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奋人心!鳜鱼实现全程投料,45万吨饲料容量或将为众多料企开辟竞争新蓝海

2018-01-14 18:28当代水产杨帆微信公众号tsfish
当代水产 2017年12期
关键词:鳜鱼饵料杂交

■ 《当代水产》 杨帆 文/图 [ 微信公众号:tsfish ]

会议现场

近十几年来,我国鳜鱼年产量已快速增长至30多万吨,产值超200亿元,俨然成为国内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养殖品种之一。相比之下,鳜鱼饲料的发展步伐则稍显滞后,跟不上节奏,目前鳜鱼养殖过程中还是以活鲜鱼作为主要饵料,饲料覆盖率不足5%,随之而来的是大面积的病害暴发及频频出现的药残问题,且愈发严峻,甚至危及整个鳜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如何实现全程投喂人工饲料已是大势所趋,据统计,若能转型成功,按照料比1.5推算,每年鳜鱼产业的饲料容量将不低于45万吨,如此诱人的市场成为了各大料企的必争之地,但同时也面临着饲料研发技术落后、饲料养成率低、传统养殖观念根深蒂固以及鳜鱼本身难以驯化等诸多阻碍。于是,鳜鱼产业要想升级转型势必会从饲料与种苗板块寻求突破。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海大集团在鳜鱼种苗板块的里程碑式进展,旗下佛山市南海百容水产良种有限公司(下称“百容”)携手中山大学成功选育出鳜鱼新品种——长珠杂交鳜,并于2017年11月18日举办了隆重的“百容2018新品发布暨鳜鱼饲料研讨会”,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何建国院长、中山大学李桂峰教授以及海大集团副总裁江谢武、百容水产总经理李翘宇等出席了当天的研讨会,并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养殖户、流通商等鳜鱼从业者近400人参会。

那么,以下由小编整理出的一些有关长珠杂交鳜的重要信息,诸如能否真正实现全程投喂饲料进行养殖、选育之后具备哪些优良性状、实际养殖的资料反馈以及2018年的供应情况等,相信业内人士都非常感兴趣。

选育方面:抗病力强,成活率高2成

首先由中山大学李桂峰教授详细介绍了长珠杂交鳜的选育过程。据了解,目前市面上鳜鱼的养殖品种主要有翘嘴鳜、斑鳜和大眼鳜,随着鳜鱼人工养殖的成功与普及,近几年由于过度近交导致种质不断退化,养殖普通鳜个体的生长性状平均下降了20%~30%,表现为抗逆性差,平均养殖成活率仅有6成,尤其是彩虹病毒危害严重。于是杂交鳜的育种一直以来都是各大科研院所研究的方向,并且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最终锁定了翘嘴鳜与斑鳜的杂交为最佳组合。

李桂峰团队通过前期大量的亲本筛选与杂交组合实验,利用母本(翘嘴鳜)生长快结合父本(斑鳜)体色、体形的性状,达到明显提高杂交斑鳜的生长性能的目的。实验期间还攻克了一些关键性的技术难题,例如建立了人工催产+人工授精的长珠杂交鳜制种方法,解决了传统的人工催产+自然授精的制种技术不能获得大量受精卵的问题,但同时也面临父本损耗率高,人工授精的操作技术有待完善。

据其介绍,长珠杂交鳜具有生长快、抗逆性强的优良特性,具体表现为其一,较翘嘴鳜有更强的抗逆性,养殖成活率高2成左右,不易发病;其二,7月龄平均体重较养殖斑鳜提高2.2倍,约为翘嘴鳜的0.8倍;其三,较翘嘴鳜食性更适应从饵料鱼至饲料转化,并有进一步选育的空间;其四,在20~30℃时耗氧率显著低于翘嘴鳜,更适于长途运输和延长鲜活鱼的货架期。

驯化方面:驯化率达70%,可纯饲料养成

海大研究院蔡佐楠博士分享了长珠杂交鳜驯化及纯饲料养成初探,他指出,加州鲈之前也被认为只吃冰鲜杂鱼,但经过多年攻关,在2006年就已实现了膨化料全程养殖,并从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现在也可有效运用于长珠杂交鳜的饲料驯化过程中。

面对新品种的配合饲料研究,他认为应该先从生理特点、营养需要入手,研究发现鳜鱼高度发达的胃和幽门垂加强了对饲料中的高蛋白和高脂肪具有较强的消化能力,目前已构建了长珠杂交鳜的鱼体氨基酸模式,且长珠杂交鳜对鱼粉、鱼油的利用率较高,因此在饲料配制过程中,需要保证鱼粉的新鲜度和档次。

而最终如何让长珠杂交鳜吃上饲料,据其介绍,需要通过三个阶段进行驯化,第一阶段为活饵期:一般在傍晚(弱光)投喂,配合适宜的流水刺激,从伏击活饵过渡到集体抢食;第二阶段为鲜饵期:在6~7公分开始,投喂中逐渐增加鲜饵料鱼的比例,视情况增加鲜饵的比例,流水刺激,使鲜饵上下浮动,转变为摄食鲜饵料鱼;第三阶段为人工配合饲料期:投喂中逐渐增加配合饲料的比例,软颗粒的大小、诱食性和粘合剂的选择至关重要。整个驯化过程大概需要20~30天,驯化率超过70%,可实现纯饲料养成。

养殖方面:可分批出鱼,有效规避风险

接下来,关于百容鳜鱼苗种的生产培育暨市场推广,由百容水产副总经理胡小波在会上作了详尽汇报。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中期,鳜鱼人工繁殖最早获得成功的地方就是在广东佛山,目前广东省的商品鳜鱼养殖规模最大,占全国产量的三成以上。但经过二三十年的推广养殖,鳜鱼产业面临着种质退化、病害日趋严重等问题,必须重新审视鳜鱼养殖品种的优化和养殖结构的调整。

于是,百容水产在2015年与中山大学研发团队联合,针对珠三角地区养殖鳜的ISKNV流行病毒,开展以生长、抗逆等性状的良种选育,建立良种开发的技术平台,并于2017年强势推出长珠杂交鳜的新品种,从人工繁殖、鱼苗开口、投喂技术、畸形防控、质量标准、生长速度以及无公害培苗等环节严格把控苗种的品质。

鳜鱼

他强调道,鳜鱼苗与其他鱼苗相比较为特殊,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搭配适口的饵料鱼,于是,养殖户拿苗时必须掌握适当的时机。对苗种生长速度和规格的预估准确有利于饵料鱼的准备,可提高成活率,降低养殖成本。

而目前鳜鱼养殖模式也已发展相当成熟,主要有池塘精养、网箱养殖以及虾蟹塘套养、大草鱼塘混养等。其中他重点推荐了大草鱼塘混养模式,由于近两年草鱼养殖利润较低,部分养殖户开始尝试套养鳜鱼,草鱼一般投放密度为500尾/亩,在草鱼塘5月份需先套养饵料鱼,7月份再投放8cm左右鳜鱼苗(1,000尾/亩),若衔接得当,只需再购买三分之一的饵料鱼即可满足鳜鱼摄食,实现低密度、低风险、低成本、高收益。

从养殖户反馈的情况分析,长珠杂交鳜虽然生长速度不及翘嘴鳜,但由于病害少,好养活,大幅降低了用药成本,除此之外,它还具有翘嘴鳜无法比拟的一大优势,即易上网易捕捞,可刮塘分批出鱼,如此便有利于养殖户根据行情控制出鱼时间及数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

猜你喜欢
鳜鱼饵料杂交
香饵
香饵
鳜鱼行情又遭暴击!4天内至少下跌2元/斤,新鱼上市几经波折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鳜鱼26元/斤,中大难求!是继续等还是卖?就地过年,鳜鱼能否“贵”起来?
Chinese Perch:Dream Beauty Portrayedin Art, Poetry
藤——致树及其它
高等植物杂交染色体及其杂交基因表达的性状——三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
秘制饵料
再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