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文化教学中寻找“美”

2018-01-15 10:06李欣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书法作品赏析汉字

李欣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美——一篇篇文质兼美、情理并重的古文,渗透着美,激发着学生情感的共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古典人物形象,传递着美,拨动着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促进他们的认知能力、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在传统文化课程中渗透、融合审美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把传统文化教学实践与培育学生审美能力相结合呢?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传统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在传统文化教学中,审美教育不能靠理论说教,而是要通过知识的传授和情感的体验,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对美的渴求与欣赏,培养感知和赏析美的能力。

传统文化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课程依据“感性认知—深入分析思考—在阅读中梳理思路—多维度输出学习成果”的教学逻辑,设计出学生学传统文化知识、习得审美能力的逻辑主线。

以传统文化中“汉字演变与书法赏析教学”为例。

课程之初,我在课堂上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展示学生参观中科院地理所时映入眼帘的中科院院风书法作品,带领学生欣赏书法作品,领会传统书法作品中浑厚圆润、潇洒飘逸、遒劲有力的美感,激发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之美的兴趣。最初,多数学生能初步判断书法作品的风格,但是却不能以审美的眼光赏析作品。由此,我明确了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赏析能力及艺术表达能力。通过对比欣赏,让学生感知不同风格的名家作品,从而学习欣赏书法艺术作品的角度及方法。

之后,利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展示出汉字的产生是中华兒女的智慧,汉字的使用是华夏文明的瑰宝,而这都源于汉字独有的“音、形、义”相结合的功能属性,进而激发学生对于汉字产生、演变的历史的兴趣,让学生理解汉字之美的起点。然后,带领学生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研究汉字的变迁及其背后的文化价值,进而,学习赏析“汉字书法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在欣赏传统文化之美中提升文化认同感及民族自豪感。

这样,本主题课程的设计紧扣汉字的功能,结合汉字本身承载的工具属性,体现出历史文化之美和书法艺术之美,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编辑 _ 于萍

猜你喜欢
书法作品赏析汉字
书法作品选登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我行我秀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