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网数据(CNKI)分析的山西科技智库培育与发展研究述评

2018-01-15 01:18黄东升
科技传播 2018年1期
关键词:山西培育发展

黄东升

摘 要 以区域科技发展为研究方向的论文以及反映研究动态的文章(本文称为有效文本数据)进行数量统计,以及基于作者分析和内容分析的数据分析,是对该区域科技智库发展与培育状况进行深度分析的基础性工作,有助于梳理出该区域科技智库发展与培育的重点、难点以及突破点,继而进一步探索其发展与培育的路径。本课题的研究借鉴文献计量学社会网络分析法、文本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并通过新型的词云分析工具对有效文本中的关键词、高频词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引入总结出的分析路径,对设定一定年限内的山西科技发展研究方向的相关文献展开分析,相关文本数据选取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数据。基于知网数据(CNKI)分析,目前,山西科技智库呈现出以山西科技创新发展研究为主线,山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为重点,山西科研机构改革与建设研究为聚焦点,涉及新型科技企業孵化、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构等内容的多方位、合作型研究形态和研究成果。通过相关文献以数据分析,建议进一步探讨山西科技智库培育与发展的多元化、混合化以及泛在化路径。关键词 山西;科技智库;发展;培育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02-0137-04

对以区域科技发展为研究方向的论文以及反映该领域研究动态的各类文章(前者本文称为有效文本或有效论文)进行数量统计,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有效文本作者、内容、关键词、高频词等相关数据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是对该区域科技智库发展与培育状况进行深度分析的基础性工作,有助于梳理出该区域科技智库发展与培育的重点、难点以及突破点,继而进一步探索该区域科技智库发展与培育的有效路径。

1 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借鉴文献计量学社会网络分析法、文本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并通过新型的词云分析工具对文本关键词、高频词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引入总结出的分析路径,对设定一定年限内的山西科技发展研究方向的相关文献展开分析,相关文本数据选取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数据。在分析过程中,按照对应年限和对应查询条件,对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献也进行了统计和分析,鉴于相关文献中有效文本总体重合,因此本文的有关述评选用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数据分析。

1.1 相关文献数据抽取

通过知网CNKI系列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设定数据搜集年限为1979年至2017年(截止10月,下同),输入关键词“山西科技”,以精确检索方式,搜集到以山西科技发展为研究主题的论文、文章信息共320条。其中,1979年至1993年14条,又通过人工对每一篇论文、文章进行逐一排查和梳理,获得有效文本3篇;1994年至2017年10月306 条,通过人工对每一篇论文、文章进行逐一排查和梳理,获得有效文本128篇;两个时间合计有效文本131篇。上述涉及到的全部数据采集工作,采用“陆续采集、逐步迁移”的方式进行,采集时间分别为2017年9月5日零点,2017年10月5日零点,最后以2017年11月5日零点为截止期间。

1.2 相关文献类型划分

通过对320条论文、文章内容进行梳理,其内容可归纳为4个类型:一是山西科技发展研究方向论文(本文称之为有效文本或有效论文),共131篇;二是科技工作纪实报道类,共32篇;三是科技人物报道类,共9篇;四是其他类文章,共148篇。

1.3 有效文本数据分析指标设定

重点对131篇有效文本进行相关数据统计与内容分析。分析中,重点设置了3个分析指标:一是研究方向,以分析研究涉及到的领域;二是作者单位,以分析研究所涉及到的主体;三是针对131篇有效论文文本进行词频分析,进行关键词、高频词分析。对于关键词,在不同学科的研究中,都将其视之为传达研究主旨的“价值高”的词,因而也是“分析的对象”。

1.4 导入比较分析

第一,省外比较。选取了两个方面数据进行了比较:一是中部六省相关数据比较;二是与山西临界省份相关数据比较。

第二,省内比较。选取了二个层级方面数据进行比较:一是选取11个地市进行市级数据比较;二是选取省会太原市六个县区数据进行比较。在分析比较中,应用ECXL工具对所有数据进行了排序。

2 相关数据

2.1 作者单位分布情况

根据对1979—2017(10月)山西省科技发展研究方向知网数据中131篇有效论文中涉及到的141个作者单位呈现情况进行统计,其数据信息分布情况如图1。

2.2 合作型研究情况

通过对1979—2017年限山西科技发展研究方向131篇有效论文作者进行分析,合作型研究成果占有一定比例。合作型研究包括了本单位内团队合作以及跨单位、跨部门合作两种类型。通过对属于跨单位合作完成论文情况的进行逐一分析,梳理出11种跨单位合作类型,跨单位合作完成论文共18篇,在131篇中占比13%。

2.3 不同年限时间区间有效文本数分布情况

通过选取1987—1996,1997—2006,2007—2016三个年限时间区间对有效论文数进行统计,数据分布情况见表3:

2.4 不同年度有效论文数分布情况

选取2007年至2016年10年间每个年度山西省科技发展研究方向有效论文数进行统计,数据分布情况见图2。

3 关键词、高频词统计与分析

选取2017年、2007年、1997年3个年有效论文数据为分析的样本,通过分年度输入词云分析工具,筛选出每个年度山西科技发展研究方向有效文本中按词频排序的前50个词汇,剔除虚词和不具有研判价值的词汇,对其中3个年度均重复出现的关键词、高频词以及关联词进行统计分析。在统计分析中,应用了在线的词云——关键词、高频词分析工具:BlueMc词云分析工具。据此,主要得出以下分析:

1)科技创新战略是研究主线。1997年度有效文本中“创新”一词出现23次;2007年有效文本中“创新”一词出现96次,作为科技创新核心的“技术创新”一词出现36次;2017年有效文本中“创新”一词出现188次,以上3个年度“创新、含技术创新”词频合计出现343次。“创新”例入高频词,体现了山西结合自身实际推动科技创新战略的内在要求,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山西具有科技智库服务属性的研究工作在全方位推进山西科技创新的方略研究上的智力供给度。结合对1979—2017年年限内山西科技发展研究方向有效论文的梳理和内容分析,可以看出,从科技创新方略研究的實际内容来看,沿着全方位推进山西科技创新这一主线,一系列创新性观点被提了出来,区域性科技创新方略研究不断升级。从厚植自主创新根基视角,提出了提升“全民创造力”的理念,强调自主创新必须在全社会倡导科学创造精神,增强全民创造意识,从而提高创造质量、创造效益和创造水平;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学科融合视角,提出了“大科学”理念,强调要突破固有的分化科技的狭隘观念,实现封闭式研究向开放式研究、从单学科研究向多学科研究、单一层次研究向多层次研究、仅注重学术价值向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并重、单一研究方法向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的转变;从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视角提出了“合作创新”理念,强调山西省国有的科研机构要转变观念和机制,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将研究重点转向企业急需的课题;特别提出了技术上能够互补的企业, 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共同进行某项技术的创新活动;从山西资源型地区创新驱动发展视角,提出基于煤基低碳创新作为首要目标,包括产业创新链建设、综改试验区建设、科技创新城建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建设、按照创新能力配置要素资源等在内的“六个第一”理念。

2)科技创新人才战略是研究重点。1997年度有效文本中“人才”一词出现20次,“专业技术人员”一词出现10次;2007年度有效文本中“人才”一词出现76次,作为位于科技创新前沿阵地的“科技人才”一词出现68次;2017年度有效文本中“人才”一词出现44次;三个年度合计“人才”(含科技人才、专业技术人员)一词出现218次。

结合对1979—2017年年限内山西科技发展研究方向有效论文的逐一梳理和内容分析,可以看出山西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较早。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有关人才预测与人才规划工作的一系列具体建议。之后,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在科技创新人才开发机制上,提出“合作、引进”等研究思路,主张应加强与相邻省份或者是科技大省的互动合作,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创新型高层次科研技术人员,积极构建高层次留学人员科技人才引进机制等;在科技人才培养机制上,提出“一体化”培养体系建设思路,主张深化教育和科研体制改革,着眼高新技术产业,依托科研、高校、企业开发机构等组织,建构产学研一体化科技人才培养体系。总体上看,对科技人才战略的研究,包括了人才预测、规划、激励、培养、结构、体系等多方面内容的,基本形成了多方位研究态势。

3)科研机构建设与改革是研究焦点。1997年度有效文本中“机构”一词出现12次,“科研机构”一词出现12次;2007年度有效文本中“机构”一词出现19次;2017年有效文本中“机构”一词出现35次,相关联词汇“组织”一词出现18次,以上三年度“机构、科研机构、组织”词频数合计96次。综合对1979—2017年年限内山西科技发展研究方向有效论文的内容分析,可以看出山西各类科技智库将科研机构建设与改革方向的研究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从提升山西科研机构综合性科技创新力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科研机构建设与改革新思路。其中,以科研机构模式改革为视点,提出了“模式改革”思路,主张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科研组织结构模式,以公办科研组织为主体,鼓励和引导集体、民营科技组织的发展;在秉持“开放流动”原则下,使研究所、实验室和大学科研优势得到聚集,打造综合性研究中心;提出“跨部门合作”思路,强调应加强科研机构之间、科研机构与产业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积极开展跨部门、跨机构的联合研究。

4 结论与建议

第一,根据不同年限时间区间以及不同年度有效论文数分布情况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山西科技发展研究方向论文数总体上呈逐年递增趋势,从一个侧面说明山西科技智库服务力正逐年提升。通过不同层级有效文本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山西省、地级市、县(区)三级科技发展方向均在不同程度上形成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加强多层级科技智库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

第二,汇总有效文本中关键词、高频词分析情况,目前山西科技智库呈现出了以山西科技创新发展研究为主线,山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为重点,以资源型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研究为核心课题,山西科研机构改革与建设研究为聚焦点,涉及新型科技企业孵化、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构等内容的多方位、合作型研究形态,也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同时,本土科技类新闻媒体在助推山西科技创新发展、提升山西科技智库影响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山西科技智库公关传播意识,科学规划山西科技智库公关传播战略,打造山西区域性科技智库集群品牌,对推进山西资源型地区创新驱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通过对有效论文作者单位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山西科技智库已形成官方科技智库、高校科技智库、半官方科技智库在内的多方位、多层级主体结构。为更好地适应资源型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建议在不断强化上述科技智库的主体建设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民间科技智库的发展,使科技智库主体结构更加合理,构建科技智库的多元化培育路径。科技创新具有复杂性、颠覆性等特征,当代科学技术也越来越朝着多样化、信息化、节能化方向发展。为此,在已经倡导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多学科融合创新理念,实践操作层面已出现不同单位和部门相互协作展开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基础上,建议进一步提升跨界合作力度,拓展混合化培育路径。在当今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背景下,国际上,学术界也提出了发展“线上智库”(Online Think Tank)的理念,结合20世纪80年代山西本土学者提出的提升“全民创造力”的倡导,在扎实推进线下科技智库体系建设的同时,建议进一步拓展线上科技智库服务平台,优化科技智库在线服务机制,积极延伸泛在化培育路径。

参考文献

[1]黄专.语词、意识与艺术-徐坦“关键词”视觉语言实验项目档案[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11:30-31.

[2]杜敏,苏竣.技术标准的社会建构观[J].科学学研究,2007,25(S2):164-167.

[3]石亚兰.山西科技发展的改革设想[J].生产力研究,1997(3):54-57.

[4]王琳,穆光远,石斌,等.山西省科技计划管理体系改革成效及思考[J].科技和产业,2017(4):21-25.

[5]史竹琴,薛耀文.山西科技创新能力研究[J].理论探索,2007(1):104-106.

[6].米俊绒.创新山西科技人才开发的管理哲学思考[J].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6):68-70.

[7]堺屋太一.知识价值革命——工业社会的终结和知识价值社会的开始[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6:214-216.

[8]The World Mind Network; Online Think Tank Empowers Citizens to Solve Real Problems via Web,Cellphones[J].Anonymous.Electronics Business Journal.2009.

猜你喜欢
山西培育发展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