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

2018-01-16 15:56刘懿
医药前沿 2018年23期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血站献血者

刘懿

(资阳市中心血站 四川 资阳 641300)

血站采血的目的主要是为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提供血液保障,以期提高临床抢救率及治疗效果。血站采血护理工作不仅与血液质量息息相关,更关系到献血者对相关工作的满意度,对无偿献血人数的增加有着积极作用。目前,临床上强调不断改善血站采血护理工作,革新其方法和措施,以确保整个采血过程中各项工作面面俱到。本次研究中将我血站2015年4月1日—2016年3月31日无偿献血者中随机抽取的10000例纳入对照组,并将2016年4月1日—2018年3月31日无偿献血者46632例作为观察组,详细整理两组对象的各方面情况,基于此对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作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将我血站2015年4月1日—2016年3月31日无偿献血者中随机抽取的10000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性4196例、女性5804例,年龄为18~61岁、均值为(35.18±3.50)岁;并将2016年4月1日—2018年3月31日无偿献血者46632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1974例、女性24658例,年龄为18~61岁、均值为(35.73±3.11)岁。两组对象临床基线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得出无差异,P>0.05。

1.2 方法

研究中对照组对象仅接受常规血站采血护理干预,护理内容实施根据临床规定展开;观察组对象接受常规血站采血护理干预的同时,辅以持续质量改进干预,具体内容为:(1)护理质量管理。第一步:科室应依据实际情况,组织采血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其对采血护理方面知识知晓度更高,并促使其技能水平提高,将其相应的不良心理状态及时纠正,改变其对此项工作的态度。第二步:组建质量持续改进小组,将采血科室负责人任命为小组组长,并让组员进行各项工作质量监督,小组间定期进行质量分析会议,主要是将采血过程中的各方面实际情况逐一反馈,包括满意度调查、采血一针达标率以及报废率等方面情况,将期间存在的问题详细分析并总结,再依据所获结果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第三步:制定动态督查机制,此项工作中需强调质量监督员的作用,其应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采血护理工作进行服务质量的调查与评估,监督其操作规范化,注重各个细节的管理工作。第四步:建立更为科学的管理模式,强调其文件化、程序化及规范化与制度化,以促使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提高与改善。(2)护理实施。①细节护理:献血前应组织相关人员对献血者进行健康指导,与其积极沟通与交流,让献血者对献血相关情况知晓度提高,使其做好身体护理;告知献血者需睡眠充足、饮食清淡。②献血中护理:献血过程中需为献血者提供多种帮助,对采血总时间严格控制,期间强化患者各方面情况观察,避免患者出现相关不良反应;献血过程中需2名以上护理人员进行巡视,并注意献血者自尊的保护及维护。③献血后护理:献血完成后帮助献血者做后续工作,待其各方面完全恢复后再离开;同时为献血者提供相应的细节服务,仔细观察献血者的面色、姿势等,并叮嘱其注意饮食及休息,加强对针眼的护理。④心理护理。通常会遇到首次献血的人,故需加强心理干预;为首次献血者做相应的心理疏导,缓解其负性情绪,根据患者的喜好与其聊天,分散其注意力,以充分缓解其神经紧张,保持心理状态稳定,必要时可为献血者播放些轻音乐,以使其能够充分方式心情。⑤不良反应护理:采血过程中出现相关不良反应是无法避免的,故护理人员要时刻关注献血者的面色、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若出现时则务必即刻停止采血,帮助献血者将双腿抬高,以头低足高位休息,及时恢复其脑供血,让献血者喝糖水,情况严重时为其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1]。详细检查献血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数值,包括血压、脉搏及神志等,为其指压人中、合谷穴。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根据其评分评价护理质量,并计算两组血液报废率,将所获各项数据作对比分析。

1.4 效果评价

护理质量选择本血站自制献血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量表调查:该量表中共5个维度,每个维度分值为20分,总分值为0~100分、得分高与护理质量高呈正相关。

1.5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获各项临床数据,计量资料以(±s±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卡方检验;统计学软件分析得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质量

观察组献血者献血环境评分(16.34±2.50)分、基础护理评分(15.97±2.38)分、专业技能评分(16.63±2.10)分、服务态度评分(16.92±2.04)分、综合服务评分(15.97±2.39)分,对照组献血者献血环境评分(12.91±3.67)分、基础护理评分(11.58±2.69)分、专业技能评分(12.01±3.68)分、服务态度评分(12.33±3.17)分、综合服务评分(11.54±3.07)分;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献血环境t=9.5471、基础护理t=13.0455、专业技能t=11.7120、服务态度t=14.5687、综合服务t=13.2514,P<0.05。

2.2 血液报废率

观察组中采血共计46632袋、报废115袋0.25%(40ml~90ml 19袋;100ml 96袋);对照组中采血共计10000袋、报废60袋0.60%(40ml~90ml 9袋;100ml 51袋);观察组血液报废率比对照组低,χ2=33.3806,P<0.05。

3.讨论

血站采血工作不仅需注重血液质量,对献血者的护理干预工作亦尤为关键。通常人的血液采集工作较为复杂,血液保存也十分重要,加上采血是否成功与献血者各方面准备息息相关,故血站采血中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临床多个研究资料显示:血站采血过程中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可使献血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服务,这对献血者护理满意度提高及护理质量改善有着积极作用[2]。但血站采血时的血液报废情况亦是屡见不鲜,这不仅对献血者心理状态造成影响,更会造成血液资源的浪费,故寻找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质量改进方法亦十分关键。

血站采血护理工作中,需强调护理人员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各项操作技能水平高,并能够应对多种突发事件。但现代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更高,尤其是无偿献血者。方璐瑜[3]在2015年对血站采血过程中持续质量改进式护理的有效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显示:持续质量改进可使得采血过程中各个细节被严格控制与全面评估,使得采血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并对献血者的安全有着更高的保护性,献血者护理满意度亦随之提高。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献血者接受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实施了持续质量改进干预,结果显示:献血者对各项护理工作的评分均高,血液报废率亦随之降低,可见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价值高,对血站采血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改善有着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率有着积极影响,可改善护理质量,并降低血液报废率,具有极佳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无偿献血者血站献血者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优质护理对无偿献血者护理效果及血液质量的影响分析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广州地区1022172例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
血站院感知识系统化培训模式探讨
南通市中心血站
血站建立和实施审核组模式的体会
7666名互助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认知及献血心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