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微信网络平台提高胸痛中心STEMI病人抢救成功率的研究

2018-01-16 15:56吴杏起黄桂忠
医药前沿 2018年23期
关键词:基层医院胸痛网络平台

吴杏起 黄桂忠

(1 右江民族医学院研究生学院 广西 百色 533000)

(2 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 广西 百色 533000)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医院虽然对STEMI患者开通绿色通道以争取救治时间,由于行政区域划分造成层层转诊等原因,仍然缺乏一套规范、统一、有效的真正意义的绿色通道救治流程,部分STEMI患者的救治时间被延迟。为了弥补这个缺陷,全国范围内开始建立规范化的胸痛中心。胸痛中心通过多学科的合作,可对急性胸痛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及分类治疗,达到提高救治效率、改善预后并节约医疗资源的目的。

1.STEMI的诊断及治疗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etion,STEMI)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大多是在冠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坏死。STEMI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偶为冠脉栓塞、炎症、先天畸形、痉挛和冠状动脉口阻塞所致),造成一支或多支管腔狭窄、心肌血供不足,并且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在此基础上,一旦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者中断,心肌严重而持久急性缺血达20~30分钟以上,即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大量研究已证明,绝大多数的AMI是由于不稳定的粥样斑块溃破,继而出血和形成管腔内血栓,导致管腔闭塞。少数粥样斑块内出血或者血管持续痉挛,也可导致冠脉完全闭塞。

除了变异型心绞痛,当心肌缺血导致心电图上出现相应区域ST段抬高时,并伴有心肌坏死标记物急剧升高,临床上诊断为STEMI。因此临床上简单、快速的诊断STEMI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肌坏死标记物。

STEMI的治疗原则是及时开通闭塞血管,尽快恢复缺血心肌的血液灌注以挽救濒死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研究表明,STEMI最有效的治疗为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1-2]。

2.建设胸痛中心的意义

虽然随着国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技术的发展和普及,STEMI患者接受急诊PPCI的比例明显升高。但是,我国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逐年上升;在过去的10年里,STEMI患者的院内死亡率未见明显改善[3]。胸痛中心通过急诊科、心血管内科、影像学科、超声室、介入室等多学科的紧密合作,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从而提高胸痛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力,减少误诊和漏诊,避免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以降低胸痛患者的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相关研究表明,胸痛中心有助于缩短STEMI的确诊及再灌注治疗时间,减少STEMI患者复诊和再住院次数,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费用。

急性STEMI的最新诊疗指南中规定,PPCI要求首次医疗接触(first medical contact,FMC)至球囊(Balloon) 扩张时间(FMC-to-B)<120 min、入门(Door)至球囊扩张时间(D-to-B)<90 min。但事实上,从不具备PPCI能力的基层医院转诊至可行PPCI的胸痛中心,因为输送和衔接过程中的各种延误,导致部分STEMI患者依然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开通冠脉血流,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和远期预后。如何缩短FMC-to-B时间及D-to-B时间则是临床医生改善STEMI治疗效果的关键。

3.胸痛中心应用微信网络平台救治STEMI患者的效果

3.1 胸痛中心应用微信网络平台的一般流程。

微信(WeChat) 是我国目前主要的社交平台,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可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因此可利用微信网络平台的优势将基层医院和本地区胸痛中心结合起来,首诊医师或护士行床边心电图,通过微信网络平台直接将心电图及患者信息上传,胸痛中心的心血管内科医师可以快速的诊断是否为STEMI患者,并分析该患者是否有行PPCI治疗的指征,因此急诊科医师可直接转送STEMI患者至胸痛中心进行PPCI治疗。利用微信网络平台构建区域性STEMI救治网络系统,可以优化转运和救治流程,从而缩短FMC-to-B时间及D-to-B时间,总体上缩短患者缺血再灌注时间[4]。

3.2 胸痛中心应用微信平台可以缩短FMC-to-B时间。

郑若龙等人研究发现建立救治微信群后,FMC-to-B的时间缩短至100.8±20.9min,改善了STEMI的早期诊断及救治成功率,改善了STEMI的预后,减少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5]。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建立基于微信群的STEMI网络救治平台,亦发现不具备PPCI能力的基层医院应用微信平台后可以快速判断STEMI患者是否需要转诊,明显缩短了FMC-to-B时间,提高了救治效率[6]我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建立基于微信网络平台的STEMI急诊介入救治系统,徐荣等人发现,建立微信网络平台可以显著缩短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再灌注时间,显著缩短FMC-to-B的时间,可缩短至70min[7]。陈新军等人研究胸痛中心应用微信网络救治平台后,有效缩短STEMI患者首诊-球囊扩张时间(62.3±13.8min),大大改善其预后,最终提高STEMI患者生存率[8]。

3.3 胸痛中心应用微信平台可以缩短D-to-B时间。

朱良枫等人发现嘉兴市第一医院借助“微信群”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缩短了D-to-B时间,可以明显提高STEMI术前手续完成率、急诊手术送达率及闭塞血管开通率[9]。广州军区总医院胸痛中心(CPC)建立的胸痛中心微信群模式比传统导管室启动模式及在远程传输心电图基础上的一键式启动导管室模式更有利于缩短导管室激活时间,缩短D-to-B时间[10]。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胸痛中心通过建立微信群,发现这种区域协同的STEMI救治网络可以使更多STEMI患者有机会接受及时介入治疗,缩短了D-to-B时间,从而使STEMI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救治,并且降低了STEMI患者的病死率[11]。浙江省绍兴第二医院建立胸痛微信群,研究发现应用微信群可缩短STEMI患者诊断及术前准备时间,让更多的STEMI患者得到PPCI治疗,明显缩短了D-to-B时间,对STEMI的救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建立胸痛中心,通过微信平台实现院前启动可以明显缩D-to-B时间(51.7±18.44min),提高D-to-B时间达标率[1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痛中心,率先建成了重庆地区最大的基于手机微信群的急性胸痛区域救治网络体系(医护人员超过3000人),也极大缩短D-to-B时间,竟可缩短到<40min[14-15]。

综上所述,胸痛中心与微信网络平台的结合,明显缩短了STEMI患者PPCI的FMC-to-B及D-to-B时间,从而显著提高了STEMI的救治效果;并且与我国新医改政策方向完全一致,有助于加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与合作,统筹管理,形成胸痛急救合力,不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合理配置有限的卫生资源,进而加强对引起胸痛的常见心血管病的防治力度、降低疾病对人群的危害、减轻居民的疾病经济负担、加强对基层医院的建设、加深对区域协同的理解、加强对同质化诊疗的重视与推进,值得在其他地区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基层医院胸痛网络平台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一种基于5G网络平台下的车险理赔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有些胸痛会猝死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基层医院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附52例报告)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学习评价新模式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