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平台对电视新闻创作的影响及其应用

2018-01-15 01:10王辉强
科技传播 2018年1期
关键词:新闻写作VR技术数字技术

王辉强

摘 要 隨着数字技术平台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新闻写作的呈现方式也多种多样,加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可视新闻、虚拟现实报道及无人机拍摄等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电视新闻创作及传播中,但新闻创作者也并非传统的专业记者,创作者的队伍更加广泛。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新闻写作更加高效和简单,内容更加丰富,给人带来新的信息传播体验。

关键词 数字技术;新闻写作;VR技术;媒体融合;技术平台;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02-0094-02

随着数字技术及新媒体的发展,电视新闻写作发生了重大变化,新闻创作技术更加现代化,创作手段更加新颖,创作者也由传统的专业记者转向大众化,每个新闻传播的受众既是新闻信息的创作者,又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使新闻写作变得更加简单[ 1 ]。在数字技术及新媒体技术的推动下,电视新闻写作的效率显著提高,新闻创作的内容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受众也改变传统的被动或单纯地接受信息而直接参与新闻创作,不仅为其带来信息传播体验,还丰富了新闻传播的内容。本文从数字技术的内涵入手来探讨其给电视新闻写作带来的影响,以期为探讨新闻写作提供参考。

1 数字技术的内涵

数字技术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而产生,是借助VR技术、B/S架构、全媒体多个业务系统集中显示。构建媒体云服务,实时回传采集的信息,实时进行在线编辑和播发。其中,信息的压缩、编码及解码等内容需要应用计算机在存储及运算等过程中进行,此技术又称为计算机数字或数码技术。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新闻写作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比如,在新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写作已经不是简单的文字创作,而是一种能够将多种传播方式融合为一体的能力,新闻的这种融合性已经是新闻写作的重要方向[ 2 ]。此外,数字技术也给电视新闻从业者带来极大挑战和机遇。电视新闻工作者在创作新闻内容时需要将声音、图文及视频等形式融合等多元化的方式,以此呈现电视新闻也给电视新闻从业者的写作技法及语言等提出较高的要求,为强化电视新闻的可读性,电视新闻从业者必须提升自身素质,以更加艺术化的方式来写作新闻,使其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准确性,进而满足受众的需求。

2 数字技术平台给电视新闻创作带来的影响

2.1 数字技术平台的内容

基于信息数据共享的理念,建设新闻生产的全媒体平台,平台根据各种子媒体的需求提供新闻信息,媒体的编辑将这些信息加工为最终成品。这种新闻生产模式给新闻传播带来极大影响,其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电视新闻的直观性、真实性和吸引力,也提高了电视新闻传播的影响力。为此,新闻写作必须同数字技术发展相适应,以现代技术来提升电视新闻写作的质量。

2.2 新闻创作受网络技术的影响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广泛应用推动着电视新闻创作的变革,应用网络技术,能够轻松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推动着电视新闻传播平台的多样化,并大大提高了信息资源传播的速度,促进了网络及社交媒体的迅速壮大[ 3 ]。同时,其也给电视新闻创作带来重大影响,尤其是在语言表述风格、写作内容及形式等方面都影响深远。此外,网络技术还增强了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同受众的互动性及受众参与性,使更多的受众参与新闻电视新闻创作,推动双方互动的即时性,进而极大提升了电视新闻的影响力及传播效果。

电视新闻传播同网络技术相结合,推动了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发展,使新闻写作平台及媒介更加多元化,网络媒介平台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平台,如网易、澎湃、今日头条及腾讯等新闻网站都成为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电视新闻写作中多媒体技术和超文本技术的应用能够丰富新闻写作内容及形式。在新闻报道过程中也通常以图文及声情并茂的方式呈现,进而能够准确、客观及全面地反映新闻价值,并增强了其可读性。但因电视新闻写作能够以视频、文字、数据及图片等形式来呈现,使数据及融合新闻成为网络技术推动下的重要新闻写作方向。在网络传播背景下,受众选择新闻的自由度显著增强,同受众间的互动也更加强化,这就给电视新闻写作语言提出了要求,使其更加轻松、幽默,也更加口语化,进而增加了电视新闻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吸引受众阅读。加上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进入了全媒体时代,受众即是信息接受者又是信息发布者,许许多多的新闻信息均是通过网民的发布为被人所知。

2.3 电视新闻中虚拟技术的影响

随着全景视频、VR等技术的应用,给电视新闻写作的流出及思路大量严重影响。媒介融合环境中,虚拟现实已经成为媒介传播的新型领域,虚拟技术主要通过计算机生成能够交互的三维背景,利用其带来的沉浸感使受众获取沉浸式的全新体验,借助计算机仿真系统向受众提供真实感受,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这种交互式的体验使受众能够更加轻松地获取和理解新闻事件。

虚拟技术给受众带来的是全景的新闻体验,而非传统的发生了什么事件的新闻。如果新闻平台具备VR技术,能够对新闻进行360°的全景呈现,且记者可以在数秒内利用互联网将其传输给受众,受众也能体验到全新的感觉,这不仅大大缩短了新闻制作的时间,还能给人带来新体验。同时,利用VR技术创作的新闻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受众的参与性及主动性,进而强化电视新闻的互动性。VR技术推动了新闻写作向体验的方向发展,使受众的阅读体现更加新颖。也可以说,VR技术改变了电视新闻的创作、传播及体验,发挥着深远的影响作用。

3 平台应用

媒体云是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融合数字电视、互动电视、互联网电视、视频通信等内容,创造性地实现全媒体业务的跨平台、跨设备的整合应用新模式。即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全新技术的融合,结合互联网业务体验形态,带来全新的电视服务与使用体验。各媒体要根据各自的理解和自身实际,进行摸索建设,尽快建立云架构下的行业的信息安全体系,指导云平台的建设;建立具有影响力的广电媒体云的服务接口标准规范,跟踪技术的进展;建设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的,乃至全国性的专业媒体云平台。

3.1 人民日报的媒体云服务模式

2017年,人民日报云服务技术平台建设从顶层设计到应用模式,实现了不同技术平台的打通,使云服务模式技术平台不断完善。该系统也称“中央厨房”模式[ 4 ]。中央厨房的整体架构中,总编调度中心是指挥中枢,负责宣传任务统筹、重大选题策划、采访力量指挥。采编联动平台由采访、编辑和技术人员组成,听从总编调度中心的指挥,负责稿件加工和发布及推广。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可向全球500家主流媒体和新闻网站供稿。

3.2 经济日报的集中控制模式

经济日报社利用集中控制技术平台建设,打通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壁垒的媒体融合之路,满足了记者和编辑的编前使用。集中控制主要分为策划指挥、新闻编发、值班调度、多功能会议室等功能区,是经济日报及移动端、中国经济网、直属报刊实时联通、资源共享、全天候滚动编发新闻的业务平台。集中控制模式采用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分析等先进技术,实现了采编系统、舆情分析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信息服务加工系统等有机融合。

3.3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的“现场云”管理模式

新华社推出“现场云”全国服务平台,助力传统媒体“一站式”迈入直播时代。“现场云”向全国新闻媒体开放,通过“现场云”平台系统,记者只需在手机上一键安装App,就能瞬间拥有直播报道“利器”[ 5 ]。实现素材采集和同步回传,编辑部可实时进行在线编辑和播发,全面增强新闻报道时效性和即时性。现场新闻正是推进源头创新的高效引擎,推进着新一层次的媒体深度融合,实现零成本新媒体升级。借助“现场云”平台系统,将统一解决入驻单位的服务器、带宽等系列基础网络资源,用户实现零成本运营。

4 结论

技术平台建设打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融合之路,使电视新闻写作的方式也更加丰富。数字技术平台的不断创新,“中央厨房”信息稿库及数字技术的利用推动着新闻写作的发展,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也成为电视新闻发展的重要方向。重视电视新闻语言叙述的全媒体化、平民化,重视受众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强化电视新闻内容的趣味性等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段渊.数字技术在电视新闻制作系统中的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3(3):52-54.

[2]梁捷琴.新闻资讯类自媒体新闻的写作创新分析——以公众号“新闻哥”为例[J].视听,2017(10):100-101.

[3]楊江科杰.基于媒体融合下的新闻采访及写作分析[J].视听,2016(12):113.

[4]宫魁,孙应琢,汤代禄.“中央厨房”技术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思考[J].青年记者,2017(7):55-57.

[5]娄曙红.试论媒介融合时代城市台电视新闻编辑的流程再造[J].新闻爱好者,2017(10):50-52.

猜你喜欢
新闻写作VR技术数字技术
浅析产业化模式对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性
论梁衡新闻写作的致胜“三招”
新闻写作的叙事视角探讨
解析AR技术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
新闻专业实际应用课程《新闻写作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VR(虚拟)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实际应用及影响研究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研究应用
工业自动化中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普利策调查性报道女性获奖者作品对英语专业新闻写作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