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理据教学词汇 实现多维教学目标

2018-01-15 13:41冒晓飞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词汇教学教学策略

【摘 要】语言理据说明语言的意义是怎么产生的,形式何以如此,形式与意义之间的联系。基于语言理据教学词汇有助于解决词汇教学目标、方法单一的问题。词汇教学通过探寻形义之间的规律、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帮助学生形成词汇学习策略,增强文化意识,提高词汇运用能力,实现多维教学目标。

【关键词】语言理据;词汇教学;多维目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51-0013-03

【作者简介】冒晓飞,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江苏如皋,226500)教师,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一、当前词汇教学的主要问题

1. 教学目标模糊。

改版的译林版《英语》教材删去了Vocabulary板块,把构词法知识教学并入Study skills板块,介绍一些词汇学习应掌握的技巧、方法。然而不少教师没有完全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甚至有教师认为这意味着削弱词汇教学。于是,在英语教学中常出现淡化词汇教学或降低教学要求的现象,教学通常停留于词汇的音、形、义等识记层面。

2.教学方法单一。

受传统语言教学观影响,英语教师对教学目标认识不足,词汇教学一般采取读背方式。“背—讲—练—测”的词汇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引导学生思考语言的认知规律,词汇学习变为机械的识记、操练活动,与语言运用割裂开来。这导致学生难以深刻、全面习得词汇,不能培养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和灵活运用词汇的能力。

二、基于语言理据教学词汇的思考

1. 基于语言理据的学习理论。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具有体验性、理据性、交际性的特点,其基本单位是构式。构式是指语言中形式和意义的匹配对(form-meaning mapping),词素(-ing, tele-)、词(walk, paper)、词类范畴(-tion, -al等)、习语(ring the bell)都是构式,语言的习得就是构式的习得。理据是指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联系通常可以解释,而不是完全任意的。[1]语言理据分为语音理据(声音与意义的联系)、形态理据(形式与意义的联系)、语义理据(意义与意义的联系)和文化理据(意义与文化的联系)。

语言理據研究有利于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学习者只有认识到语言形式和意义内在的发生、演化的缘由,才能激发语言学习的内在动力。[2]英语教师可以从语言理据的视角反思词汇教学目标,思考优化词汇教学的方法。

2.基于语言理据的词汇教学思考。

(1)多维词汇教学目标的思考。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不可割裂的部分,词汇教学应指向语言运用,其目标具有多维性。词汇教学的目标应该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词汇、积累词汇、扩展词汇和正确运用词汇。[3]刘道义(2015)指出词汇教学应包含六个方面:词的音、形、义,属于相互密切联系的表层系统;词的语法特性;词的派生、复合和转义;词的搭配所形成的无数固定或非固定词组,又称词块;词的隐含含义与联想的含义;词的使用语境与语体。[4]笔者认为,词汇教学应有利于培养语言能力、学习策略、思维品质、文化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基于理据的词汇教学关注语言的“来龙去脉”,有助于学生建立语言构式并形成词汇学习策略。学生需要比较中英两种语言的异同,体验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社会文化,进而通过情境中的反复运用,有效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2)基于理据教学词汇的思考。根据语言体验性、理据性、交际性的特点和以发展核心素养为旨归的多维教学目标,英语教师应该重新审视词汇教学。词汇学习和教学不是简单的音、形、义的识记和操练的平行过程,而是“词—据—策—能”综合提升的融合过程:新知的意义和概念建构;了解形、义之间的理据,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渗透词汇学习策略;大量反复运用,内化词汇知识并转化为词汇能力。在建构意义和反复运用环节,教师应当创设真实情境,鼓励学生在情境、语境中进行意义协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建构意义、培养积极情感、体悟词汇用法。在介绍理据环节,教师要提供学生主动思考的机会,引导他们理解语言文化差异,归纳提炼构式,总结学习规律。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教学中各个环节并不泾渭分明,而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

三、基于理据的词汇教学策略

教学词汇时,英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通过体验学习建构概念,通过学习语言理据理解形义之间的联系,通过情境任务中的反复运用内化语言。笔者结合案例,具体阐述基于理据的词汇教学策略。

1.情境体验,建构意义。

词汇学习应侧重在情景、语境和话题讨论中进行,这有利于学生对词汇的理解、掌握和运用。[3]

《英语》八下Unit 3 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习电脑的不同部件名称以及用途。考虑到电脑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笔者没有使用课件,而是直接打开电脑和投影仪,通过操作来呈现生词,并把Reading中的click, icon等生词提前处理。上课时,笔者边打开电脑,边和学生交流:Boys and girls, today Im not going to give you an English lesson. Instead, I will give you a computer lesson. Im sure you all know a lot about computers. What is a computer made up of?

学生听说英语课要改上电脑课,感到既突然又兴奋。当教师拿起鼠标、键盘,学生很自然地说出了mouse, keyboard。教师追问:Why do people call it a mouse? Why do people call it a keyboard? Whats on the board? 学生很容易说出鼠标看上去像老鼠,键盘上面有很多键,进而领悟了这些单词形和义的由来。笔者顺势复习blackboard, 并让学生猜测whiteboard, skateboard的意思,渗透英语单词中借代、复合词构成的理据。同样方法,笔者与学生一起在操作电脑的体验中理解click, icon等生词的意思。在建构意义的基础上初步使用use...to do...谈论鼠标、键盘的作用:We use the mouse to click on the icon on the screen. We use the keyboard to type in words.词汇学习由单词转变为用短语、句子进行交流。endprint

教师也可利用语篇,帮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生词、构建意义。在教学Unit 3 Reading时,笔者没有直接讲解bottom的意思, 而是提出问题How can we start the online tour/ start a new tour? Where can you find the “Tour” icon and the “Back” icon? 学生通过阅读回答At the top of the page. At the bottom of the page.在语境中理解bottom的意思,再从课文所在“网页”顶端和底部找到图标,体验生词的意义。

2.因循理据,建立构式。

建立构式是词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探寻词汇的理据,让学生发现词汇形义的关系或规律,从而建立构式。

(1)探寻理据,总结规律。教师应把握教学契机,让学生理解、总结词汇形义、义义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概念,构建相关构式。上文在学生理解at the top/ bottom of后,笔者追问:Who is at the top of our class? Who is the top student in our class?学生一愣,随即理解了top的引申义。在学习touch一词时,笔者举例让学生理解该词的本义和引申义:Dont touch that boy. The story really touched me.

对于词类范畴的构式,则可采取呈现类似词义匹配项,让学生归纳总结。例如教学副词后缀-ly时,笔者自编故事:Linda usually listens to the teacher carefully in class, so she can work out the problems quickly and easily. She often speaks politely and softly and helps others kindly and happily. She is really polite and helpful.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短文,思考形容词加后缀-ly的含义和用法。进而给出不同的形容词,让学生改为副词,最后小组合作总结出副词构成规则。

(2)拓展训练,形成策略。英语学习中教师应渗透词汇学习策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改编阅读语篇,将其中的一些词汇进行替换,引导学生运用词汇理據猜测词汇含义,提高词汇学习能力。

以下是笔者改编的一篇介绍菲律宾景点的阅读材料的片段:Boracay is known for its fine white sand and clear blue water. As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beaches in the world, Boracay attracts a lot of tourists during summer...

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语言理据,猜测生词含义。如known,是动词know的过去分词形式,意为“已知的,知名的”。也可让学生根据语言理据,由此及彼归纳更多相同相近词汇,如:tourist: scientist, pianist, violinist, artist。学生通过头脑风暴,举一反三,在大脑中形成词汇网络。

教师还可视情况呈现更多相同理据的词汇让学生分析、猜测词义。通过拓展训练,学生不仅能加深理解词汇理据,还通过猜测生词巩固、运用词汇理据,形成词汇学习策略。

(3)渗透情感,体验文化。词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运用与情感教育的有机融合,以情感促进学习,在交际中升华情感。一方面,通过参与探索语言理据、总结语言规律,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激发和增强。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设计联系生活实际的语言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例如,为了帮助学生清楚理解un-, -ful, -less等肯定、否定后缀的区别,笔者设计了一个填词造句的小游戏:If you are friendly to others, you will be welcome. But if you are unfriendly, you will be...(unwelcome) If you are helpful to others, they will be... (thankful) to you. But if you are unhelpful, they will be... (thankless) and you will be...(helpless).学生根据句意体会到un-表示not, less表示without,轻松理解了unhelpful和helpless的区别。

教师也可通过介绍词汇及相关习语、谚语的文化理据,引导学生比较、体验中外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异同,提高跨文化意识。

3. 反复运用,提升能力。

从建构意义到建立构式再到灵活运用,提升词汇能力需要经历反复运用的过程。教师需要创设机会,让学生高频率运用目标构式,直到完全内化并转化为能力。反复运用包括短时强化运用和长时复现巩固。

例如在上述副词后缀-ly学习中,笔者设计了一篇游园日记,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副后缀-ly的用法。“上周六我们坐汽车去动物园玩。在动物园大门口我们很快下车。动物园管理员叫我们安静地观看动物,不要大声叫喊,不要吵闹地交谈……”

在短时强化运用的基础上,教师还可在单元教学中有意识设计任务,让学生经常有机会接触、运用、巩固单元目标构式。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整理、翻译、讲解小组课外阅读和练习中遇到的词汇,并在班级的英语角展示,以激励学生培养良好的词汇学习习惯。

四、结语

基于理据教学词汇使词汇学习和语言运用紧密联系,体现了语言体验性、理据性和交际性的特点,增强了词汇学习的探究性、互动性、趣味性和自主性,实现了多维教学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理据的词汇教学也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提出新的要求。首先,英语词汇量大面广,教师要能准确、全面理解掌握目标词汇的用法,教师要为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其次,初中生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基于理据教学词汇方式要简洁自然,循序渐进。教学要以归纳法为主,让学生多讨论、总结。最后,要把基于理据的教学方法与其他词汇学习方法有机融合,以实现教学效率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文秋芳,等. 认知语言学与二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2]李福庆.英语语言理据研究现状分析[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5(07).

[3]陈琳,程晓堂,高洪德,等. 英语教学研究与案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刘道义. 启智性英语教学之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5(01).endprint

猜你喜欢
词汇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基于新课程研究的高中英语课程词汇教学模式应用
基于感知学习风格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小英语词汇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