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导弹”将成为病虫害防治研发重点

2018-01-16 15:39
蔬菜 2018年8期
关键词:棉铃虫靶标夜蛾

在2018年5月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生物防治大会上,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所长邱德文研究员透露,随着国家对粮食和农产品质量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深化,以及2020年农药零增长方案的实施,对农田病虫草害的生物防治已成为未来十年农业科技的研发重点,其中,被称为“生物导弹”、具有精准控害功能的昆虫信息素和昆虫病毒等,近年来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邱德文介绍,所谓生物防治,就是利用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生命活体或活体的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如传统的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等;最新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如BT毒蛋白等。由于化学农药是人工合成的,自然界没有相关的酶来降解它,就形成残留;而生物防治的活性能源来自自然界,有特定的酶可以降解它,所以无残留、无毒性。他进一步解释,昆虫信息素只对同种间个体的昆虫起作用,对人畜、野生动物、天敌昆虫等通常无毒性问题;由于其高度专一性,用量少,而且在种群密度低时效果更好,长期使用不产生抗药性而受到人们信赖。目前昆虫信息素主要用于虫情监测调查和防治抑制害虫,降低虫口密度。而昆虫病毒则具有高度的寄生专一性,多数病毒只限于寄生昆虫的一个科或一个属,对非靶标昆虫和天敌昆虫安全;对人畜及作物安全,在环境中无残毒;能在靶标害虫种群内流行,因其病毒粒子可以再感染田间残存的个体,造成种群病毒病的流行。据悉,国际上已从1 100多种昆虫中发现了1 600多种昆虫病毒,其宿主涉及昆虫11目43科;我国已从7目35科的196种昆虫中分离到240余株昆虫病毒。从1993年第1个昆虫病毒杀虫剂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产品注册登记至今,国内已有十几个产品获得登记,用于害虫生物防治的昆虫病毒主要有杆状病毒科的核多角体病毒(NVP)、颗粒体病毒(PXGV)和质型多角体病毒(CVP),主要用于小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银纹夜蛾等防治。

猜你喜欢
棉铃虫靶标夜蛾
纳米载体可缓解农药对靶标作物的负作用
第七讲 草地贪夜蛾的迁飞及监测预警
“百灵”一号超音速大机动靶标
科学认知草地贪夜蛾 打赢防控攻坚战
基于一致性学习预测药物-靶标相互作用
芦笋田棉铃虫药剂筛选试验探究
纳米除草剂和靶标生物的相互作用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与防控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及防控措施
玉米棉铃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