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联合角膜松解术对30例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8-01-15 00:10潘远红邓一鹏陈韵何曼莎
上海医药 2017年23期
关键词:白内障

潘远红+邓一鹏+陈韵+何曼莎

摘 要 目的:探讨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联合角膜松解术对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植入散光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联合角膜松解术方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显著改善,术后1周、1月、3月平均角膜散光均低于术前。其中在角膜散光<1.50 D的情况下,观察组患者视力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角膜散光>1.50 D的情况下,观察组患者疗效差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联合角膜松解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在角膜散光<1.50 D的情况下具有与散光多交点人工晶状体相当的治疗效果,因此在应用中可根据患者的散光程度选择此方式,降低治疗的费用。

关键词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角膜松解术 白内障 角膜散光

中图分类号:R779.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23-0042-04

Clinical effects of 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 plus corneal lysis in 3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ataract complicated with astigmatism*

PAN Yuanhong, DENG Yipeng, CHEN Yun, HE Mansha(Aier Eye Hospital (Guangzhou), Guangzhou 51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 plus corneal lysis for patients with cataract complicated with astigmatism.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cataract complicated with astigmatism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n=30)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n=30).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mplantation of multifocal toric intraocular len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implantation of 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 plus corneal lysis. The clinical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postoperative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in all the cases was obviously improved. The mean postoperative astigmtism at 1 week, 1 and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were all lower than before in the two groups, in which the visual acuity was a little bit weak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when the corneal astigmatism was less than 1.50 D (P>0.05)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was poor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when the corneal astigmatism was greater than 1.50 D (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s between 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 plus corneal lysis and multifocal toric intraocular lens are equivalent when the astigmatism is less than 1.50 D. Therefore, the method of treatment should be selected based on astigmatism so as to reduce the tratment costs.

KEY WORDS 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 corneal lysis; cataract; astigmatism

白内障多发于老年人群,为临床眼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老化、辐射、代谢异常、外伤等因素导致的晶状体蛋白质变性,阻碍光线投射到视网膜,导致视物模糊,临床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此外,白内障患者常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角膜散光,文献报道比例约为15%~30%[1]。单焦点人工晶状体(sonofocal intraocular lens, SIOL)用于白内障治疗,可以取得良好远视力,但是具有缺乏拟调节力的缺点,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 MIOL)的出现,良好地解决了这一缺点,成为国内白内障治疗应用的热点[2]。而散光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tMIOL)能更好地解决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的视力,可是缺点是价格更加昂贵。本文通过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联合角膜松解术对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的治療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endprint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①符合白内障的诊断标准;②具有角膜散光(≥0.75 D);③具有术后视近脱离眼镜愿望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的全身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00 mmHg)以及晚期心脏病、肾病、呼吸性疾病或者肿瘤等;②经综合评估认为不适合手术者;③排除不规则角膜散光,如圆锥角膜、角膜疤痕等;④合并其他眼部疾病者,包括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眼前段发育不全、真性小眼球、葡萄膜炎、眼部肿瘤、眼外伤,以及眼底病变如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脱离等。

最终入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首次单眼进行手术(不主张同时做双眼白内障手术),其中男28例28眼,女32例32眼,年龄60~85岁,平均(73.8±10.5)岁。所有患者按患者自己选择人工晶状体类型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植入tMIOL,共30例,作为对照组;另一组为植入MIOL联合角膜松解术组,共30例,作为观察组。

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72.6±10.2)岁,LOCS分级Ⅱ级9例,Ⅲ级11例,Ⅳ级10例。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73.9±10.8)岁,LOCS分级Ⅱ级9例,Ⅲ级12例,Ⅳ级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材料

主要材料包括:角膜地形图(Tomy-4)、综合验光仪(Topcon 500)、IOL-Master生物测量仪(Carl-Zeiss)、内皮计、Pentacam、泪膜分析仪;

人工晶状体均由爱尔康公司提供,其中散光多焦点人工晶状体ART型号为SN6DT2-5,非散光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型号为SN6AD1。

1.2.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1 h滴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50137;生产企业:日本Santen Pharmaceutical Co., Ltd., Shiga Plant)眼液4~6次充分散大瞳孔。术前15 min用0.4%盐酸奥布卡因眼水(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00128;生产厂家:日本Santen Pharmaceutical Co., Ltd., Shiga Plant)点术眼表面麻醉,1次/5 min,共3次。

1) 对照组 术前通过晶体计算选择切口方向及晶体型号,采用坐位标记法(裂隙灯标记)做术前标记,表面麻醉后做散光轴方向标记,按术前计算结果做透明角膜切口(3.2 mm),中央连续环形撕囊,直径5.0 mm,水分离,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核(能量峰值70%,最大吸力400 mmHg),吸除残余皮质,用推注器将IOL 植入囊袋内,根据标记调整人工晶状体的位置,吸除黏弹剂,水密切口。

2) 观察组 行经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前对术者的术源性散光进行分析,3.0 mm 切口的术源性散光为 0.50 D,为使患者术后散光理论值<0.50 D,故对于散光在 0.50~0.90 D 的患者采取陡峭轴 3.0 mm 单切口,对于散光在 1.0~1.50 D 的患者采取陡峭轴3.0 mm 双切口,即在主切口的对侧再做一个透明角膜切口。使用推注器将人工晶状体植入晶状体囊袋内,吸除黏弹剂,水密切口。

所有患者术前3 d局部使用左氧氟沙星眼水,术后使用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及聚乙二醇滴眼液滴眼2周。

1.2.3 随访检查内容及方法

1) 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检查 以国际对数视力表为标准检查术前裸眼视力及随访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

2) 屈光度数及瞳孔直径大小测量 以自动验光仪测量术前、随访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屈光状态及室内光线下瞳孔直径大小。由经验丰富验光师对患者术前、随访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综合验光,记录患者的平均角膜散光。

3) 术后(3个月后)满意度问卷调查 参照由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问卷视功能与生存质量(VF/QOL)问卷调查。调查患者不良视觉症状,包括眩光、光晕、暗视力和满意度,在20 min内独立完成,并当场收回。结合本实验的具体情况问卷主要归纳为五个问题:①看书、看报纸、电话本;②识别标签及商品价格;③暗适应;④颜色分辨;⑤视物眩光。每个问题的答案中A、B、C、D、E分别依次记为4、3、2、1、0分。

1.3 数据整理

由一名专业人员建立数据库,将数据输入电脑,另一名人员检查并核对,确保资料的准确性。

1.4 统计学分析

2 結果

2.1 裸眼视力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远距离(5 m)中距离(60 cm)和近距离(33 cm)裸眼视力均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平均角膜散光比较

两组术后1周、1月、3月平均角膜散光均低于术前。其中在角膜散光<1.50 D的情况下,观察组患者视力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角膜散光>1.50 D的情况下,观察组患者疗效差于对照组(P<0.05,表2)。

3 讨论

白内障是目前我国主要致盲的眼病之一,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随着全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进一步加重,白内障患者人数越来越多,进一步加大了对手术的需求。人们除了要看得见,对视野的清晰度及术后生活质量等也有了更高的要求。endprint

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后,患者丧失大部分近距离视物、阅读和工作的能力,需佩戴眼镜进行矫正[3]。而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用于白内障患者治疗,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使患者获得良好的远视力以及近视力的能力,满足患者术后不同距离的视物需求,避免了戴镜的麻烦,提高了生活质量[4]。虽然MIOL具有诸多优点,但MIOL术后白内障患者仍存在残余屈光不正的问题,主要因角膜散光导致,部分患者散光度数较高,产生到视物模糊、重影、光晕等,影响MIOL的植入效果。角膜散光己成为影响患者术后获得最佳视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若得不到矫正,患者术后仍需戴镜。

张萌[5]通过纳入404 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分析显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角膜散光,且约 43.73%的患者需进行角膜散光的矫正。角膜松解术是通过针对不同散光度数给与患者实施不同的切口角度和切口个数,最大程度矫正散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不同患者切口角度、大小、深度、宽度和个数均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术前散光度数等具体分析,并受到医者操作熟练程度的影响,对于手术的效果和并发症仍需长期的研究[6-7]。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显著改善,术后1周、1月、3月平均角膜散光均低于术前。其中在角膜散光<1.50 D的情况下,观察组患者视力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角膜散光>1.50 D的情况下,观察组患者疗效差于对照组(P<0.05)。散光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治疗,能够有效解决患者的散光问题,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使患者术后避免的带镜的麻烦,同时解决了术后散光的问题。但是此方法具有费用昂贵的缺点,使较多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可能无法承受治疗费用。相比而言MIOL联合角膜松解术费用相对易于被患者接受。因此对于角膜散光<1.50 D的患者可采用MIOL联合角膜松解术治疗。

综上所述,MIOL联合角膜松解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在角膜散光<1.50 D的情况下具有与散光多交点人工晶状体相当的治疗效果,因此在应用中可根据患者的散光程度选择此方式,降低治疗的费用。

参考文献

[1] 司方圆, 廖荣丰. 不同术式矫正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眼科杂志, 2017, 25(3): 249-252.

[2] 南莉, 汤欣, 刘永基, 等. 不同种类人工晶状体在眼内位移产生的人工晶状体眼调节变化[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 14(21): 3843-3846.

[3] 张晓城, 陈茂盛. 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单焦点与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研究[J]. 临床眼科杂志, 2013, 21(4): 16-18.

[4] 郑登易, 叶剑, 谭薇. 多焦点、可调节和单焦点人工晶状体临床视觉质量的观察[J]. 第三军醫大学学报, 2012, 34(4): 354-357.

[5] 张萌. 中原地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人群术前角膜散光的分布及非球面性分析[D]. 郑州: 郑州大学, 2014.

[6] 苗青, 田芳, 张红. 天津地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散光状况调查[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3, 19(3): 230-233.

[7] 杜云, 孙康, 苏颖丹, 等. 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对比[J].国际眼科杂志, 2015, 15(8): 1388-1391.endprint

猜你喜欢
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临床探析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3种方法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对比
白内障术中局部注射麻醉导致的术后斜视及治疗
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46例临床治疗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白内障复明术手术室护理体会
超声检查在外伤性白内障及老年性白内障对比分析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