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经济学对医院合理用药的指导作用

2018-01-16 15:56何小群
医药前沿 2018年23期
关键词:分析法经济学盐酸

何小群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广西 百色 533000)

1.药物经济学的基本方法

药物经济学的评价方法主要有4种:成本-效果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效用分析法和最小成本分析法。

1.1 成本-效果分析法

以特定的临床治疗目的或临床效果为衡量指标,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单位治疗效果的成本高低。成本以货币表示,治疗效果采用临床指标,如抢救患者数、延长的生命年、治愈率等。

1.2 成本-效益分析法

一种成本和结果均以货币单位进行测量和评估,对药物治疗方案所消耗的卫生资源价值(成本)和由方案产生的结果值(效益)进行比较的一种方法[1]。其研究的主要是任一药物治疗方案的效益是否超过他们资源消耗的机会成本。

1.3 成本-效用分析法

是指评估和比较改进生命质量所需成本的相对大小或每质量调整生命年所需成本的多少,以此描述人们在身心健康上每消耗一定成本所获得的最大满足度。其结果侧重于生存质量的改善。

1.4 最小成本分析法

是指对预防、诊治或干预的收益或结果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的成本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成本最小的方案的一种分析方法。最小成本分析法是成本效果分析或成本效益分析的特例[2],治疗效果用货币单位来表示,使得研究问题简单化。

药物经济学研究步骤:(1)明确药物经济学研究的问题;(2)确立研究的目的;(3)确定比较项目的成本及结果;(4)选择合适的药物经济学分析方法;(5)结果的货币价值;(6)计算成本;(7)建立结果事件发生概率;(8)应用决策分析方法;(9)进行成本兑现或敏感性或增量成本分析;(10)报告研究结果。

2.药物经济学在医院合理用药中的应用

合理用药是指药物治疗符合安全、有效和经济的三项要求。在以往的临床工作中,往往重视的是“安全和有效”,而在经济节省方面却很少关注。药物经济学研究正是目前医院药学发展和临床合理用药所迫切需求的研究工具[3],药物经济学主要解决的正是临床药学工作中“经济”问题,它运用药物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以“安全、有效、经济”为原则,对临床用药进行分析评价,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尽量少的药品消耗达到最好的医疗效果,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节约卫生资源。

2.1 临床药学服务的经济效益评价

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特别是对药物治疗方案的干预,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药物选择的水平,减少药费开支,而且治疗药物监测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节省住院时间和相关费用。从表面上看,运用治疗药物监测不仅不能提高疗效,而且会增加治疗成本。但通过药物经济学评价发现,治疗药物监测不仅提高了医疗质量而且有经济效益。例如: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附属医院推行TDM指导庆大霉素的使用,通过特定患者血药和其他体液中的浓度,及时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调整剂量,实现用药个体化。与此同时,医院开展的一项药物经济学研究表明,该项TDM不但缩短住院时间避免了药源性疾病,而且节省药费。其费用和效益比为1∶8.7,即在药物监测上花了1美元,但其它成本节省了8.7美元[4]。

2.2 对不同治疗方案进行分析评价

根据药物经济学原理,对同一药物的不同来源(国产、进口)、不同剂型和不同给药途径(如抗菌药注射后改口服的序贯疗法)、同类药物的不同品种及不同药物的配伍用药(如抗幽门螺杆菌药物的不同组配)等进行评价,从中选出比较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供临床参考选用。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治疗决策科学化提供客观依据。例如,王秋梅和王晓雪[5]报道,比较盐酸多塞平片、西酞普兰片、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抑郁症的经济效果。将12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9例,B组42例,C组45例,分别给予盐酸多塞平片、西酞普兰片、盐酸氟西汀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疗效,并用成本-效果法进行分析,结果A组有效率71.78%,不良反应发生率61.54%,费用34.40元;B组有效率85.71%,不良反应发生率11.90%,费用 983.90元;C组有效率84.44%,不良反应发生率15.56%,费用1064.00元。3组方案治疗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酞普兰方案和盐酸氟西汀方案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盐酸多塞平方案;盐酸多塞平方案治疗成本最低。由此得出结论:西酞普兰片治疗抑郁症的成本-效果比优于多塞平片和盐酸氟西汀胶囊。对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评价的关键在于平衡成本与效用,寻求一个最佳点[6]。成本效果最佳的治疗方案未必是实现特定治疗目标费用是最低的。在选用药物经济学分析法时,要综合考虑效用与成本在临床治疗方案评价中的作用,使成本效用分析更加科学化。

2.3 药物治疗与其他疗法的经济学比较

例如肾衰竭患者红细胞生成素明显减少,形成肾性贫血,红细胞生成素仅能靠外源补充。传统的治疗方法多以输血为主。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DNA重组技术获得,与肾脏分泌的红细胞生成素具有相同的生物学效用,可明显改善贫血,提高患者生存时限及生活质量。将利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衰贫血与输血等的治疗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比较,则可能获得最佳治疗方案。

2.4 提高药物管理水平

在医改进入深水区的背景下,公立医院改革成效却并不明显。医院在药品的采购上仍然存在着随意性,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采购药物的品种和数量缺少宏观性控制规范,尤其是进口药物价格昂贵。还有药品使用过程中医生存在求新、求贵思想,加上厂家促销,治疗普通感冒花上百元到几百元是常见的事。要改变这些不合理现象,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以约束医生处方行为,加强药品管理力度,而药物经济学研究结果能够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3.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意义及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加剧。加之伴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和医疗卫生技术的不断革新与进步,医疗卫生费用的迅猛增长已成为世界各国健康保障的不可承受之重。在我国,近年来医疗卫生费用每年以两位数以上的速度递增,国家医疗保险和民众为自己健康所承受的压力与负担也在持续增加。各界人士也在积极呼吁卫生经济评估和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开展。医疗机构、政府部门、大学和研究机构及制药企业都对此现状给予了高度关注[7]。因此,药物经济学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正确地应用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优化治疗方案,控制药品费用,减轻病人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有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猜你喜欢
分析法经济学盐酸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盐酸泄漏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
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法中的应用
经济学
合成盐酸芬戈莫德的工艺改进
盐酸安非他酮和盐酸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AHP和SWOT分析法在规划编制中的应用
盐酸生产装置技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