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籼水稻新品种“温926”特征特性及其在温州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

2018-01-15 01:02夏如达浙江省温州市种子站325000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单产悬浮剂浙江省

夏如达 (浙江省温州市种子站 325000)

“温926”系浙江省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用“嘉育46”与“中组1号”为亲本进行杂交配组育成的常规早籼水稻新品种[1],于2014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浙审稻2014002)。“温926”于2014~2017年在浙江省各地4年累计试种示范230.4 hm2,2016年和2017年列入浙江省水稻主导品种,各地种植均表现出分蘖力较强、株型紧凑、剑叶挺直、生育期适中、抗倒性较强、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千粒重高、产量稳定[2]等优点。为促进该品种的进一步推广种植,现将其特征特性及在温州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1 特征特性

1.1 产量表现稳定

“温926”于2011年参加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单产7.54 t/hm2,比对照“金早47”增产8.2%,达极显著水平,单产位居第2;2012年续试,平均单产7.41 t/hm2,比对照“金早47”增产15.8%,达极显著水平,单产位居第1;两年省区试平均单产7.48 t/hm2,比对照“金早47”增产11.8%。2013年参加浙江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7.09 t/hm2,比对照“金早47”增产7.3%。

2014~2017年经各地种植,农户普遍反应“温926”好种、产量稳定[1]。2014年苍南县宜山镇机插示范7.33 hm2,平均单产8.65 t/hm2;2014年江西鄱阳市绕丰镇示范7.2 hm2,平均单产9.86 t/hm2;2015年瑞安市南滨街道机插示范8.0 hm2,平均单产8.69 t/hm2;2015年金华市开发区洋埠镇示范7.28 hm2,平均单产8.68 t/hm2;2016年苍南县钱库镇机插示范14.67 hm2,平均单产7.67 t/hm2;2017年乐清市虹桥镇机插示范8.6 hm2,虽因6月温州连续阴雨,早稻结实率普遍下降10%左右,但平均单产仍达8.45 t/hm2;2017年温岭市新河镇示范种植7.53 hm2,平均单产8.91 t/hm2。见表 1。

1.2 全生育期适中

“温926”参加浙江省2011、2012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12.2 d,比对照“金早47”长1.6 d。经2014~2017年各地种植表现,全生育期在112~116 d,适宜在早晚稻双季种植区域推广应用,可采用手插和机插方式栽培。

表1 2014~2017年“温926”示范方测产验收产量

1.3 农艺性状好

“温926”株型适中,分蘖力较强,叶色较深,剑叶挺直微卷,叶下禾,后期青秆黄熟。谷壳黄亮,颖尖无色、无芒,谷粒椭圆形。株高81.2 cm,平均有效穗数325.5万穗/hm2,成穗率70.7%,穗长18.7 cm,每穗总粒数120.6粒,每穗实粒数100.3粒,结实率83.2%,千粒重26.5 g。

1.4 抗病和抗逆性较强

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微所2011年和2012年抗性鉴定,“温926”平均叶瘟0.9级,穗瘟2.0级,穗瘟损失率1.4%,综合指数为1.4;白叶枯病4.0级。“温926”于2014~2017年经各地种植,表现为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苗期耐寒,茎秆粗壮,抗倒性较强。

1.5 米质适宜加工

“温926”谷粒呈椭圆形,直链淀粉含量高,属优质加工米。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2011年和2012年检测,平均整精米率68.4%,长宽比2.2,垩白粒率98.0%,垩白度22.3%,透明度4级,胶稠度79 mm,直链淀粉含量27.2%,两年米质各项指标分别达到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5等和6等标准。

2 在温州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

2.1 适宜早播,培育壮秧

“温926”苗期耐寒,手插和机插栽培适宜于3月中旬至下旬播种。播前晒种2 h左右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并用25%咪鲜胺乳油4 000倍液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劲护)3 000倍液浸种48 h,然后取出直接催芽,以防止恶苗病[3]。手插栽培秧田播种量为0.6~0.75 t/hm2,机插栽培每盘播种130 g左右。采用地膜覆盖育苗,于2叶1心期晴天中午揭膜炼苗,通风换气,傍晚时盖好薄膜。手插栽培播种前7 d秧田施25%复合肥0.375~0.45 t/hm2,2叶1心期追施尿素0.075 t/hm2;机插栽培采用专用育秧基质育秧,用适量壮秧剂与营养土拌匀作为秧盘底土,力争培育壮秧。

2.2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适时早移栽,以利于早分蘖,提高有效穗数[4]。“温926”手插栽培适宜秧龄为25 d左右,叶龄4~4.5叶,行株距为20 cm×17 cm,丛插4~6本,基本苗数120万~150万苗/hm2。机插栽培秧龄控制在20 d以内,叶龄3.5叶左右,行株距为30 cm×14 cm,插450盘/hm2,基本苗数120万~150万苗/hm2。

2.3 科学肥水管理,确保丰产

“温926”耐肥性一般,宜采用“重基肥,早追肥,看苗情巧施穗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的原则。氮肥分基、追肥比例7∶3,磷肥一次性作基肥,钾肥分基、追肥比例6∶4。目标单产7.5 kg/hm2,基肥施45%复合肥525 kg/hm2,移栽后5~7 d追施尿素105 kg/hm2、氯化钾60 kg/hm2。看苗情施用水稻专用叶面肥,以延长剑叶功能,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大田水浆管理要做到“浅水移栽、寸水返青、薄水促蘖、看苗搁田、寸水促穗和湿润壮籽”。当茎蘖苗数达有效穗数80%左右(即茎蘖苗数达300万苗/hm2左右)时放水搁田,多次轻搁,以控制无效分蘖;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3~5 cm;蜡熟到收割保持干湿交替。

2.4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确保丰收

于移栽后3~5 d(即稗草等杂草萌动高峰时),用60%丁草胺乳油1 500~1 875 mL/hm2对水0.525 t/hm2均匀喷雾除草,药后保持浅水层3~4 d。根据当地病虫预测情报,重点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和纹枯病,二化螟可用34%乙多·甲氧虫(斯品诺)悬浮剂450 mL/hm2或10%稻腾悬浮剂(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450 mL/hm2对水0.45~0.6 t/hm2均匀喷雾防治,药后保持田间浅水5~7 d;6月中下旬防治纹枯病兼治稻飞虱,可用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600 mL/hm2+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60 g/hm2或48%苯甲·嘧菌酯450 mL/hm2+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60 g/hm2对水0.675 t/hm2均匀喷雾防治,药后保持田间浅水5~7 d。

2.5 适时采收

要做到适时收割,一般在大田稻谷85%~90%成熟时即要抢晴收割,确保丰收。

[1]张永鑫,李道品,郑伟,等.早籼新品种温926的选育及品种特性[J].种子,2014,33(12):109-110

[2]陈建江,毛水根.常规早籼稻温926在江山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19):35-36.

[3]蔡小盈.不同浓度咪鲜胺及浸种时间对机插早稻中早39秧苗素质的影响[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9):117-118.

[4]林华.温州市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单产悬浮剂浙江省
《初心》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20%吡噻菌胺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15%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研究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配方的研制
系列嵌段聚醚在高浓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