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退养对上海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

2018-01-16 07:01吴晓林
上海农业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养殖业有机肥畜禽

吴晓林

(上海市金山区农业委员会,上海 200540)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我国农业已经逐步摆脱了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于农产品的生活需求,但与此同时,农业规模化生产导致化肥农药的超量使用和畜禽排泄物的无序排放造成了大范围面源污染,这些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近年来,我国从战略层面要求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并将其视作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农业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1]。

在农业面源污染方面,养殖业的污染最为直接。我国许多大城市已经开始整治不规范养殖,实施养殖业“退养”计划。其中有10多个省份已经启动或者正准备启动生猪禁养区的划定。上海作为特大型的城市,从建成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出发,“十三五”规划提出了畜禽大规模退养的要求。养殖业的大规模退养,对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美化城乡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种植业和养殖业有着天然的互生互补关系,养殖业大量压缩,对于生态循环农业的未来发展而言,将造成本地区种植业有机肥来源的枯竭,从而影响农业生态系统营养物质的循环利用[2-3]。因此,必须未雨绸缪,前瞻性思考大规模畜禽退养的背景下,上海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1 上海畜禽退养管理的概况和目标

1.1 上海畜禽退养管理的概况

上海市从2007年开始,积极开展畜禽不规范养殖整治,对城市化较快的近郊实行退养或减量化,并大幅削减承载能力超标地区的畜禽养殖量。2009—2015年,上海各区县累计整治6 400多户不规范畜禽养殖点。2015年开始,上海市启动新一轮整治不规范养殖和畜禽退养,依据《上海市养殖业布局规划(2015—2040年)》[4]的要求,至2016年底,上海确保完成2 720多家不规范畜禽养殖户的退养和整治任务,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5]。

通过近几年来的努力,上海整治不规范养殖和畜禽退养工作,成效显著:(1)实现退养还耕,促进耕地保护。“重拆除、严还耕”是治理工作始终秉持的重要原则与标准,通过两轮治理,全面遏制了不规范畜禽养殖对农田的侵占和所造成的脏乱差现象,有力营造了“保护耕田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2)实现停养关闭,确保农村和谐。农民宅前屋后养殖,规模虽小,但对居住环境影响极大,特别是高温季节,蚊子、苍蝇、臭味给周边居民生活起居造成严重困扰,由此而造成的邻里关系紧张屡见不鲜。通过停养关闭,避免农村邻里关系矛盾升级,有利农村社会和谐稳定。(3)消除环境污染,促进生态保护。不规范畜禽养殖,设施简陋、设备简单,污水、污物直接向环境排放,生态遭到严重侵害。采用停养关闭和退养还耕两种方式,开展治理工作,从根本上消除了治理对象继续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可能。(4)调整养殖布局,利于疫病防控。不规范畜禽养殖场所缺乏统一布局,缺少防疫意识,缺失防疫设施,很多地方“棚连棚、场挨场”,且畜禽混养现象严重,给动物疫病安全防控和社会稳定造成极大隐患。通过治理,大大减少了畜禽养殖布点密度,有效降低了疫病传播和扩散的风险。

1.2 未来上海市畜禽退养的计划目标

经过前几年畜禽不规范养殖治理,上海市累计整治不规范养殖折合100万头标准猪,但目前规模化养殖场依然保持较大数量,“十二五”期间上海市仍然维持生猪年出栏260万头,上市肉禽5 000万羽,饲养奶牛6万头,畜禽饲养规模折合300多万标准猪[5]。

从2016年起,上海市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城区建设的目标,加强生态保护、推进建设美丽乡村,按照《上海市养殖业布局规划(2015—2040年)》[4]的统一要求,各区进一步强化对规模畜禽场减量退养及布局调整,计划通过5年努力基本消除养殖业面源污染,到2020年,畜禽养殖规模为出栏标准猪不高于200万头;到2040年,畜禽养殖规模为出栏标准猪不高于160万头。同时还要求纳入规划保留的畜禽养殖场,要不断提高粪污收集和处理机械化水平;对没有纳入规划保留的养殖场,各区政府将制定退养计划,安排专项资金逐年实施退养;对严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坚决予以取缔。使畜禽养殖业态与创建上海生态文明城区建设要求相匹配,使城乡一体化发展更趋和谐。

2 畜禽退养对上海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影响

2.1 畜禽退养是上海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一,保障生态安全的必然要求。作为世界性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具有高新产业集聚、人才集聚、资源集聚、城市化区域不断扩张的发展态势。然而,畜禽养殖业的点状分布,局部地区呈现人畜混居状况,容易在人畜共患病发生时,引发疫情扩散,给人畜带来灾难性隐患。为此,上海作为人口密集且流动性大地区,畜禽退养对于改善人居环境、保障生态安全有着重大意义。

第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必然选择。目前,上海一些地区的河道及其水资源,污染状况仍然比较严重,一些畜禽养殖场未经处理的畜禽养殖污水、排泄物直接排入河流,造成水体中有毒成分增多,使水体发黑、变臭,造成持久性的有机污染,使原有水体丧失使用功能,而且今后的治理需要花费很大代价。

第三,改善空气质量的必然措施。畜禽养殖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恶臭气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有毒有害成分,排放的恶臭高达230余种。一个大型养殖场可以影响周围数公里的空气质量,危害附近居住人群的身心健康。畜禽退养有利于改善城乡的空气质量,提升生活品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社会和谐发展。

2.2 畜禽退养对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畜禽退养显然有益于净化生态环境,但对于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而言,畜禽的大规模退养将会大幅度减少畜禽粪便,由于畜禽粪便是目前制造有机肥的最主要原料,大规模畜禽退养对于有机肥的生产无疑是釜底抽薪。同时,对于本地居民肉类副食品的供应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2014年上海市共有50多家享受政府补贴的商品有机肥生产厂家,其中30%左右为自产自处理类型,即养殖企业与有机肥生产企业为同一出资人。2015年全市商品有机肥补贴推广数量为22.95万t,其中,计划用于粮田稻麦及经济作物14.15万t,用于蔬菜作物8.8万t,市级财政对纳入补贴范围的生产组织或农户施用商品有机肥补贴为200元(人民币,下同)/t[3]。

根据《上海市养殖业布局规划(2015—2040年)》[4],到2020年,闵行区、宝山区、青浦区的规模畜禽场要全部关停,浦东新区、奉贤区、金山区、嘉定区要大幅削减畜禽养殖量。按照计划,到2018年全市养殖业退养工作将全面结束,全市大大小小的畜禽规模养殖场从500多家,将整合到300家左右。有接近一半畜禽养殖场将关闭,从而使得商品有机肥生产企业的生产原料锐减,远远满足不了上海市粮食作物、高效经作和蔬菜生产的需要,更影响到化肥减量技术措施的落实。

由于畜禽退养后有机肥来源的减少,种植业将更加依赖各种化肥的使用。大量研究证明,长期使用化肥遏制了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导致土质碱化、泥土板结、团粒结构破坏,造成作物营养不均衡、导致农产品口感退化,毒素增加,危害人类健康。据有关资料介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农业发达国家逐渐减少化肥的使用,目前,日本每公顷农田使用的化肥量仅为中国的1/10,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已经明确将“不使用”化肥作为农业发展方向[6]。基于上述原因,在大规模畜禽退养的情况下,上海市必须抓紧研究未来有机肥的来源问题,着力破解未来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瓶颈。

3 畜禽退养背景下,上海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当前,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已经到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农业结构性供给侧改革,更加注重合理利用资源、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更加注重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3.1 寻找有机肥的新来源

畜禽大规模退养,使得原本依赖畜禽排泄物作为原料的有机肥生产企业失去了原料来源,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为继。为了生态农业的良性发展,必须下大力气寻找有机肥原料的新来源[7]。

(1)充分利用留存的畜禽粪源作为商品有机肥的生产原料。在畜禽大规模退养的背景下,要更加重视留存畜禽场粪便资源的利用。各区农业职能部门要加强与环保部门协调,采取鼓励措施,在今后留存的300个畜禽养殖场中选择一批养殖场,建设规模化有机肥生产企业,尽可能做到畜禽场的排泄物得到100%的利用。

(2)充分利用蔬菜、瓜果、食用菌废弃物,补充有机肥制造原料。加大对各园艺场蔬菜、西甜瓜的藤蔓处理力度,通过机械粉碎和沤制,变废为宝,以补充商品有机肥的不足。另外“十三五”期间上海市食用菌生产将以工厂化为主线,年总生产量将达到20万t以上,按照10%比例计算没有食用价值的下脚料,食用菌产业每年可以产生2万多t制造有机肥的原料。

(3)将饭店、食堂、菜场的泔脚变废为宝。据推算,上海至少有2万多家大小饭店,加上1万多家单位食堂。以每个饭店食堂平均每天产生50 kg泔脚计算,一年产生40多万t泔脚,按照1/4比例制造成有机肥,一年产生10万多t有机肥。此外,上海至少有大小菜场几千个,如按保守的1 000个菜场计算,每个菜场每天产生100 kg生物垃圾,一年就可以回收3万t制造有机肥的原料。据了解,目前食堂、饭店的泔脚垃圾大部分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经过脱水压缩处理后焚烧,这样就浪费了资源[7]。

(4)垃圾分类处理一举两得。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生活垃圾采用传统的“集中混合收集-集中运输-集中处理”的模式,这种粗放的处理方式不仅浪费了垃圾中的有用成分,而且成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主要祸害。而国外城市垃圾资源化已进入综合利用阶段,其资源化利用率已在60%以上,而我国尚不到5%。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代表一个国家的社会治理能力,据报道,我国北京等大城市已经开始探索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上海作为全国经济发达地区,完全应该在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建议上海尽快出台垃圾分类收集有关政策,尽可能使垃圾成为再生资源,让餐厨类垃圾成为农业有机肥源源不断的原料来源[8]。

3.2 大力推行耕作制度改革

农业耕作制度对于农业生态的维护,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上海地区在畜禽大规模退养的情况下,农业完全有必要从农业生态平衡、城市生态环境保障的要求出发,改革现有的耕作制度[9]。

(1)积极发展保护性耕作措施。保护性耕作通过免耕、少耕,采取机械化复式作业,简化生产工序,降低作业成本,同时蓄水保墒、培肥地力。发展保护性耕作也是防治秸秆焚烧,变废为宝,增加土壤有机质的重要举措。据统计,上海最近几年稻麦植物的秸秆还田已经达到90%左右,今后还应继续努力,争取达到秸秆还田100%的目标[5]。

(2)大力推广绿色轮作休耕制度。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议,农业部出台了《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提出今后5年轮作休耕试点的思路原则、目标任务、技术路径、重点区域、补助标准和保障措施。建议上海郊区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各区实际情况,全面推行基本农田的轮作休耕制度,大力推广绿色轮作休耕制度,压缩二麦栽培面积,扩大绿肥和冬季深翻面积。以此,改变目前耕地复种指数过高、土地得不到休养生息、土壤理化性状恶化、有机质含量下降的趋势。

(3)科学调整种植业作物结构和品种结构。各类农作物对土壤肥力的依赖度、对环境的损害度、对安全生产的压力度不同,因此,调整作物种植比例和品种结构可以间接产生生态效益,促进良性循环。总的指导思想是,在确保完成市下达的蔬菜供应量的前提下,各区应该增加水稻种植面积,水稻作物对有机肥的要求不高,但是作为城市湿地对改善生态环境有特殊的贡献。在增加粮食作物面积的同时,可以适度减少常年蔬菜种植面积和瓜果种植面积[10]。

3.3 增加豆科绿肥种植面积

绿肥作物是优质有机肥,除含有较高氮、磷、钾外,还含有锌、锰、铜、铁等微量元素。绿肥作物适应性强,一些还生有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素。绿肥还可提高稻麦的粗蛋白质含量及果菜作物的糖分和风味。种植绿肥作物有利于调整茬口,改良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在畜禽退养、有机肥来源减少的情况下,建议进一步减少三麦种植,压缩油菜种植,扩大绿肥的种植面积,通过调整种植面积为上海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4 加大对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资金扶持

对于农业经营者而言,现阶段改变种植方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将面临一定的经济损失和经营风险,为此,政府职能部门有责任加大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具体包括:一是提高绿肥种植的补贴标准,建议每667 m2补贴从原来的200元增加到350元;二是增加秸秆还田的补贴,每667 m2补贴从原来的45元增至100元;三是增加冬季深翻的补贴,每666.7 m2补贴从现在的50元提高到150元;四是增加有机肥使用补贴,由原来的200元/t增加到300元/t。

4 结论

上海郊区大规模畜禽退养,对于上海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是促进城乡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的必然要求。然而,大规模的畜禽退养,将改变目前农业种养结合的地域分布,大幅度减少畜禽排泄物,从而造成有机肥生产资源短缺,严重影响上海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因此,必须未雨绸缪,在“十三五”期间畜禽大规模退养的同时,着力破解未来生态循环农业有机肥原料不足的问题,减轻畜禽退养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影响。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一方面要创新思路拓展有机肥来源的渠道,包括充分利用好留存的畜禽场排泄物;充分利用蔬菜、瓜果、食用菌废弃物;收集本地餐饮业的泔脚变废为宝以及从垃圾分类处理中寻找肥料来源。另一方面必须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手[11],同步改革上海郊区传统的耕作制度,积极发展保护性耕作措施,大力推行轮作休耕,科学调整种植业作物结构和品种结构,增加豆科绿肥种植面积,改良土地的理化性状,构建上海郊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新型模式。

[1]张燕.论发展生态农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J].农业经济,2016(12):68-69.

[2]曹林奎.农业生态学原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3]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关于促进本市畜牧业绿色发展的通知 [沪农委〔2016〕231号][EB/OL].(2016-08-22)[2017-01-20].http://www.shac.gov.cn/xxgk/xxgkm l/snwgzyw/xumu/201608/t20160830_1619048.html.

[4]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上海市养殖业布局规划(2015—2040年)[沪农委〔2016〕14号][EB/OL].(20116-02-20)[2017-01-20].http://www.shanghai.gov.cn/nw2/nw2314/nw2319/nw10800/nw39220/nw39369/u26aw46830.html.

[5]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现代农业“十二五”规划[沪府发〔2011〕82号][EB/OL].(2011-12-15)[2017-01-20].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5307/node25455/node25459/u21ai565270.html.

[6]袁新国,王修川,王腾.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治理与循环经济[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2008:1-5.

[7]张怡,李岚.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环境问题与防治对策[M]//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7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1102-1104.

[8]李远.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存在的环境问题与防治对策[J].上海环境科学,2002(10):597-599.

[9]骆世明.农业生态转型态势与中国生态农业建设路径[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25(1):1-7.

[10]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上海种植业发展报告[EB/OL].(2016-01-26)[2017-01-20].http://www.shac.gov.cn/snzt/fzbaogao/2015bg/201601/t20160126_1603721.html.

[11]杨建利,邢娇阳.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37(4):613-620.

猜你喜欢
养殖业有机肥畜禽
有机肥的有机质含量并非越高越好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施用有机肥对不同品种苎麻光合特性的影响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论养殖业“减抗”背景下无抗替代品与畜产品安全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猪粪变有机肥一年卖了3个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