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流通体制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2018-01-15 01:26陈娟
科技传播 2018年1期

陈娟

摘 要 随着我国图书流通体制的日益改革,图书流通市场已经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体制创新制度效应也越发明显,流通渠道以及网点越发增加,涌现出很多新型业态。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图书流通体制转型中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希望能够促进图书流通体制顺利转型。

关键词 图书流通;体制转型;市场集中度

中图分类号 G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02-0166-02

1 图书流通体制转型的必要性

加快改革图书流通体制,减少交易费用,关系着我国出版产业整体健康发展。我国出版业想要真正做大以及做强,走向世界,必须要改革流通体制,秉持以市场需求为主,转变出版业发展理念与形式;积极培育新型市场流通主体,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竞争实力;完善图书市场立法这项工作,对图书流通市场行为进行大力规范,大力促进图书信息化建设,实现流通的现代化,并大力培养现代图书流通人才,从整体上提高图书人员素质素养。因此,文章浅谈了图书流通体制转型的现状,并提出了促进图书流通体制顺利转型的建议。

2 图书流通体制转型的现状

2.1 图书流通主体地位不明确

图书流通主体指的是图书流通中的经营者,包括图书零售商、出版社发行部、运输图书的快递企业、批发上等。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图书流通市场的越发完善,其流通主体越发多元化,造成经营效率较低。如出版企业转企改制,其目的是对市场主体重新塑造,打造具有经营能力较强以及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出版发行企业,构建起完善的现代图书企业制度,但社办发行部门并非独立的市场流通主体,缺少相应的法人资格,这样就很难开展自我经营和发展,从而导致图书市场发展停滞不前。

2.2 市场集中度较低

在产业经济学理论中提出,对某个行业市场结构进行判断,卖方集中度在15%~55%之间,企业没有太多的数目,并有着一定规模的社会经济,产品差异过大,若是进入还有门槛限制,这被称之为寡头垄断型竞争市场结构。而结合我国图书市场而言,新华书店中的教材流通占到我国各大书店销售额的65%左右。从新华书店教材流通度上而言,是以垄断形式呈现出来的。但每一个省级新华书店对于我国新华书店系统而言,其实都并不是完全垄断型的,但我国图书市场呈现分散形式,可借助市场竞争力量与新华书店相对抗的民营书店少之又少。

2.3 市场需求信息途径不通畅

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图书市场体现出的特征是经销商难以卖出、读者难以买书。出现这样的现状是因为供求与需求上出现了严重的脱节,出版社对图书市场需求并不是很了解,与市场始终处于隔离形式中。从根本意义上而言,在计划经济时代中,以产量计划销售,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需结合产品销量来计划产品产量。图书虽是一种商品,但有其自身的特性,也有其自身的文化,其自身也存在着怎样卖的实际问题[ 1 ]。无论哪一种形式的商品,想要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必须要有好的内容。出版社转型为企业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实际需求,及时转变经营理念,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解决买卖之间的矛盾,更好地转变出版产业发展形式。

3 加快改革我国图书流通体制的建议

3.1 秉持以市场为主导,大力转变发展理念

转变出版业发展方式,无论是转变图书生产方式,还是调整出版业结构形式,这些都将对出版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有着重大意义。

若是不对传统的图书流通和生产方式进行转变,就很难对买卖难的问题进行转变,也很难转变反复生产这一尴尬格局,转变出版业发展理念以及方式也就形成了一种形式。

因此,需以图书市场为主,在全面分析调查下,全面了解和掌握好市场需求,这样才能达到终端客户多元需求。

3.2 实现规模化经营图书,确保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1)想要使我国图书真正走向国际,就需注重图书产业的集中度,将图书企业真正做大做强。

2)提高核心竞争力。市场流通主体的培育,要先对政府职能积极转变,大力促进新华书店实施股份制改造,并大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让流通企业遵循市场规律自行生产和销售。

3)应加大速度建设流通集团,即扩大当前的出版规模。从经济学层面上而言,集团化能够在很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出版要素,这是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企业整体经济实力、获得大规模效应的强有力渠道。

3.3 加大流通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图书流通形式

1)结合我国图书出版当前实际情况,应建立健全现代图书流通服务结构体系,强化市场动态监测,切实避免图书盲目出版。

2)应建设国家级别形式的流通数据库,对行业发展态势准确掌握。长久以来,我国图书出版与流通信息始终以不对称的形式出现在广大读者视野中,各大出版社分散生产出现了目标不明确的情况,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构建图书出版流通形式的数据库,能大大提高市场主体预见性。

3)确保图书信息标准化快速建设,并确保信息的稳定性与时效性,为构建新型信息化平台奠定坚实基础,进而降低交易成本。

4)图书企业还需构建完善的制度法规,并将制度真正落实于实处,以制度的力量来促进图书企业中各项工作顺利有序进行,进而提高图书企业发展能力。

3.4 大力变革流通模式,推动连锁形式经营

1)应实施连锁经营,构建起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大型连锁企业,构建中需确保投资主体的多样化。

2)大力支持优势连锁企业运用特许方式与加盟方式来促进企业连锁经营,进而整合以及吸收小型流通主体。

3)应大力发展以及完善网络流通模式。编写和印制图书都要实现网络化形式,对缩短流通周期、减少交易费用、开展市场调研等方面提供高效、快速的服务。

4)健全配送现代图书配送服务体系,并应构建具有一定规模的配送图书物流中心,在引入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体系中,大大减少零售商物流成本。图书物流中心可与出版商在共同减少的方式下,真正成为出版社的分销商以及储运商。这样可以大大促进标准化形式的图书物流,在计量标准、传输数据标准以及服务方面上做好各项基本工作,确保真正促进图书流通产业的现代化、信息化发展[ 2 ]。

另外,在此基础上,我国还需培养大量技能技术强、专业素养高的图书人才,这样才能为图书流通体转型顺利开展以及完美收官奠定坚实基础,而想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图书企业真正意识到图书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实际发展中,定期或不定期提供给图书人才一些培训机会,使他们能够在接受培训中来拓展自身工作视野,大力丰富自身知识体系,以便其以更好的工作能力来回报图书企业,为图书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打好基础。

4 结论

综上所述,促进我国图书流通体制的顺利转型不是一项一蹴而就的事情,需循序漸进,需各大经营主体真正意识到图书流通体制转型的重要性,并在促进图书流通体制转型中积极发挥作用,进而促进图书流通体制可以更加完善的转型。在推动我国图书流通体制转型中,可能还有很多方面的问题没有考虑到,这就需要有关责任主体深入分析以及研究,确保全面考虑,并制定可行性、针对性较强的图书流通体制转型措施,大力培养出大量素养高、技能高的图书人才,确保出版业转企改制可以顺利、有序进行,并达到转型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跃中.欠发达地区社区图书流通站建设的实践探索——以朝阳市社区图书流通站建设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3(4):106-108.

[2]颜雷震,何颂英.基层图书流通站建设的定位与实践[J].图书馆学刊,2011(5):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