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微量白蛋白生化检测对糖尿病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8-01-16 12:49陈勇冉明会
医药前沿 2018年5期
关键词:微量白蛋白病程

陈勇 冉明会

(1岳池县人民医院 四川 广安 638300)

(2岳池川东医院 四川 广安 638300)

糖尿病作为临床最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波及范围较广,尤其中老年人和肥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糖尿病患者若不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导致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诱发微血管病变,继而产生糖尿病肾病,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必须及时诊断和治疗糖尿病,以减轻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损害。尿微量白蛋白生化检测作为近年来诊断糖尿病的有效方法,可通过检测生理条件下尿液中的白蛋白,判断患者的病情[1]。本次研究便对尿微量白蛋白生化检测对糖尿病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同时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收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详细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择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接收,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均满足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协会制定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男患者38例,女患者22例,年龄为45岁至68岁,平均年龄为(53.25±6.58)岁,病程1年至18年,平均病程为(8.95±2.55)年;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为42岁至68岁,平均年龄为(53.07±6.21)岁。排除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肝功能不全患者、肾小球肾炎患者、近期脑血管事件、肾病综合征、肾毒性药物使用患者等。对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比较,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

1.2 检测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尿微量白蛋白生化检测,采用罗氏Cobas8000 c7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人微量白蛋白检测试剂为罗氏原装试剂,均严格依据说明书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向受试者讲解标本采取方法,将晨尿的中段尿置入清洁容器中,快速送往检验科进行检测。对标本离心10min,3000r/min,检测上层清液。采用散射比浊法进行定量检测。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研究对象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值进行比较;阳性判断标准为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值>200mg/L,分析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检测结果和阳性率。比较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

1.4 统计学处理

对于本次研究所记录和统计的数据,均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进行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s)进行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标准为P<0.05。

2.结果

2.1 对照组与观察组检测结果和阳性率比较分析

经检测,对照组平均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值为(13.02±3.87)mg/L,观察组平均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值为(61.25±12.42)mg/L,观察组明显偏高,t=28.71,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阳性率为56.67(34/60)%,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阳性率为0.00(0/60)%,观察组明显偏高,χ2=47.44,P<0.05。

2.2 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阳性率分析

60例糖尿病患者中,1年~5年病程共24例,阳性11例,阳性率为45.83%;6年~10年病程共18例,阳性10例,阳性率为55.56%;11年~15年病程共12例,阳性7例,阳性率为58.33%;16年~18年病程共6例,阳性6例,阳性率为100.00%。随着病程延长,阳性率越高。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事业的进步,虽然人们寿命明显延长,但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导致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加,成为广受重视的社会问题。虽然糖尿病治疗难度较大,但只要患者配合治疗,严格依据医嘱指导用药,控制饮食和适量运动等,利于稳定病情。由于糖尿病病程较长,会随着病情发展导致体内脂质代谢障碍,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其中糖尿病肾病作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属于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原因,对其的治疗必须重视尽早鉴别和诊断。临床一般将糖尿病肾病分为感染性病变和血管性病变,均在疾病后期会表现出尿中蛋白增多,很容易引起浮肿,伴随尿毒症。糖尿病肾病是由多种因素导致,如血糖不稳定、遗传因素、高血压、血小板功能亢进等,一般会表现出持续性蛋白尿,肾功能持续性减退,必须注重加强对其的预防,保证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由于糖尿病肾病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特征,若不进行针对性检查,难以有效进行疾病的防范和治疗,因此需要加强对可靠诊断方法的研究。传统对糖尿病肾病主要采用实验室检测方式,包含尿素、肌酐、尿蛋白定性等,均无有效的诊断价值,只有当病情发展到第4期后才能够检测到一定的结果,但此时患者病情严重,难以有效控制[3]。过去还在用24h尿白蛋白排泄率(20~200μg/min)进行诊断,但此过程很容易因为留取和保存标本过于繁琐导致检测结果收到影响,出现误诊漏诊情况,不利于及时开展治疗工作。虽然通过肾活检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存在创伤大、风险高等问题,难以普及推广。由于糖尿病肾病患者主要是肾小球功能及肾小管功能受损,患病早期,肾小球滤过膜的电荷降低、基底膜其他成分关联改变等导致尿中白蛋白增加,而尿中微量白蛋白又能够反映肾小球功能受损情况。白蛋白在血浆中以游离态和结合态两种形态存在,其中游离态能够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几乎全部被肾小管重吸收,因此健康人中的尿液游离态白蛋白含量很少,与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存在明显差异。而且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管也会因为各种因素受损,出现重吸收障碍情况,即可以将尿微量白蛋白作为诊断糖尿病患者中并发肾病的有效指标。在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时需要注重标本的保存,避免受到应激、疾病、药物等影响,选择散射比浊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可以随时单个测定,应用价值较高。本次研究对尿微量白蛋白生化检测对糖尿病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对照组平均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值为(13.02±3.87)mg/L显著低于观察组(61.25±12.42)mg/L,P<0.05,表明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可以将尿微量白蛋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有效指标。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阳性率为56.6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年~5年病程阳性率为45.83%;6年~10年病程阳性率为55.56%;11年~15年病程阳性率为58.33%;16年~18年病程阳性率为100.00%,表明相对于健康群体,糖尿病患者会因为血糖长期升高导致肾小球功能及肾小管功能受损,继而增加尿微量白蛋白,而且随着病程增加,肾小球功能及肾小管功能受损受损严重,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性越高。本次研究结果与杨秋兰在《探讨尿微量白蛋白生化检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中结果“糖尿病组100例患者的阳性率为42.00%,显著高于对照组(0.00%),且糖尿病组100例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为(63.85±11.74)mg/L,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基本一致,表明加强尿微量白蛋白生化检测对诊断糖尿病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因为情绪、外界环境、饮食等因素导致血糖升高,尤其是没有严格依据医嘱用药的患者,血糖不稳定,会导致糖化终产物增加,继而引起细胞为基质的变化,影响肾脏合成细胞外基质水平,促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堵塞等,损害肾小球功能及肾小管功能。当患者确诊为糖尿病肾病后,必须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加强饮食控制、药物指导等,可能会逆转肾脏的损坏,修复肾小球,改善预后,而对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病人只能接受透析治疗,因此及时诊断具有必要性[4]。而未发生糖尿病肾病患者则需要重视预防,严格依据医嘱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确保良好控制血压水平、血糖水平,尤其避免泌尿系统感染和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并定期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监测[5]。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诊断中加强尿微量白蛋白生化检测利于实现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属于可靠的检测方法,且具有无害、简单、影响因素干扰低等优势,实现对糖尿病肾病的尽早进行预防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但本次研究因样本数量少,为进一步体现临床意义,应加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1]孙永华.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3):21-22.

[2]陈励勋,孙晶.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0):99-102.

[3]杨秋兰.探讨尿微量白蛋白生化检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1):2061-2061.

[4]马爽.糖尿病患者采用尿微量白蛋白生化检测的临床效果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6):722-724.

[5]程龙飞,章金灿,黄泽伟,等.糖化血红蛋白联合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16):2382-2385.

猜你喜欢
微量白蛋白病程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微量注射泵应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白蛋白不可滥用
Cu2+、Zn2+和 Pb2+对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
高频超声评价糖尿病膝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
早期微量肠内喂养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预后的影响
分析仪预处理器在微量氧检测中的改进应用
微量泵补钠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并稀释性低钠血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