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问政与网络公共关系

2018-01-15 01:08杨胜男
科技传播 2018年1期
关键词:建构

杨胜男

摘 要 微博、政治、公共领域原本是三个空间领域,却因为“微博问政”的出现而有了不可分割的联系。随着2008年国家领导人在人民网与网友进行互动并解答了网友的问题,“微博问政”由此开启。在网络的影响下,我国网络公共领域初步形成,网民拥有越来越多的发言权,也就进一步推动了“微博问政”的进程。

关键词 微博问政;网络公共领域;建构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02-0086-02

微博问政,是网络问政中的一种形式表现,网络问政即指不按传统的亲临现场,而通过网络工具,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参政及处理政务。

1 微博问政在网络公共领域表现形式

微博问政主要通过3种方式来实现公共领域内的政治参与。第一,通过官员以及官方微博发布信息,主要发布的是政策、纲要、文件等,使网民自行阅读。第二,通过中介人向网民传达信息。这些中介人既可以是拥有一定传播知识的记者,也可以是拥有某方面知识的公共知识分子,还可以是拥有一定“粉丝”的意见领袖。第三,是网友自身的力量。网民在获得这些信息后必然会涉及到一些方面的舆论,这些舆论通过级联传播形式会形成强大的舆论群,并且迅速的扩展出去,最终会对政策或者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

2 微博问政对网络公共领域建构的优势

2.1 传统媒体本身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论是报纸、电视还是广播,都很明显的将受众与传播者分割开来,传播者和受众之间没有形成很直接的互动,政策的下达或者传播通过这些传统媒体,而民众的意见或者建议要么在私下进行交流,即使要传回到决策者耳中,则需要很长的时间。由于受众和传播者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并且上传的民意都是经过大量筛选之后,不能全面的反映民意,所以决策在执行起来也就变得具有一定的难度,得不到广大的民众的支持。

2.2 微博等网络媒体本身所具有的优势

第一,缩短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和时间。互联网无处不在,在互联网中你可以随意认识任何人。空间距离的缩短,也就意味着时间距离也被大大缩短,网民与决策者之间只需要微博这个平台就可以实现对话,不再需要传统媒体的解读。

第二,微博问政本身就具有亲和力。由于受到140个字数的限制,所以网民不再需要长篇大论,很轻松、很自然、很真实的就可以反映自己的真实想法,这也就体现了用户本身的草根化、平民化。

第三,公众议程强化,媒体议程以及政府议程弱化。政府和决策者成为议题的发出者,他们将这些决策“晒”到网上,网民可以进行“围观”、点评,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决策者将网民的意见综合起来修改自己的决策,这也就意味着公众议程在很大程度上大大提高。之后媒体可能会将其中的某些观点予以报道,那么媒体议程、政府议程、公众议程逐渐走向一体化。

3 微博问政在网络公共领域建构中所起的作用

1)加快了事件处理以及公布真相速度,使信息更大程度的透明化、真实化。

2)更加直观的了解民意。微博为每一个网民发表自己的意见提供了一个平台,有了这个平台,官员就可以直观的了解民意,为更好地制定政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步。网络公共领域对于互联网兴起较晚的我国来说是个全新的领域,而微博问政本身就涉及到政治领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政治的民主化进程。

4 微博问政对网络公共领域建构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1)伪公共领域大量涌现。微博是一种开放性的平台,网民所说的话、所给的评论可以被任何一个人看到,过多的私性话语充斥着话语空间。“问政”这一形式正是在微博这种平台上产生,那么就会伴随着话语表达的娱乐化、个性化、非理性化。

2)集体无意识的匿名狂欢。微博问政本身就具有匿名化特征,且问政本身就要求着参与者要具有一定的问政能力,在我国,“网络精英化”本身就是一个弱项,大部分网民在微博上都是在“灌水”,这也就很容易理解“暴民”在问政过程中的“暴力行为”。

3)难以弥和的数字鸿沟。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因为本身所拥有的工具不同,必定会产生悬殊。微博问政是一种新型的参与政治的方式,以互联网为参与平台,这本身就会将一部分没有资金或者不会使用电脑的人隔绝开来,这便形成了难以弥合的数字鸿沟,也就意味着不拥有这些参与工具的人可能不能直接参与到政治中,那么拥有这些工具的人所发出的意见就不能代表公众的或者说是所有人的意见。

4)公共意見的有效性实现问题。一篇微博或者说一个政策想要引起网友的讨论很容易,然而再次回到决策者手中得到改进可能就会需要很长的时间,就可能会遭遇权力的傲慢对待,遇到了“冷待遇”。我国政务微博以公安方面为最多,但是公众对公安政务很少涉及,那么那些官方微博很多就变成了单纯政策的发布平台。

5 微博问政对网络公共领域建构的发展途径

1)要从上而下重视“微博问政”本身的作用。“微博问政”要想得到正确的引导,从“上”就要对此重视起来,政府部门就要欢迎大家建言献策,欢迎网民对政策加以评价,当然,评价只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政府部门要对网民有异议的制度加以思考,并及时给网民一个满意的答复。

2)要形成一种良好的制度保证。这种制度保证不仅是保证网民敢于说真话,而且还要保证政府部门能够认真对待网友的言论,把它当作一项工作日程。但是,网友的“真话”有可能是“暴力言论”,这也就意味着微博这个媒体本身就要有一种过滤言论的制度,真正有利于国家政治发展的言论得以脱颖而出,使政府部门更好的采纳。

3)规范用户主体,引导网民言论。我国网络公共领域所需要有机知识分子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意见领袖,从而引导网民在发表自己言论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参考这些言论,从而理性思考自己的言论。有机知识分子是权力与利益的有机体,以他们作为意见领袖,引导民众规范自己的言行,既可以得到民众的真实想法,又可以净化微博空间。

6 结论

微博问政是现代民众参与政治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推动我国网络公共领域建构的有效方式。虽然说我国微博起步晚、发展迅速、问题诸多,但是微博问政这一形式已经作为一种直接参政的形式而不可阻挡,成为了新的言论阵地,推动了我国民主化进程。网络公共领域中既需要的是有素质的、明确权力与义务的公众,也需要积极主动参与、与民众形成良好的互动、公开信息、关注民生的政府,还要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参与平台。要想使得微博问政对网络公共领域建构起到一定的实质性的作用,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袁毅.微博客信息传播结构、路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1(12):26-30.

[2]蒋东旭,严功军.微博问政与公共领域建构[J].新闻研究导刊,2010(4):40-42.

[3]黄秋彤,刘丹凌.互联网时代大众政治的兴起——基于我国微博问政的分析[J].今传媒,2017(1):50-51.

猜你喜欢
建构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建构几何模型高效解题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如何建构序列化阅读教学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例谈幸福教育课程建构与实施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