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困境与对策思考

2018-01-15 10:08刘洋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6期
关键词:民办高职困境策略

刘洋

摘 要:探讨当前民办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所处的困境,结合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找出适合民办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教学的教改对策,以期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所裨益。

关键词:民办高职;困境;策略

一、民办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的困难因素

1、高职生源质量不高

一是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薄弱、对所学专业定位模糊等; 二是近几年招生计划的扩大导致生源质量的不断下滑;三是校方生源质量管控不力,盲目追求数量忽略生源质量等原因导致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生源质量下降。

2,师资队伍知识结构不适应社会实际需要

一是由于微电子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工业自动化的程度大幅度提高。新的机电设备和产品将机械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所谓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这对学机械专业的,未必擅长电子、自动控制技术;学电子专业的,未必擅长机械专业技术的现状提出了新的要求。师资队伍知识结构的不合理与教学内容的需求不对等;二是教师水平跟不上当前机电实践技术的发展,过去和当前毕业的教师对新技术新知识掌握有限,实践更有限,极大制约了机电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

3、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编排上重理论轻实践。

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材的编排过于传统,实用性和实践性较差。一方面,少有教材对当前企业先进技术的介绍,即机电专业的实践在世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环境的推动下,发展速度迅猛,其教材远远未能跟上;或是根本没有教材、或是教材不适应当前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够,由于机电一体化专业涵盖面广,岗位群大,培养人才面面具到的需求性强,导致专业方向的定位难以取舍。为了扩大毕业学生的就业面,增强学生的就业机会,在教学中往往以通识能力培养为重的现象较普遍,课程开设的专一性也不够明确,课程的逻辑关系和相互支承的系统性也有待提高。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专业的深度不够,知识逻辑关系不合理,加大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难度。

4、教学资源的落后阻碍了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提高

由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由于是一个涵盖技术领域较宽、运用范围较广的专业,在整合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资源、运用教学资源存在一定的难度,许多时候需要企业的共同参与,但由于校企合作政策机制不健全、企业参与合作的责任不明晰、学校服务企业的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高职院校在建设教学资源库和设置教学模块时,脱离了行业实际需求,“填鸭式”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同时,校内外实训基地不足,学生教学实习内容与企业技术需求脱节,现代实习基地建设经费要求高,政府对民办高职业院校支持较少,短期内可供学生实习的基地甚少,远远不能满足当今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要求。

5、机电行业人才用工短视,参与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不受社会重视

据百分网统计数据显示,就全国2017年就业率最高的高职专科专业排名前5的专业中、其中四个专业属机电类专业,就业率均高于95%以上。大渝网就2017年岗位人才需求数据显示,在需求量超过1万的42个岗位中,其中仅与机电一体化专业有关的岗位累计需求量超过120余万;数据显示,社会行业大量的用工荒只将学生定位在最底层,没有重视校企共同参与培养高精尖的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二、高职机电一体化困境原因的探析

1、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

面对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全球全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许多学校认识不足,没有思想准备,机电专业教材的落后,让教师及相关人员来不及思考、改进,社会对高质量高素质的机电人才需求急剧上升,导致教材、课程设置和教师专业水平都身处困境中。这方面问题的严重性全球成梯级分布:内陆城市弱于沿海城市、沿海城市弱于较发达城市的现象普遍存在。

2、经费来源单一,办学后劲不足

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拨款、教育事业收入和其它收入,但由于公民办院校在生均经费的补足上会因地区、行业和院校的差异出现标准不统一,再有一些新办的高职院校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没有差异,教学投入標准一样,由于学校文化的底蕴不够,经费的来源也比校单一,导致经费开支入不敷出,影响了学校的内涵建设,以学养学的现象较为普遍。

3、校企深度融合不够,资源共享不够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许多企业面临着产业升级的现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由于企业在经营时追求效益最大化,对人才的使用希望存本最低,见效最快,不愿把资源用于学校人才培养。企业往往忽略了校企深度融合,共建育人摇篮,资源共享的重要性。

三 提高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水平的思考

1、把好学生进出质量

在响应国家将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学院应立足学生进出口质量的标准把控。进口方面,应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形成独特的专业优势,立足行业,吸纳更多的对本专业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报读,优化学生进口的质量;出口方面,应树立宽进严出的人才培养意识,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习能力培养,从内涵上,质量上下功夫,为社会输送“有思想、有能力、有方法、有创新”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形成良好的社会口碑,用口碑促进生源质量的良性发展。

2、培养学生学习意识

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旨在“精、专、静”三种意识的培养,所谓“精”,就是要让学生有精益求精的学习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只停留在“如何做”,而应力求“为什么”要这样做;所谓“专”,就是要让学生学习知识具有专业性和专一性,不能吃在碗中,看在锅中,专业学习过程中这山望着哪山高;所谓“静”,就是要培养学生沉淀稳妥的内心修养,对专业前景充满希望,思想上不离不弃,沉下心来静以修心。

3、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多元能力,包括对行业的认知力、引导教育学生的能力、理解运用教材的能力、组织专业教学的呈现能力和科研创新的教改能力等。教学活动过程中,教与学是双向主体,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教师教学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所以,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时,我们既要注重教育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教学能力的培养;既要注重校内的培养,还要重视校外的培养。校内要通过评课、赛课、主题沙龙等教研活动等形式,形成以“老带新”“传帮带”的培养模式,让全体老师对育人理念和育人价值观形成统一认识;校外可通过国培、市培、兄弟院校走访、专业教师进企业跟岗等形式开展培训,既提高了教师专业教学能力,还扩宽了教师对专业新领域的识知,更有利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4、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校企共同育人、合作研究、共建机构、共享资源等方式的合作活动。所以,学校应充分利用好行业资源,应主动引进企业能工巧匠,项目、文化引入校园,进课堂,形成校企共商、共建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习方案,实训平台等合作形式,让行业参与、指导专业教学,形成专业共建,资源共享的合作新形态。

5、合理构建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过程中素质、知识和能力的形成,因此,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一是要明确专业培养方向,根据岗位群和岗位能力制定课程体系。二是要跟据学生能力形成规律合理安排课程逻辑关系,三是要紧密联系社会生产实践,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关联性,以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合理安排专业课各必修课和专业拓展课。

猜你喜欢
民办高职困境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困境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对民办高职质量工程内涵建设的建议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民办高职院校校内考务管理工作实践与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乒乓球选项课教学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