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

2018-01-15 23:14朱康友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桑塔格苏珊安宁

朱康友

我曾一度迷恋云,各式各样的云。成丝的、成缕的、轻快的、迟重的、浓灰的、惨白的,大气磅礴的积雨云、透着霞光的卷层云、看起来好吃又柔软的棉花云、清淡得看不见的盐巴云,当然,还有各种奇形怪状的白云、乌云、红云……我常常趴在窗台上看云,一看便是很久。

后来,我爱上了摄影。苏珊·桑塔格说:“拍照就是参与另一个人(或物)的必死性、脆弱性、可变性。所有照片恰恰都是通过切下这一刻并把它冻结,来见证时间的无情流逝。”可我钟爱摄影的原因很简单,不过是记录美好,创造美好,一切美的东西都应该长久保存。因为摄影,一颗爱美的心于是更甚,走到哪儿便拍到哪儿。春天的花,夏天的果,秋天的银杏,冬日的白雪,都落入我的镜头。天上的云当然要来,太阳也招摇着,月亮由圆到缺,繁星开始在九宫格里闪闪发亮。1

我总以为,“美”是凛然的东西,有拒绝的意思,还有打击的意思。“好看”却是温和的、厚道的,还有一点善解人意的,正如国庆与朋友游芦林湖,拍到的那一张张好看的“落日”。

那天正值风和日暄,抵达芦林湖,已是傍晚。但太阳还在头上,一点一点地往下掉,掉到那方形的带着青晕的农家砖瓦上,再往下掉,往下掉,雪白的墙壁仿佛被蚀去了一大块。傍晚的余晖照久了,没有晌午时的那般热情,有些压不住的疲累,将最后一丝沉底的光都蹦出来照耀,那是橙色的光晕,给整片天空都罩上了一层暧昧的色彩。我走到水边,想将落日看得更清楚些。夕阳在云上,也在水里,只不过红云上的那颗大一些,水里的那颗小一些。人影、树影都在水里游动,上下之间,虚与实,动与静,都是那么和谐。我拍到了一张照片,是理想中的样子:温暖、宁静。我想起无意中看到的沈从文先生写的一句话:“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溫暖地爱着!”于是好像也有了些共同的情绪,我的心底仿佛也受到了一点自然的感化,觉得那么安宁和感动!2

沈从文说自然给予他智慧,由此思考历史和人性。而每每谈及夕阳,最容易想到的便是老人。老人的晚年像夕阳,发出余热余光,是在消耗,也是在得到。这样的美与人息息相关,要不然,怎么说“以我观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呢?

可惜我不能完整地诠释那逐渐西沉的夕阳的千奇百怪,那大可盈抱的玫瑰色浮云的变幻多姿,只好机械地将美好定格在时间的针弦上。我想我大概是做到了记录美好,也创造了美好。那么我愿,自己在追寻美的途中,变得更丰盈、更自在、更安宁。3

1 引用美国知名作家、艺术评论家苏珊·桑塔格的论断,却是为了表达与其完全相反的对摄影的看法。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摄影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并且一直在践行着这种美学,为下文生发感悟做好了铺垫。

2 同样的夕阳在不同人的眼里会呈现出不同的姿态,作者眼中的夕阳是温暖而宁静的。作者用诗意化的语言,将读者带到了那个如油画般的世界,让读者仿佛也与沈从文笔下澄澈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心灵上的共振,感受到那份安宁和感动。

3 由感悟自然过渡到思考历史和人性,由夕阳想到老人,想到美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体验,展现了作者灵动的情思。最后在关于美的表达上,作者坦承自己的短处,更愿意全身心拥抱自己的长处,由此可见作者身上涌动的富有情致的寻美的力量。

猜你喜欢
桑塔格苏珊安宁
桑塔格研究“新浪潮”中的特点与走向
——芭芭拉·秦访谈录
还鸟儿一个安宁的家
赢来安宁献给党
安宁的战争
最高贵的导盲犬
做一些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最高贵的导盲犬
《安宁史》和《伊米德史》比勘
桑塔格的成功与60年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