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探讨

2018-01-15 10:27赵瑜李露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能源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

赵瑜+李露

[提要] 发展低碳经济逐渐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本国能源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随着低碳经济的迅猛发展,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从低碳经济角度对中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重要性的分析,本文以能源企业为例,首先对企业环境成本的概念和分类进行分析,然后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最后提出改善能源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能源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1月11日

一、企业环境成本概述

(一)企业环境成本的概念。企业环境成本,也称为环境降级成本,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由于环境污染的发生,客观上降低了环境质量,削弱了环境的服务功能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根据成本的性质可以分为环保支出和环境退化成本,其中环保支出是指企业为了处理污染物,保护生态环境支付的价值;环境退化成本是环境污染造成的企业亏损和企业因环境污染而需要恢复生态环境支付的价值。

(二)能源企业环境成本的分类。能源企业有许多环境成本,其中主要包括补偿成本、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污染损失。

1、补偿成本。能源企业在生产能源的过程中,因为过程比较繁琐,程序覆盖面广,企业开采设备的处理程序差别较大,不同的程序又会产生不同的污染物,而不同的污染物又会导致污染物总体发生不同污染,并形成污染物多样化。另外,不同企业由于工艺的差异、生产过程中的差异,会对植被、水、空气、城市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在开采资源的过程中,企业应当以保护修复环境为前提,及时控制污染,这相当于是对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损害赔偿。

2、资源消耗成本。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地将消耗自然资源,而这些都是不可再生资源,企业在能源开采方面,无法弥补资源的损耗。所以,企业必须合理开采资源,用科学的方法尽其所能,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这样对企业和社会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环境污染损失。能源企业的开发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消耗,也会对开采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例如,在采煤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植被的破坏、土壤的侵蚀、山体滑坡等,从而导致土地有机物质大量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这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的发展,最终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经济、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如果企业不能有效地处理这类问题,不仅会对企业的生存产生威胁,也会对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二、能源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现状

(一)披露内容。目前,由于我国环境会计研究的开展,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工作处于持续改进之中,信息披露内容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能源企业层面来讲,当前会计报告披露的会计信息部分扭曲,信息用户不能通过已披露的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来获取企业环境开发和资源利用信息,也不能了解减排环境污染和环境成本的信息,更不能得知企业管理层是否在环境成本方面做出正确的决策。能源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中很少设计相应的会计科目来计算环境成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和环境成本与收益无法准确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不能直接反映环境设备投资成本、污染物排放费用、绿色景观成本和税收优惠等。

(二)披露形式。能源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形式相对来说简单,表内披露有固定模式,披露形式又有局限性。在现有的资产负债表,能源企业未加入与项目有关的某些环境成本,难以反映企业的环境资产、资本化处理后的环境支出和根据相关环境资产和预期的环境责任包括在其他固定资产的环境支出。“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项目单独披露的方式未单独核算和披露环境资产和环境责任。损益表中缺乏环境问题对企业的损益。例如,在利润表中缺少“环境效益”和“环境成本”项目;在“主要经营成本”下缺少单一“环境成本”项目。在现金流量表中,也缺乏与环境成本有关的项目,未显示全部或部分环境支出。特别是被列为目前的收入环境支出可以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下的“支付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显示。此外,包含环境披露的“额外的环境有关的费用”,如污染费、补偿费、排污费和污染控制费等也缺失具体的明细披露。购买与环境有关的现金支付等长期资产的建设项目以及反映支付的购买与环境有关的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未列入递延环境资产。

三、能源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能源企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不健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逐渐遵守的国际标准越来越多,与以往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相比,能源企业已经开始重视改善环境信息披露。但是,我们仍可以看到,能源企业并不认真对待环境会计披露。虽然对于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的企业,新的环境法将做出强制性规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具体实施环保或依靠企业的主观主动行为,法律规定的很多细节没有具体说明。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到,能源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只占企业主观主动权的一小部分。可以得出结论,在环境信息披露中,要着力加强企业的主观主动性。

(二)现有环境成本信息不符合利益相关方需要。在会计实务方面,能源企业的环境会计报告与政府规定、国家的宏观环境和污染治理服务不能紧密相连,一般来说都是统计数据,但是这种做法无法展现外部环境报告对经济产生的影响。结果外部环境报告用户仅限于相关政府部门,却忽视其他财务报表用户的需求。由于外部环境会计报告用户仅限于相关政府部门,导致信息报告过于片面,诚信度不够。财务报告用户包含投资者、债券持有人和其他社会利益相关者,而不仅仅是一个部门需要完成的事情。因此,相关披露信息不仅要考虑到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所需求的相关方面,也应满足其他用户的需求。

(三)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实际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没有一个统一规定的标准,在我国只是一定程度的内部信息而不是公开信息。另外,只需依靠文字的描述,并不能完全覆盖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文本的描述主要是基于衡量货币信息的历史成本,相对来说,信息披露不健全,也不与真实的商业环境会计信息相互一致。当下,本国的会计准则并没有明确规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格式,而由于沒有标准化格式,能源企业选择通过媒体面向公众公布环境会计信息,很难与披露的公司财务报告进行比较。披露渠道对能源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与发展有所限制。endprint

(四)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内容不规范。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环境信息披露报告过于简单,宏观层面的定性信息占比相对较大,细化的定量信息占比较小。能源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报告过多地披露了一些国家的政策法规以及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但是对于企业自身的细致分层信息披露太少,注重宏观因素,却忽略微观因素,造成披露比例失衡;(2)环境信息披露报告侧重于披露过去的事项,但对于未来的问题披露较少,甚至不披露。能源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对未来的环境保护只进行了前期工作,却没有对后期具体计划和保护做出阐述;(3)现如今,大部分环境信息披露报告是针对企业服务的,而企业是为了补贴待遇和税收优惠,出于这个目的,能源企业倾向于披露有利的环保信息,不利的信息往往不披露。

四、我国能源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完善建议

(一)建立良好的成本效益概念。目前的成本效益概念对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应用产生阻碍。我国正处于大力发展经济的时期,许多企业因为追求经济利益,盲目扩张和发展,致使大量的资源产生了浪费,也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在许多企业看来,环保投资只是一种非营利性的收入活动,收入很低,会降低企业的利润,也会对企业经营者的业绩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大大削弱了企业的环保意识,商业环境成本计量和披露的主动性和自愿性不高。因此,为了实现企业对环境成本的有效衡量和充分的披露,首先最重要的是促进企业建立良好的成本效益理念。事实上,为了强化环境成本管理,环境测量和披露的有效成本是很大的支出。在短期内,会给公司带来成本上的不利影响,但着眼未来,会给企业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如购买污染物处理设备,这将加大企业的支出,但政府对企业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企业效益得到提高,消费者对能源企业态度有所改变,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无形利益。成本效益的中心思想是让企业的经理放弃传统观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内部成本内部化。由于能源企业不能完善自身的管理从而导致大量的污染外泄甚至流入到社区对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为了缩小污染范围,尽量不让企业制造的污染流出,应当用“谁污染、谁负责”的模式,将可以承受的由企业造成的必要污染损失纳入企业的总成本。内部成本内部化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必将增加企业的业务成本,导致利润下降。企业经理为了提高经济利润,必须考虑到环境破坏的影响会增加环境成本。

(三)建立现代能源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模式。现代能源企业环境成本的管理模式和传统的相比,应具有以下优势:首先,考虑隐蔽的环境成本。目前,许多能源企业只有在环境成本真正发生时才将其纳入成本中实际发生的环境效益成本,潜在成本被忽视,使目前的收入和成本比例不合理;其次,标准会计准则和计量方法。传统的环境成本管理模式是治理法的一种“先污染、后治理”的结果,在源头阶段未对环境采取有效处理,导致治理成本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是由于严重的环境损害造成的;另一方面公司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现代环境成本管理模式是在生产各个环节的重点保护环节追求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其目标是通过成本管理来提高环境效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佳结合。

(四)制定和完善环境法规。上述环境成本计量的披露,可以展现出政府环境政策、环境法规的完善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行为。由于外部影响的存在,环境问题存在市场失灵,仅依赖市场的力量是不切实际的,政府应该监督指导企业的行为,一方面通过具体的发展,操作法规和严格的环境标准规范企业的行为,引导企业增加对环保投入,环境成本信息的披露进行量化;另一方面严格执法检查,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严肃行为,逐步将政府强制改变为企业自主权。

(五)建立标准化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模式。与国外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研究与应用相比,我国有关法律不够完善,环保意识不强,披露环境成本的报告不完善。在我国现阶段,应采取二元化披露环境信息成本的方式,具体来说就是依靠传统的财务报表,可以报告披露一些可以用货币衡量的环境成本信息,可以在财务报表中以书面形式披露,不能用货币衡量但对企业和社会有重要影响的则在财物报表中以附注形式披露。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逐步提高,我们能够更有效、更准确地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问题,从而使我国环境成本以最大限度降低,从而获取更高的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一萍.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环境成本管理问题探究[J].商,2015.33.

[2]刘炜.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22.

[3]楊贵兰.浅论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与整改途径[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10.endprint

猜你喜欢
能源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
浅析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