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2018-01-15 10:08崔巍崔聪丽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6期
关键词:负面影响校园文化建设计算机网络

崔巍 崔聪丽

摘 要: 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下,高校怎样充分利用网络特点,构筑顺应时代潮流的校园文化,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新挑战。本文论述了计算机网络背景下校园文化的特点,分析其所对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并给出了在此背景下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校园文化建设;负面影响

高校的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形态之一,它基于校园,将师生作为主体,将校园精神作为核心。它依托高校这一载体并藉此反映和传播文化现象,属于一种亚文化。校园文化自身有着一定的独立性,不过却并非是在封闭环境下形成的相对静止的文化形态,发展受到社会文化推动与影响。当前伴随高校信息化的不断进步,网络已经逐渐渗透到高校校园中,而在目前看来,计算机网络在促进校园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了负面影响。

一、计算机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的新特点

信息化校园的产生,让校园文化有了全新的技术渠道,网络变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极佳平台,网络环境使得校园文化出现了一定的改变。

(一)校园网络文化变为校园文化在的一种新形式

校园网络化的最直观结果,是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产生交集,摩擦出新型校园文化,也就是校园网络文化。它属于校园文化在网络背景下的一种发展。指的是高校校园主体和互联网紧密关联产生的文化形态,有着世界性、开放性、对等性、交互性等特征,它避免了主客观分离,达到了现实和虚拟文化的并行,构筑起新型校园文化社区。

(二)网络背景下校园文化主体参与形式的平等

网络文化主要特点是虚拟交互,在虚拟环境中,网民将扮演一个虚拟的社会角色,交往趋于平面化,是标准的平等交往。学校青年学生受到影响,在价值取向方面也表现出显著的多元与个人本位化特点,这在校园网络文化中体现的尤为显著。而且,网上参与的虚拟性让在“同学”、“同乡”这些在交往上的“限制”被化解,进而让交往变得更加自由、平等[1]。

(三)主流文化影响变小、高校校园文化更具社会属性

多元价值的前提是文化交流与比较,借助网络,大学生能够认识诸多文化与价值观点,通过反思和理解,产生自身独有的价值观与文化观。因为大学生愈发依靠网络的点知识并受到教育,所以,价值的多元性发展定会导致社会主流文化对其影响的降低。随着校园信息化的不断进步,社会文化也开始更多的对校园文化产生影响,传统的“校园特色”出现了一定意义上的减弱,校园文化开始出现社会属性。

二、计算机网络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负面影响

根据华东理工大学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2016年华东理工大学退学和转学的407位学生有近八成是由于沉迷计算机网络导致的。这些冰冷的数据提醒着人们,计算机网络对校园文化建设是具有负面影响的,而具体来说可分为下列几方面:

(一)主旋律教育控制力逐渐下降

通过互联网连接的方式,网络所引进的丰富的、庞大而且混乱的讯息内容,是以前所有教育过程中都未面临过的现象。学生使用网络能够按照自身爱好来选择、判断并整合信息,进而产生独特的政治思想、价值观[2]。这样一来,固有的主旋律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此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控制力和影响力定会遭到削弱。

(二)主流价值观优势位置丧失

自由与开放的特点让互联网变成了高度自由的公共空间。校园不能也不应将网络封闭,所以大学生也就会借助互联网自由的探索虚拟世界。在这个虚幻的空间中,所有信息都处在平等位置,靠着自己的特点以及对信息需求者兴趣的契合来获得广泛传播。网络上存在着各种“正能量”,也同样存在着诸多涉黄、涉黑、扭曲思想等不良信息,这些信息让网络社会价值取向异于现实,更倾向于灰色化。在这样的趋势影响下,大学生显然也不可能独善其身,高校的主流价值观优势位置将逐步丧失。

(三)校園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淡化

实践表明,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增强成效,起到独有的不可或缺的效用。校园网构筑,让网络变成了高校的一种遍及各处的物质实施,参与了校园工作、学生日常的诸多层面,进而出现了一类特别的校园网络文化情况。网络渗透到大学生的日程中后,一定意义上影响了其学习乃至生活的模式。很多学生爱好从多样化校园活动中被吸引、转移向网络空间中。另外校园网络建设时,往往遵循着先硬件后软件的步骤,关注技术支撑与信息服务,而不是很重视精神文明建设[3]。不少高校建设时已发生了教职工工作效率开始下降、学生课业成绩出现滑坡、少数学生具有厌学情绪等严重问题。所以,网络所起到的教育功能非但未能提升,而是在一定意义上减少了校园文化所具备的良好思想政教效果。

(四)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状况空前复杂

互联网是一个讯息的集散地,也同样是讯息的垃圾场,它定会对高校学生的哲学三观、政治趋向、人格、心理、情感、社交等造成颇为复杂的影响。比如网络具有的易逝性特点,可能让大学生对于现实生活发展趋向以及自己的前程命运难以把控,进而出现“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放任态度和价值倾向;网络具有交互隐蔽性的特点,易于致使少数大学生在道德上出现下降,甚至变得没有法律意识[3];网络具有虚拟性,导致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交流中得到人际交流的良好经验,进而产生了沉迷网络社交,不愿进行现实社交的不正确交往趋向,还可能出现人际交流困难;有些大学生沉湎在网络的虚幻空间中难以自拔,开始孤独、个性过于自我出现网络上瘾等学校不愿见的现象。

三、计算机网络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构筑校园网络文化软环境

校园网络体系可以包含内、外两个层面,校园网、学校部门网络、学生社团与学生个人上网等多个层面,对内指的是校园内网建设,使用在学校管理和服务;对外体系是向着整个社会公开的,面向社会介绍学校发展状况的网页。要采用互相连接,将三层次的网站成一个特殊的校园网络文化结构,特别是要可以将学生在这个网络文化体系中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完全地呈现出来。

(二)加强高校计算机网络信息化建设 ,形成创新机制

教育主管单位应当将高校的思想政教网络的工作放在重点位置,从整体筹划、组织带领、经费投资、体系构建、网络监管、专业队伍构筑等层面进行工作,建立起校园网管控机构,配置专门技术工作者,建立高院思想政教的网上平台。在此平台当中,校方也需要尤其注重它应当是校园文化核心层次价值观的真实表现与外部化,也应更多的通过舆论工具构筑其制度面前“人人负责、人人可行、人人是人才”的良好氛围。

(三)提高学生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

学生管理人员不但需要具有较多的教育理论储备,也需要认识网络特性,可以能熟练的掌握更多网络使用知识,能较快地找到现实问题,有目的的进行工作。学校可建起網络思想政教工作责任体制,并将其作为领导政绩考评的主要内容之一。比如上海交通大学,他们就构筑了由师生协同加入的网络思想政教的科学体系,将团干部、经验丰富的网站站长、自媒体主持人等在网络中有能力、有经验、有名气的“权威人士”整合起来,从理论研究、网络管理技术开发、校园文化建设等多层面进行研究,并培养出生力军,构成了一个思想政教工作的“专业团队”[4]。

(四)强化网络管控机制

网络具有多元化、开发化等特征,与网上交互的隐蔽性共同导致了网络上垃圾信息众多,导致校园文化建设阻力重重[5]。为了让校园文化空间能被充分的净化,学校可以构筑网络信息管理体制,订立网络行为公约,利用校园网渠道固定的特点监控学生不良网络行为,并建立起高校间的网站黑名单制度,共享反动、色情、不健康内容网站域名名单,拦截学生对于这些网站的访问请求。对于学生中大量出现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进而构建起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任长见. 高校文化建设论要[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07):20+44.

[2]滕晓春,郭志宏. 新时期下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18):249-251.

[3]孟丹. 新媒体条件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探析[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1):99-102.

[4]靳志伟,房亮,侯其锋.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新方式探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5,(06):448.

[5]于滨. 论大众文化影响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 现代教育科学,2016,(01):54-59.

[6]柳红蛟. 网络文化育人功能及其优化对策研究[J]. 科技资讯,2017,15(17):230-231.

猜你喜欢
负面影响校园文化建设计算机网络
网络暴力对大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及其治理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探讨
劳动报酬偏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当代流行文化的负面影响
“微时代”对90后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