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值1,0 0 0亿的小龙虾,看似火爆养殖却亏本居多,你真的会养小龙虾吗?

2018-01-14 18:28邓焱林武汉鑫华隆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当代水产 2017年12期
关键词:幼虾放苗肥水

■ 邓焱林(武汉鑫华隆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近年来小龙虾消费市场不断增加,小龙虾产业也随着不断升温,产业总产值达到1,0 0 0亿以上,很多人都想进入这个行业,但是就目前从事小龙虾养殖的效益来看,很多人还处于保本甚至是亏本状态,本文以稻虾模式为例,对如何深挖潜力进行浅析,希望能对从业者有所帮助。

思路决定出路,要想养殖成功,除了运气因素,更重要的还需要充分理解小龙虾行业的特点,养殖面积爆发式增长、投入小,风险低,见效快、价格持续上涨,效益可观。

1 提升产量,挖掘龙虾养殖潜力的“第一步”

小龙虾养殖兴起也就是最近5~6年,作为一个新的养殖品种,从模式到苗种、饵料、病害等等诸方面都处于摸索阶段,不像四大家鱼养殖已经相对成熟。目前大部分稻虾养殖户都处于初期阶段,如何提升产量?提高“成活率”、 “翻倍率”、 “起捕率”是关键。

要提高“三率”,首先年前肥好水,虾苗成活率更高,规格更大;放苗密度6,0 0 0~8,0 0 0尾/亩,虾苗运输距离尽量短,不要吹风,防止鳃脱水死亡,放苗前需要解毒和肥水,放苗时多试几次水,放苗后5~7 d消毒,以提高成活率;饲料投喂充足,一般建议1 0亩投喂2~3 t配合饲料;注意水草管理,不要超过3 0%,过多对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翻倍率)会有很大影响;注意补钙,每7 d~1 0 d补1次;及时改底,每月3~4次;高温期前尽量起捕,避免高温后打洞导致回补率过低。

2 理性认识小龙虾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问题

小龙虾每年5月份左右大面积发病,导致惨重的损失,行业称之为“5月魔咒”,行业内有“白斑病毒说”、 “弧菌说”等诸种观念,但经过近些年的不断调查与探索总结,环境(水草、底质、溶氧是关键因素)还是导致“5月魔咒”的主因。

加水后的稻田

精养池塘肥水

晒田

3 差异化养殖,进入深挖龙虾养殖潜力的“第二步”

因地制宜,模式差异化路线:如湖北鄂东地区一季虾,一季鱼苗的模式。

多批次路线:如三批次模式,清明前、5月下旬、9月下旬三次放苗,亩放4,0 0 0尾左右;大规格虾路线:利用大规格比小规格价格要高得多的市场特点,但这种方式适合有经验的养殖户,密度不宜过大,饲料投喂要充足;反季节路线:避开6~7月虾价过低的季节,合理安排投苗时间和起捕时间,出高价虾。

4 秋冬季稻虾管理要点

4.1 晒田

稻田养虾在6月2 0号以后虾子基本上都落沟了,8月中旬陆陆续续开始打洞繁殖了。稻谷在1 0月中旬左右基本上收的差不多了,幼虾也快出来了。在这之前把稻田中的稻梗有条件的收一些起来,太多了不收不行,不然温度起来后腐烂时对底质,水质破坏太大了。然后把稻田晒一段时间,晒塘好处太多了。一可以使土质变得疏松使富含有机质的土壤转化为营养物质,二可以杀死大多数病原微生物,三可以杀死遗留下来的青苔和大部分青苔孢子。

4.2 加水

稻田晒好以后基本幼虾也要出来了,大概在1 1月初稻田围沟加水漫至平台以上,加水的目的一是为了抱卵虾出来,二是幼虾出来以后有时间让它低温到来之前生长成一定规格的虾苗,能更好的抵御寒冬。加水加的越早来年虾苗出来的也就越早,成品虾也就可以越早上市错开价格最低迷的时期。

4.3 肥水

在池塘加完水以后就要开始肥水了,肥水不仅能预防青苔、保温,还能增加池塘的溶解氧,池塘中6 0%左右的溶解氧都是来源于肥水培养的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刚出来的幼虾吃什么?就是肥水培养的一些浮游动植物。池塘中溶解氧充足了,饵料多了,青苔少了,虾苗成活率自热也就高了。

4.4 稻梗问题

到了稻杆大规模腐烂时期,应当更加注重改底和调水。有条件的可以经常换水,但每次换水不宜过多,切忌大排大灌。

养殖面积爆发式增长是小龙虾养殖业初级阶段的特点,目前增长速度已经大大趋缓,但每年还是有很多新开挖的池子。接下来的几年会以产量提升为主。养殖模式的固化、饲料投喂比例的增加、环境改良的加强将会逐步将小龙虾养殖推向顶峰,各种水质、底质、体质、水草和疾病问题将会逐渐被认识和被解决。

2014-2016年龙虾价格月度走势

前5年中国5个主要省份小龙虾产量

前10年中国小龙虾总产量含捕捞

(文中图表数据来自2017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在此表示感谢!)

猜你喜欢
幼虾放苗肥水
不同环境因素对克氏原螯虾后代幼虾生长状况的影响
早春水难肥,了解原因最重要!正确肥水,这三样必须补
饵料类型、遮蔽比例与养殖密度对红螯螯虾幼虾生长的影响
湖北地区温棚养殖与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生长特性研究
诗意的劳作
不同隐蔽物环境下红螯螯虾幼虾的生长研究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沿海缢蛏养殖春季肥水技术
既要环保,还要产量,鱼和熊掌如何兼得——谈新形式下如何肥水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