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虾的生长与两大类影响因素

2018-01-14 18:28冯依才无锡渔状元科技有限公司
当代水产 2017年12期
关键词:脱壳蜕壳对虾

■ 冯依才 (无锡渔状元科技有限公司)

降温下导致脱壳不遂的大虾

对虾的生长,伴随着多次蜕壳(皮),管理好蜕壳对生产养殖尤为重要,脱壳(皮)对对虾的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脱壳频率,即每次的脱壳间隔时间;二是成长增殖率,即每次蜕完壳后到下次蜕壳前,所能增加的体重。

虾的寿命不过1~2年,期间需蜕壳约5 0次。对虾蜕壳虽然受体内的蜕皮激素的调控,但是蜕壳过程与机制、病原菌、敌害乃至同类的伺机侵袭,以及环境因素、营养因素等都有密切关系,其中与3个因素关系最大。

首先是水温,温度升高可加快新陈代谢速率,蜕壳的频率也较高,引起蜕壳的周期缩短。

其次是月球太阳运转引起的初一、十五的引力变化(月球、地球、太阳三天体一线时引力叠加及引起的潮水起落)与纳水换水等刺激

南美白对虾的蜕壳与“月圆月缺”也有关系,农历初一或十五月缺月圆时,因初一、十五月亮、地球、太阳天体在同一条线上,导致引力的的重叠,引发大潮,从而利于排换水或纳水,因此,在此阶段会有大量的虾蜕壳。规格在4 0头/5 0 0 g以上的虾(或15g以上)在农历初一或十五前后5 d,蜕壳的数量为总数量的4 5%~7 3%。

最后是环境因素与营养,甲壳类动物生长发育常与蜕皮联系在一起,胚胎后发育具有一系列形态各异的幼体期,每期幼体形态、生理特点通过蜕皮而发生改变,或者通过蜕皮变态发育成为更成熟的幼体或成体。

蜕皮周期内出现一系列生理过程,诸如组织生长、形态变化、旧壳剥离、新壳形成、蜕皮开始等,这些过程都受到“内源性因子(神经内分泌、发育期)、外源性因子(饵料、温度、盐度等)”的共同调控和影响。

简单说南美白对虾蜕壳的主要原因,是与环境因素、营养摄取有关。就环境而言,低盐度、高水温会增加脱壳次数。养殖环境变化或化学药物使用,也会造成紧迫状态从而刺激脱壳。而营养供给是否均衡,也关系到蜕壳的顺利与否。因此每一次蜕壳,都是对生长及存活的一大考验,最常发生的问题有两点,一是蜕壳时体弱的虾被其他虾摄食;二是蜕壳时氧气的吸收率降低,若稍有不顺畅时,则可以造成缺氧并发症而死亡。

蜕皮影响着甲壳动物的形态学、生理学行为,也影响着繁殖期发生的早晚。个体比较大的龙虾、蟹类,一年内只蜕皮一次或两次,大部分时间处于“蜕皮间期”,个体较小的对虾类每隔几天或者几周蜕皮一次,生长趋于一个连续过程。蜕皮的过程实质是(身体组织)物质的净损失的过程,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蜕皮前,原有的外骨骼部分被吸收,用于构建新上表皮和外表皮,并且吸收水分增加身体的体积,血液的体积也增加,蜕皮本身需要消耗相当大的能量,而蜕皮又需要合成内表皮并矿化表皮层,蜕皮(壳)的分期。

南美白对虾是海虾淡养或半咸水养殖的优良品种,但不是说“纯净水”能养殖对虾,虾蟹作为“外骨骼”类的动物,身体组织骨骼等都是由几丁质、碳酸钙、少量的蛋白质等构成,矿物元素在对虾体内的代谢,不仅受到饲料中矿物元素含量的影响,也受到水体中矿物元素浓度以及组成结构的影响,虾蟹类可以通过鳃组织在水体中吸收多种矿物元素来满足代谢的需要,同时虾蟹类从饲料、水环境中摄取矿物质,以及通过尿、粪便排出矿物元素,同时都受到机体的渗透压调节的影响,该过程影响了机体对水环境盐度的适应性。

淡水的种类处于“低渗环境”,分子质量较小的离子通过鳃部不断流失,同时被动吸收水分,因此在不饮水的同时,还需要排出大量的稀释尿液。与之相反的是,海水种类处于“高渗环境”,机体不断失去水分(但可从环境中得到一价离子),因此他们必须得不断的饮水(高盐度的水),另外海水种类通过鳃部中特异的泌氯细胞以及鳃部上皮细胞的主动运输过程,将摄取的多余盐分排泄出去,与此同时,肾脏通过少量的尿液排泄二价离子其他的盐类主要在粪便中积聚后排出。除了保持体内稳定(相对于水环境)的渗透浓度之外,动物的鳃、肾、胃肠道等器官通过主动及被动过程来维持合适的离子水平及酸碱平衡,因此这些过程都会影响到某些矿物元素的代谢。

常量元素在饲料中的需要量以及体内的需求量都相对较高,常量矿物元素的功能包括参与骨骼和其他硬质组织(鳍条、鳞片、牙齿、虾蟹等甲壳动物外骨骼等)的形成、电子传递、调节酸碱平衡、膜电位的产生以及渗透压调节,“钾钠钙镁磷氯”这6种元素是最常见的常量矿物元素。

蜕皮(壳)的分期

微量矿物元素在饲料和体内的需要量,相对于常量元素来说,要低很多,它们是激素、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众多酶的辅基(辅酶或激活剂)来参与体内的一系列生化反应过程,因此微量元素虽然相对需求量少,但一样不可或缺。最常见的微量元素有“铁锰铜锌铬硒碘,还有需求量相对更少的微量元素如铝、砷、钴、氟、钼、镍、硅、锡、钒等,虽然饲料中不需要添加,但要从水体中获取。

据报道,海水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即使饲料中不添加钙,同时即使在低盐度(2‰)水中,尽管饲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甲壳类动物能够从饮水或直接由鳃部、外骨骼或二者一起从水体中吸收矿物质。

在当前精细化养殖的情况下,相对于饲料中的矿物元素,对虾生长和蜕壳赖以生存的水环境中的矿物元素,显得尤为关键。同时相当的矿物元素(包括很多微量元素)同时浮游植物藻类、其他水生动物、原生动物等必需的营养元素,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和养殖动物竞争的关系。

特别是微量元素,如在进入浮游植物的体内后,再次因藻类的衰败死亡分解后,释放进入到水体,这是一个漫长的周期过程。因此,对虾养殖首当其中的是保证水体有一定的硬度(以碳酸钙计为80g/m3以上),同时也要警惕微量元素缺乏引起的蜕壳困难、硬壳慢、畸形、厌食、呆滞、肌肉松弛、惊厥、频繁倒藻、培育藻类困难等。

同时适量的硬度或钙镁水平,也是池塘总碱度的影响因素,提高池塘碳酸盐碱度离不开钙镁等元素的支持,而相应的碳酸盐碱度降低,不但池水p H值不稳定,日变化波幅剧烈,缓冲能力极差,对虾蟹影响极大,同时“无机碳源库”几乎构建不成,即使是再精细的管理、再好的其他条件,也极大制约产量。

按照目前的研究发现,在所有的微量元素中,铁、锰、铜、硒、锌等微量矿物元素由于在饲料原料中的含量低,还由于与饲料中的其他组分存在着相互作用而导致生物学效价低,因此不但在饲料中添加尤为必要,而且相对在饲料中的作用,在水体持续保证应有的一定含量,也更为重要。

猜你喜欢
脱壳蜕壳对虾
对虾养殖弱势群体的管理
对虾吃料慢的原因分析和处理
对虾免疫增强剂研究进展
蜕壳的歌唱家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蜕壳的歌唱家
顶管接收端脱壳及混凝土浇筑关键技术
河蟹脱壳期间注意事项
辊筒式花生脱壳机脱壳部件优化设计与试验
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