管好;有的则坚持继续大面积新建点播茶园。在建设无性系茶园上,之所以思想暂时无法统一,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无性系茶园建设在十堰地区目前仍属“新生事物”,很多人对茶叶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还没有真正了解,对建设无性系茶园的巨大优势还缺乏足够认识,对建成高标准无性系茶园还缺乏足够信心。

一、建设高标准无性系茶园是产业发展所需

1.单纯依靠改造老茶园难以大幅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

通过多年建设与发展,目前十堰地区茶园面积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但在实地调查时发现,除少量幼龄茶园外,真正高产高效的茶园面积仅占三分之一左右,约三分之二的茶园属于低老茶园。

提高茶叶产业效益,毫无疑问要抓好已建幼龄茶园管护和低老茶园改造,不能像“猴子掰苞谷,掰一个甩一个”。但单纯靠此难以解决根本问题,其主要原因:一是老茶园绝大部分建在瘠薄坡地上,立地条件较差;二是老茶园基本上都是采用茶籽直播,品种杂乱、良莠不齐;三是老茶园大部分没有严格按照建园要求实施抽槽、施肥、换土,不少农户直接打窝点播,建园标准太低;四是老茶园多数每穴点播茶籽密度过大,一窝一小碗,每穴几十株,幼苗丛生,茶苗瘦弱,很快早衰。由于建园时“先天不足”,这部分茶园即使下力气改造,也很难使茶叶品质与产量得到大幅提升。同时,老茶园改造难度大、费工多、成本高,有的低老茶园改造可能得不偿失。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山区人口逐步外迁,过去一些建在偏远地区的低老茶园,改造、管护难度将越来越大。因此,对低老茶园改造不能寄予过高希望,不能将其作为改变目前茶叶产业现状的关键性措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有改造价值的茶园积极改造,没有改造价值的建议酌情放弃,避免分散投入、劳而无功。

新建的幼龄茶园面积不是很大,但重建轻管现象依然存在。对这部分茶园,一要围绕苗全苗壮,抓好间苗定苗、抗旱保苗,为高产高效奠定基础;二要围绕早成园、早投产抓好施肥套种、中耕除草、防虫防病等田间管理,争取将其建成真正的高产高效茶园。

另外,还有一部分低老茶园属于建园时盲目决策、选址不当,建园区域和地块的气候、土壤、生态环境,与茶树生长所需环境条件不符,建园后茶树生长不良,品质差、产量低。这部分茶园,也没有多大改造价值,可以改种更合适的作物。

2.建设高标准无性系茶园可以显著提高茶叶品质与产量

过去建设茶园,基本上采用茶籽点播,属有性繁殖。无性系茶园,是用从良种茶树上剪取的枝条,经扦插繁殖培育成茶苗,然后再移栽到大田建成的茶园,属无性繁殖。

用茶籽点播建园有两大优势:一是播种简单省工,容易保证全苗;二是茶苗主根深扎,耐旱抗逆能力较强。但点播茶园也有一个难以克服的缺陷,就是茶树生长不够整齐一致,鲜叶在适宜采摘时间、芽叶外观、内在品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这就给后续加工(炒茶)带来一定困难,最终影响到茶叶的品质。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点播茶园使用的茶籽在遗传上属于“混合种”,其内在基因不同,其后代群体自然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性状。

用无性系茶苗移栽建园则不同。无性系茶苗是由同一优良茶树经多代扦插繁育而来,因其内在基因相同,所以茶树性状高度整齐一致,这就使无性系茶园具备了一些点播茶园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

(1)鲜叶品质大幅提升。无性系茶园芽头整齐、鲜叶外观均匀,这为后期加工带来极大便利。加工出的干茶,无论是外形还是香型、香气、汤色、口感都非常一致,更适合加工高档茶叶。

(2)茶苗生长快、开采早。建园质量高、管护好的无性系茶园,茶苗栽植后生长快、成园早,一般3年即可开采,5年即可丰产,比点播茶园投产见收起码要提早1年以上。早开园、早见收对调动茶农积极性,进而抓好茶园管护至关重要。

(3)茶树生长整齐一致,有利于机械化管理采摘。在地势平坦地块高标准建设的无性系茶园,适宜机械化耕作、管理、修剪、采摘,尤其适宜机械化采茶,这对提高工效、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抓好夏秋茶利用,提高茶园鲜叶产量与总体效益,均有重要意义。而点播茶园受植株整齐度限制,机械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尤其是在机械化采茶上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

(4)采摘轮次明显,有利于无公害栽培。无性系茶园由于遗传基因相同,生长步调一致,鲜叶可以集中在同一时段采摘完毕,然后选用残留时间短的高效、低毒农药对病虫进行统一防治。待下一轮茶叶采摘时,农药安全间隔期已过,这样就可以放心采摘、安全饮用。点播茶园由于萌芽不够整齐,采摘轮次不明显,采摘时间拉的较长,给绿色防控带来一定困难。

(5)茶叶采摘提速,产量效益提升。无性系茶园生长快、开园早,萌芽整齐、芽头均匀、生长一致,便于采茶,既利于人工采摘名优茶,也适宜机械化采摘大宗茶,因而茶叶的利用率与产量、品质、效益均可获得大幅提升,更适合当前山区农村劳力较少、人工费用较高情况下采用。

据调查,日本建设的高标准无性系茶园,丰产期亩产值达3万~5万元。国内建设的高标准无性系茶园,亩产值在2万元以上。十堰市竹山县近年来坚持探索在该地区建设高标准无性系茶园,其中在麻家渡镇双堰村建设的无性系茶园,目前亩产值一般都在5000元以上,最高亩产值超过1万元;在墩梓村建设的无性系茶园,栽植、管护较好的3年生亩产值在2000元以上,4年生亩产值在4000元以上。而竹山县大面积点播茶园亩产值仅在1000~2000元,一些地理位置偏、立地条件差、管护难度大、采茶不容易的点播茶园,近年来已逐渐荒芜、废弃。实践证明,建设标准高、后期管护好的无性系茶园,其产量、效益1亩可抵5亩点播茶园。

除以上优势外,建设高标准无性系茶园,还有利于茶树良种推广与品种更新换代,这对提高茶叶产量、品质、效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高标准无性系茶园,既是茶树栽培技术史上的一次革命,也是茶叶基地建设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正是看到了无性系茶园与点播茶园的巨大差距,我国很多地方已明确提出不再建设点播茶园。早在1992年,湖北省农业厅就明确提出“不是无性系良种,不要再发展茶园”“宁可放慢发展速度,也要发展无性系茶园”。另外,近年来新建茶叶基地,一般都选择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当家田地,在这样的地方建设产量效益不高、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的点播茶园,对土地资源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从竹山县近年来发展无性系茶园情况看,一些已经尝到“甜头”的地方,农户积极要求建设无性系茶园,有的农户甚至想将已点播的幼龄茶园挖掉,改为栽植无性系茶苗。一些专业人士也极力主张将今后的建园重点,放在高标准无性系茶园上。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建设高标准无性系茶园,既是茶叶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适应当前农村新形势,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二、高标准无性系茶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建设无性系茶园优势明显、好处多多,但在实际规划建设中却存在诸多分歧,这又是为什么呢?据调查,其主要原因如下。

1.建园选址不当

建设无性系茶园不仅要求所选地块气候、土壤与环境条件适宜茶树生长,还要求附近有充足的洁净水源和便利的抗旱条件,确保茶苗在移栽后遇旱能够及时抗旱,同时还要避免雨季渍涝危害。但在实际建园中由于经验不足,所选地块有的海拔偏低,附近没有山体、树木遮挡,夏季气候炎热干燥,且常遭遇烈日炙烤,根本不适合茶树生长;有的土壤质地粘重,pH值偏高(碱性),茶树根系难以下扎生长;有的土壤砂石较重,保水保肥能力差,不耐干旱,一旦遇旱很容易造成茶苗枯死;有的附近没有洁净水源,或水源不够稳定,在大旱年份出现断流,遇持续干旱无有效应对措施;有的地势低洼,土壤湿度偏高,雨季渍涝严重,茶苗因根系无法呼吸成片死亡。

2.地插苗本身不易栽活

无性系茶苗繁殖目前主要有地面扦插育苗(简称地插苗)与穴盘扦插育苗(简称穴盘苗)两种方式。过去受条件限制,所栽茶苗基本上都是地插苗,这种茶苗由于扦插密度高、苗床湿度高、取苗带土少,茶苗质量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头重脚轻根底浅”,苗地上部分看起来长得很好,但根系不够发达,根冠比小,取苗时根系损伤大,加之长途调运时捆扎成把容易出现“烧苗”,因而栽活有一定难度,移栽成活率相对较低。

3.建园质量把关不严

建设高标准无性系茶园必须严把建园质量,才能保证苗栽后成园快、开采早、高产高效。但在实际建园过程中,很多地方没有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提前起旱、统一开沟、抽槽回填、施肥起垄、规范栽植、足水定根,而是简单地按照株行距打窝栽苗,这样就直接影响到茶苗的快速成活与健壮生长。较为常见的问题有:沟渠质量不达标,田间渍水严重,导致茶苗栽后渍涝死亡;水田犁底层未被打破,致密的底层土壤导致茶苗根系无法向下深扎,茶树根系分布浅,地上长势弱,抗旱能力差,且容易出现早衰;栽植时土壤还没有充分熟化,土块僵硬、移栽困难,栽后僵苗、死苗较多;苗移栽时根系掩埋过深或过浅,栽后根部没有踩实,定根水没有浇足,致使返青慢、成活率低。另外,因为没有抽槽回填、施足底肥,建园时先天不足导致建园后茶苗生长变慢,封行延迟,长势欠佳,丰产期缩短。

4.栽后管理没有跟上

常言道:“三分种,七分管。”在无性系茶园建设上,重建轻管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农户有的苗栽后遇旱没有及时浇水抗旱,导致干旱死苗;有的在茶行间高密度套种其他作物,导致茶苗荫蔽过度,无法接受到阳光雨露,营养极度匮乏难以生长;有的不适时中耕除草,导致雨后茶园土壤板结或出现草荒,茶苗生长缓慢;有的没有及时追肥提苗,茶苗长势不够健壮旺盛;有的栽后不做定型修剪,茶树长势虽旺但茶蓬面迟迟难以形成;还有一部分农户,苗栽后即外出打工,基本不再管理。

5.建园模式存在问题

目前无性系茶园建设,基本上都是乡镇负责组织,政府出资购苗,部门统一规划,农民分户建园,千家万户栽苗,栽后分户管理。由于户均面积小,专业化程度低,各户在种植经验、管理水平、投资投劳、产品销路上都存在较大差异,虽在同一区域建园,但不同农户间茶苗成活率与投产时间、产量、效益却大不相同。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近年来的无性系茶园建设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两类都有极为典型的案例。由于山区茶园更适合建在位置相对偏远的高山地区或山沟里,不适合建在低山平坝地区的地势开阔地带,结果一些建设成功的无性系茶园因交通不便很少有人关注,一些建设失败的无性系茶园却因在“眼睛头上”,反倒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正因为有失败在前,才使得部分人在无性系茶园建设上心存疑虑、缺乏信心,担心建园失败,进而持否定态度。

事实上,经过近年来的研究、探索与完善,加之茶叶穴盘扦插育苗等新技术的推广与运用,目前在十堰地区建设无性系茶园的技术已经成熟,茶苗成活率有了明显提高,不少新建茶园成活率已达到90%以上。只要尊重技术、尊重科学,找准问题,及时纠正,同时改进与完善建园模式和服务方式,积极推进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依照建园与管护标准,严把建设质量,提高管护水平,无性系茶园完全能够实现“一年齐苗、三年开采、五年丰产、高产高效。”如果能够抢抓当前精准扶贫政策机遇,借助秦巴片区农业综合开发、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等项目支持,在适宜区域选择当家田地,建设一批高标准无性系茶园,就能使十堰地区茶叶产量、品质与效益有一个大的提升,使整个产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茶苗建园高标准
蓝莓建园技术
苹果建园技术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桑树快速丰产建园技术
农田“高标准”带来农业高效益
茶桑示范基地高标准建园技术
贵州省福泉市:抢抓时节育茶苗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新建无性系茶园“三改”快速成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