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胃肠外科围手术期的临床发展变化

2018-01-16 12:49邹佩钢
医药前沿 2018年5期
关键词:胃肠外科抗生素

邹佩钢

(遂宁市中心医院 四川 遂宁 629000)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外科微创手术也在不断完善,同时麻醉机镇痛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临床上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取得突出的成绩,新的手术观点和技巧的应用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1]。为了提高对胃肠外科围手术期的进一步了解,对患者进行胃肠外科手术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进行相应的准备和处理,本文中对我院胃肠外科围手术期的160例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160例胃肠外科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齐全,包括姓名、年龄、手术名称、切口类型、手术持续时间、药物使用剂量、药物种类、用药时间、频率以及感染发生情况等,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中男102例,女58例,年龄31~79岁,平均年龄(45.2±6.2)岁。

1.2 方法

1.2.1术前准备 使用抗生素最佳时间是术前30min,若患者有Ⅰ类切口,一切需要无菌环境操作,大部分患者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无切口感染,用于预防作用的抗生素一般使用时间为24h以内,72h以外使用抗生素是不合理的。术前12h禁食,术前4h禁水,若患者出现幽门梗阻,需要提前1-2d进行减压处理,必要时可洗胃。若患者伴有心脑血管疾病,需要针对性准备手术,确定手术适应证。若患者血压<160/100mmHg不需要特殊准备,若血压>160/100mmHg需要准备降压药物,使其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但是不需要等待血压正常后才开始手术。若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血压突然升高,需及时进行处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可择期手术。若患者伴有糖尿病,术前需要检测患者的血糖,合并酮酸中毒症的患者需要急诊手术治疗,尽快对患者的电解质、酸中毒以及血容量不足进行纠正。术前患者的胰岛素和葡萄糖需要维持平衡状态,手术当天清晨停止使用胰岛素,禁水患者可静脉滴注葡萄糖,使血糖维持较高水平,即血糖值在5.6~11.2mmol/L。术前全面检查患者的身体情况,包括体温、既往病史、家族病史、出血史、饮酒习惯、饮食习惯、肝肾疾病、有无抗凝、是否曾输血、使用降血脂药物、使用阿司匹林药物以及抗炎药物等情况,若患者存在凝血障碍,进行择期手术,术前时间不足够纠正患者的凝血障碍,需要准备好血浆制品,便于术中急诊手术的进行。

1.2.2术中处理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除遵循常规手术原则,还应遵守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术中严格执行无瘤技术,避免用手挤压或触摸肿瘤,若肿瘤浸透浆膜层,需要对肿瘤进行盐纱布或沙垫包裹,术中防止挤压和摩擦肿瘤,减少肿瘤脱落后再次种植的发生。

1.2.3术后处理 术后麻醉消失后,患者翻身、咳嗽等会引起手术切口剧烈疼痛,此时需要叮嘱患者勿动,减少疼痛。疼痛会影响患者肺分泌物的排出,引起肺膨胀不全、呼吸表浅,增加患者心脏的负荷,引起血压升高以及心动过速,但是术后镇痛不是都会影响患者身体的恢复以及提高并发症发生率,因此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处理。术后恶心呕吐是最常见的麻醉反应,一般在麻醉效果消失后可自行消失。腹部术后的胃扩张以及肠梗阻也会造成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此时需要医师认真检查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然后对症治疗。术后早期患者会出现腹胀情况这是因为术后患者肠胃蠕动受到抑制,肠腔内积气没有及时排出。一般患者的肠胃蠕动和肛门排气功能恢复正常后会逐渐恢复正常,若患者术后数日仍没有排气、肠鸣音,仍然腹胀,需要医师对患者检查诊断后针对性给予有效的治疗,包括持续性胃肠减压、放置肛管等,以此缓解患者的腹胀。

1.2.4健康宣教 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指导,促进患者术后身体的快速康复。健康宣教主要是给患者讲解快速康复的具体步骤,同时可以要求患者家属参与其中。相关研究发现胃肠外科手术前肠道准备情况对患者术后身体的恢复没有明显的影响,相反术前肠道准备可能会延长患者身体的恢复时间,其原因为术前准备在1d前开始进行,影响患者的进食,患者本身属于营养不良,肠道准备会阻碍患者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甚至是使患者出现脱水症状,为了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术中给患者补液,但是会造成患者术中输液过多,提高患者全身以及肠道水肿的风险,更是影响肠道蠕动,严重者出现菌群异位,因此,肠道外科患者术前准备会碰到各种情况,需要选择性的进行,腹部手术患者术前需禁食8h以上,避免患者术中出现反流、误吸等情况,术前2h给患者适量的流质饮食,因为术前过早禁食或使患者出现低血糖,术中、术后大量补液,而术前短时间的进食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胰岛素的敏感性,因此,术前患者可进食适当的流质性食物。传统术后需要给患者放置引流管、导尿管,但是导尿管可能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因此,规定导尿管的放置时间为24h以内。

1.3 评价指标

记录2014年-2016年正确使用抗生素、快速康复的应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做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文中记录的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进行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若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则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4年32例患者中正确使用抗生素的17例(53.1%),快速康复应用的3例(9.3%),术后并发症发生20例(62.5%);2015年47例患者中正确使用抗生素的39例(83.0%),快速康复应用的27例(57.4%),术后并发症发生16例(34.0%);2016年81例患者中正确使用抗生素的79例(97.5%),快速康复应用的56例(69.1%),术后并发症发生19例(23.4%),随着年份的增长,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外科围手术期包括三个阶段,即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多数情况下只是在术中使用预防性药物,目的是预防感染。使用预防性药物的原因是术中出现感染,防止局部出现病原微生物从而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因此,需要全面掌握抗菌药物的用药指征,给患者术前30min静脉滴注,时间控制在30min之内,使其足以覆盖整个感染期。用药时间一般不能超过2d,时间越短,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也就越少,同时抑制了耐药菌株的产生,促进肠道的稳定,减少肠道本身微生物的紊乱,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经济压力[2]。胃肠外科使用新的理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漫长的过程,尽管部分理念在临床上已经得到认可和证实,但是仍有部分理念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因此,目前大部分胃肠外科围手术期的患者受到的护理仍不是最理想的最有效的,还需相关专家的进一步研究,但是想要将新的理念完全使用在临床上可能还需更多时间的探索。本文中对我院胃肠外科围手术期的16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示,2014年32例患者中正确使用抗生素、快速康复应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2015年,而2015年47例患者中正确使用抗生素、快速康复应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2016年,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升高以及医学水平的提高,患者自我用药意识也在逐渐增强,可以正确使用抗生素,使自身病情快速好转[3]。因此,肠道外科围手术期患者需要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进行全面的护理和用药指导,提高患者对抗生素的使用知识,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

综上所述,胃肠外科患者治疗中要求合理使用抗生素,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1]罗文全.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2):302-303.

[2]秦青平.胃肠外科围手术期的临床发展变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1(9):49-49.

[3]魏俊凌.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加速胃肠功能康复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外医疗,2014,9(13):197-198.

猜你喜欢
胃肠外科抗生素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抗生素的故事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猫抓病一例及抗生素治疗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