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合物或能保护缺血性心脏病患者

2018-01-16 22:53
医药前沿 2018年17期
关键词:生物体心脏病氧化应激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宣布,他们的联合研究小组利用大鼠缺血性心脏病模型,开发出一种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的化合物。

心脏疾病是日本人继癌症之后的第二大死亡病因。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向心肌输送血液的血管发生堵塞,血流阻断引发的疾病,临床症状有心绞痛、心肌梗塞等。治疗此病需要疏通被堵塞的血管,消除缺血状态,但此时会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心律失常,诱发患者突然死亡。因此,保护由缺血再灌注而损伤的心肌,在缺血性心脏病治疗中非常重要,但目前少有有效治疗方法。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详细机理尚未明确,一般认为是由于活性氧引起的氧化应激导致细胞坏死。

细胞凋亡是生物消除体内无用细胞的重要功能,被严格控制的细胞凋亡是生物体内被诱导的主要细胞死亡方式。但近年来发现,除细胞凋亡之外,还存在多种生物体内诱导细胞死亡。特别是由于外界伤害偶发的诱导细胞凋亡,是生物体内控制机构发生作用引起的细胞死亡。

此前,研究小组开发出控制氧化应激引发细胞凋亡的化合物IM-54。在此基础上,此次他们开发出IM-17,并发现该化合物可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在大鼠模型实验中明显控制了心律不齐引发的突然死亡。

缺血再灌注损伤不仅出现在心脏部位,在脑和肾脏等多种器官皆有发生。研究小组正在对IM化合物的作用机制进行解读。如能阐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详细机理,除开发缺血性心脏病新治疗药物和疗法之外,还有助于开发出保护其他器官的方法。

猜你喜欢
生物体心脏病氧化应激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生物体的氧感受与适应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氧化应激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Smog in Los Angeles
长链非编码RNA在生物体中的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