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技能研究评述

2018-01-15 10:21周慧琳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2期

周慧琳

[提要] 政治技能是个体为实现其目标,在理解自我、他人与情境及三者关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他人施加影响的能力。本文通过全面梳理研究政治技能的理论基础发现:(1)已有研究主要基于个体特征与社会学习理论来研究政治技能的影响因素;(2)已有研究主要基于资源保存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等来研究政治技能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3)未来研究的方向与重点是本土化研究以及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加强政治技能各维度的影响结果及其比较研究,全面系统地理解政治技能。

关键词:政治技能;理论视角;个体特征;组织情境

本文为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心理所有权从个体到群体:集体心理所有权的动态形成机制及其对创新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15A030313495);广东高校特色创新人文项目(项目编号:2016WTSCX022)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1月7日

一、引言

1981年由学者Pfeffer提出了“政治技能”这一概念,在Pfeffer的基础上,Ferris等(2005)提出政治技能是在工作中,个体有效地理解他人,并运用自己的知识和工作中累积的经验来影响他人,以此来提高个人或者组织目标的能力。研究指出,政治技能能够预测个体的工作态度,如离职倾向(Harris,2009)、组织承诺(赵君等,2016);工作行为、建言(王永跃,2015)等;以及工作绩效,如职业成功(刘军,2008)。由此可见,政治技能引起了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目前,检索国内外期刊数据库近10年的文献,发表与政治技能相关的文献有近450篇,国内外已有部分学者相继对政治技能进行了总结和述评(Ferris等,2007;Harris等,2009;刘军等,2010;高婧,2011;王洪青,2012),这些综述能够帮助学者们从总体上把握政治技能的研究状况,激发了学者们的研究兴趣。但遗憾的是已有综述文章多停留在前因和结果变量关系的概述,而对政治技能的理论基础关注不足,致使对政治技能的理论基础研究相对分散。为此,本文有别于传统的文献综述,以政治技能研究运用的理论基础为主线来评述已有研究,全面把握政治技能的研究现状,更好地确定未来研究的方向与重点,系统和深化政治技能研究。

二、政治技能概念界定

1981年由学者Pfeffer提出了“政治技能”这一概念,并认为个体只有在具备政治技能时才能有效地参与组织的各项活动。Ferris等(2005)进一步将政治技能定义为:政治技能是在工作中,个体有效地理解他人,并运用自己的知识和工作中累积的经验来影响他人,以此来提高个人或者组织目标的能力。Zellars等(2008)认为政治技能是一种结合了社会机敏性并在不同的情境下調整自己的行为,以真诚的方式获取他人信任,从而有效地影响他人的能力。目前,国内外学者大都采用的是美国学者Ferris等(2005)的定义。

三、政治技能内容结构与测量

最初,Ferris等(1999)开发了相应的6项目政治技能量表,尝试将政治技能用单一维度来测量,2005年Ferris等在其原有的单维度量表的基础之上,开发编制了18个项目四维结构政治技能量表。其中包括:社会机敏是指个体快速地适应不同的社会交互情境,并敏锐地观察和理解周遭的环境和人的能力。人际影响是指个体能够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相处氛围,从而对他人施加影响的能力。网络能力是指在组织中,个体善于发现,建立并拓宽自己可靠的人际网络的能力。外显真诚是指个体具备了较高的诚信与真诚最终能够获得他人信任的能力。

在本土化研究逐步兴起的情况下,我国学者根据中国组织情境展开了对政治技能内容结构与测量的研究。柳盛超等(2008)提出了本土政治技能的五维度高阶模型,该五维度分别是人际敏锐、处事圆通、关系经营、面子和谐和表现真诚。路燕利等(2009)提出政治技能的三维度结构,它包括情感表达、人际关系和情境理解。孙灵希等(2012)指出本土化政治技能包括两个方面五个维度,主要是传统政治技能和特色政治技能,传统政治技能包含和谐人际和形势机敏性维度,特色政治技能则包含面子经营、能力型社交和权术运用维度。

四、基于不同理论视角的政治技能研究

(一)基于个体特征与社会学习理论视角的政治技能影响因素研究。毋庸置疑,组织中个体的政治技能是存在差异的,这引发了学者们关注政治技能的前因变量研究。目前,主要是从人格特质和社会学习理论来探索政治技能的影响因素的。

1、人格特质与政治技能。Ferris等学者(2000)最早提出了自我效能和自我监控与政治技能呈正相关系,随后一些学者的研究也指出了主动性(Thompson,2005)、积极情感(kolodinsky,2004)都与政治技能呈正相关,之前的研究相对比较零散,无法形成有效的政治技能影响因素系统。Ferris等(2007)对之前学者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在“人格系统模型”的基础上,说明了人格特质对政治技能是有极大影响的。我国学者刘军等(2010)在Ferris等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证实了自我监控性格、内控人格、外向性格与个体政治技能呈正相关。

2、社会学习与政治技能。社会学习理论(Bandura,1952)认为政治技能是个体社会技能的一部分,是可以通过个体的认知、行为和情感的交互作用在社会化的进程中习得的。在社会学习理论中,自我效能(self—effcacy)是一个重要概念(Bandura,1997)。社会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倾向于主动与他人接触和互动,通过过往的经验从容应对社交活动并获得回报,此过程中政治技能得到了提升(顾佳施等,2014)。

同样,Ferris等(2007)在构建政治技能影响因素模型时提出,政治技能还与后天的学习与教导有重要的关系。根据社会学习理论,个体可以通过对示范者行为的观察也能间接学习得到,即通过间接经验获得。在企业中,通常会通过行为角色塑造和师徒教导来改变或强化特定工作技能。endprint

(二)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资源保存理论、社会交换理论、信息理论、印象管理理论的政治技能结果变量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1、社会资本理论

(1)政治技能与职业成功。社会网络和网络结构是社会资本理论理解职业成功的关键。首先,将政治技能作为整体展开的研究。Wolff和Moser(2009)指出通过社会资本中社会网络行为的发展能促进职业成功。另外,苏雪梅等(2016)发现政治技能高的员工在知觉到组织政治氛围高时会更多地投入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进而影响自身的职业晋升;其次,对政治技能各维度展开的研究。Wei等(2012)发现通过对社会网络资源的发展,政治技能中网络能力维度获得提高,从而能提高个体职业发展潜力。

(2)政治技能与工作绩效。政治技能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两种方式检查:一种是分析其客观的绩效;另一种是分析政治技能对下属的工作绩效给上司留下的印象的影响。前者可以用社会资本理论解释,政治技能可以通过建立和利用社会资本去有效地影响他人(Blickle,2011)。

(3)政治技能与领导有效性。领导有效性包括了各方面的领导层成果,如组织绩效、管理绩效、员工的态度和工作绩效(Ewen,2013)。高政治技能的领导可以从组织重要的个体中发展和维护关系型社会资本以便获取和利用关键性资源(Tocher,2012),从而有助于提高团队绩效以及企业创业绩效。

2、资源保存理论

(1)政治技能与压力管理。资源保存理论源于压力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会努力建立、维持和保护他们认为宝贵的资源,当这种资源损失或者失去时,对个体会产生威胁或压力。当感知到职场压力时,高政治技能的个体通过对压力的敏锐感觉,努力维护自己的人际资源,减少压力(Perrewé et al,2005)。

(2)政治技能与员工建言行为。在差序格局的中国文化组织中,基于“亲—忠—才”的框架,员工与领导的亲疏关系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上级会通过此判断与其下属关系的好坏(Zhou等,2012)。因此,建言效能感在政治技能与员工建言行为之间又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

3、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交换理论指出高政治技能的员工一般会与同事或者领导建立高质量的关系,并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

(1)政治技能与职业成功。薛亦伦(2016)发现,基于中国差序氛围的组织情境,高政治技能的员工会致力于与领导搞好关系,从而避免被公司同事边缘化或排斥的处境,同时促进职业发展。

(2)政治技能与领导有效性。从社会交换角度看,高政治技能的领导因为他们的社会机敏性高,Brouer等(2013)的研究中显示了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在政治技能与领导有效性之间起中介作用,对员工有效性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3)政治技能与员工建言。根据社会交换理论,通过影响他人来建立起自身高质量的人际关系网络(Ferris,2008),与领导形成高质量的“圈内人”关系。刘永仁等(2013)也利用社会交换理论证明了组织信任在政治技能与员工建言中正向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4、信息理论与印象管理理论。信息理论与印象管理理论在有关政治技能的研究中主要是从他人对个体的主观评价出发,来解释政治技能与有关行为与态度的关系。

(1)政治技能与职业成功。高政治技能的个体通过发展与上司亲密的关系来传递其卓越的工作绩效以及个性特征。Treadway等(2013)发现当个体政治技能较高时,高工作绩效能使个人权利得到提升。

(2)政治技能与领导有效性。从印象管理的视角来看,高政治技能的领导者因其社会机敏性高,能快速从他人的评价中获取关键的信息并概述了政治技能对变革型领导(Sunindijo,2012)创业动机(Phipps,2012)的正向影响作用。

(3)政治技能与员工建言。高政治技能的员工通过自身影响能力以及给他人留下的真诚印象,特别是高政治技能员工他们对自我服务的意识高于他人(张生态,2012),所以政治技能高的个体在与领导建言时更能获得领导的认同,从而促使个体更多地向领导建言。

五、未来研究

(一)政治技能的影响因素。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在个体因素上,新员工在刚进入新组织情境时,他与组织中的其他个体联系相对较少,这时可能会与其他个体形成“弱关系”网络,而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可能会与组织其他个体形成“强关系”网络,个体是否会随着工龄的增加使得个体关系网络与政治技能产生一种倒“U”型的影响关系。

(二)整合理论,探讨政治技能的影响结果和潜在作用机制研究。已有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社会资本等研究了政治技能对于职业成功,个体绩效的影响,多是对其直接效应进行研究,缺乏间接效应研究,并且政治技能各维度对特定结果的重要性是不同的(Momm,2013),因此需要加强政治技能各维度的作用分析。

从上文的总结中可以发现,政治技能与领导有效性的研究目前还不成熟,许多作用机制还有待完善,而政治领导行为可以对之后领导有效性的研究起到帮助。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已经确定了多种政治领导行为如資源管理。而这类领导行为并没有体现在目前的实证研究中。政治领导理论可能成为实现政治技能与领导有效性的研究的一种融合途径。

(三)推进本土化政治技能的研究,优化研究方法。目前,我国有关政治技能的研究学者们大部分采用的是Ferris等开发的四维度量表,而这个量表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目前也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尽管已经有学者对政治技能本土化量表进行了开发,但本土化量表并没有得到一致性的结果。因此,在差序格局的中国文化情景下,政治技能的影响结果及其边界条件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在数据收集方式上,现有关于政治技能的研究大多采用的是被调查者自评的方法。但是受个人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社会期望等因素的影响,此种数据收集方式可能导致同源偏差的产生。并且Shi(2011)指出用自我评价的方式去评价外显真诚这个维度是不实际的,因为外显真诚不能从自身的视角来反映他人对被试者真诚度的评价。因此,学者们应该分清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实质性区别,并且用对应的理论去解释为什么用这种评价方式。endprint

主要参考文献:

[1]Andrews M C,Kacmar K M,Harris K J.Got political skill?The impact of justice on the importance of political skill for job performance[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9.94.6.

[2]Blickle G,Kramer J,Schneider P B,et al.Role of Political Skill in Job Performance Prediction Beyond General Mental Ability and Personality in Cross Sectional and Predictive Studies1[J].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2011.41.2.

[3]Blickle G,Diekmann C,Schneider P B,et al.When modesty wins:Impression management through modesty,political skill,and career success—a two-study investiga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12.21.6.

[4]Ferris G R,Berkson H M,Kaplan D M,et al.Development and initial validation of the political skill inventory[C].Academy of Management,59th annual national meeting,Chicago,1999.5.

[5]Ferris G R,Treadway D C,Kolodinsky R W,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political skill inventory[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5.31.1.

[6]Harris K J,Harris R B,Brouer R L.LMX and subordinate political skill:Direct and interactive effects on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job satisfaction[J].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2009.39.10.

[7]Kapoutsis I,Papalexandris A,Nikolopoulos A,et al. Politics perceptions as moderator of the political skill job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A two-study,cross-national,constructive replication[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11.78.1.

[8]Kolodinsky R W,Treadway D C,Ferris G R.Political skill and influence effectiveness:Testing portions of an expanded Ferris and Judge(1991)model[J].Human Relations,2007.60.12.

[9]Mintzberg H.The organization as political arena[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1985.22.2.

[10]Shi J,Chen Z,Zhou L.Testing differential mediation effects of sub-dimensions of political skills in linking proactive personality to employee performance[J].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2011.26.3.

[11]Sunindijo R Y.Integrating emotional intelligence,political skill,and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in construction[J].Civil Engineering Dimension,2012.14.3.

[12]Treadway D C,Shaughnessy B A,Breland J W,et al.Political skill and the job performance of bullies[J].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2013.28.3.

[13]Wei L Q,Chiang F F T,Wu L Z.Developing and utilizing network resources:Roles of political skill[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12.49.2.

[14]Wolff H G,Moser K.Effects of networking on career success:a longitudinal study[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9.94.1.

[15]Whitman M V,Halbesleben J R B,Shanine K K.Psychological entitlement and abusive supervision:Political skill as a self-regulatory mechanism[J].Health care management review,2013.38.3.

[16]Zellars K L,PerrewéP L,Rossi A M,et al.Moderating effects of political skill,perceived control,and job related self efficac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gative affectivity and physiological strain[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8.29.5.

[17]Zinko R.A continued examination of the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al skill and strain reactions:exploring reputation as a mediating factor[J].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2013.43.8.

[18]柳恒超,金盛華,赵开强.中国文化下组织政治技能的结构及问卷的编制[J].杭州:应用心理学,2008.14.3.

[19]路燕利,丁桂凤.企业员工的政治技能及其相关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

[20]林忠,孙灵希.企业员工政治技能的本土维度确认与测量[J].财经问题研究,2012.11.

[21]刘军,吴隆增,许浚.政治技能的前因与后果:一项追踪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0.11.

[22]刘永仁,尹奎.员工政治技能对建言行为的影响——组织信任,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作用[J].经济与管理,2013.2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