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的效果分析

2018-01-16 08:49宗卫卫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脑梗脑血栓肌力

宗卫卫

南京市红十字医院 安徽省芜湖市 241000

近些年我国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我国急性脑血栓脑梗发病率逐年攀升,急性脑血栓、脑梗死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个体致残率,绝大多数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以及肢体感觉障碍,严重降低个体生活质量[1,2]。近些年临床研究发现给予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康复治疗,可通过长时间给予局部神经元刺激,从而提高神经元代偿功能,达到提升个体肢体神经功能,改善个体生活质量的目的。本次实验论证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34例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19例,有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在53~79岁,平均年龄在(59.2±1.2)岁,平均病程(2.2±0.2)天。对照组34例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18例,有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在55~77岁,平均年龄在(58.2±1.3)岁,平均病程(2.1±0.2)天。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明显数据差异性(P>0.05)。

1.2 方法

(1)实验组34例患者给予早期康复锻炼,早期康复锻炼主要按照被动运动、辅助运动、主动运动流程进行。

患者早期被动运动主要给予物理治疗:①患者进行舒适体位摆放,被动活动患者患肢关节,应先活动患者大关节,初始训练关节活动幅度应小,而后逐渐增加患者大关节活动幅度,然后训练患者小关节。②指导患者进行搭桥试验,患者踝关节以及腕关节早背伸牵引训练。③将患者床头抬高30度,帮助患者进行床上座位承受训练,每天训练30分钟,而后每天提高10度,逐渐使患者在90度下能座位30分钟,在座位训练的过程中应注重训练患者平衡能力。④随着个体关节活动能力的提高,指导患者进行握手训练,握手训练应从患者患肢远端开始,而后训练患者近端,训练过程中注意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患者每日握手训练次数在2至3次,每次训练次数为15分钟。⑤随着患者肌力以及关节活动幅度的提高,锻炼患者椅床坐起,脚尖着地,从而不断提高下肢承受能力,逐渐实现椅床站立,椅墙行走。并针对患者实际机体活动能力恢复情况,指导患者完成进餐、穿衣、上厕所等活动。

表1:两组患者康复锻炼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患侧肌力恢复情况比较

表2:两组患者神经功能(E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以及日常生活功能(Barther)得分比较

(2)对照组34例患者给予常规康复锻炼,医护人员口头鼓励患者自行活动,从而促进患肢活动能力的恢复,未给予早期系统化康复指导。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康复锻炼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患侧肌力恢复情况,本次实验参考Lovett肌力等级评估患者肌力恢复情况,其中0级表示患者偏瘫肢体无肌肉收缩。1级表示患者偏瘫肢体有轻微收缩,但是无法带动关节运动。2级表示患者偏瘫肢体在进行水平移动,无法抵抗重力进行运动。3级表示患者可抵抗重力进行运动,但不能抵抗阻力。4级表示患者可抵抗重力进行运动,并抵抗一定阻力,不能抵抗强大阻力。5级表示患者可抵抗重力,并抵抗强大阻力运动。

(2)比较两组患者康复锻炼3个月前后神经功能(E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以及日常生活功能(Barther)得分,其中神经功能(E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以及日常生活功能(Barther)均为百分制,神经功能(ESS)评分得分越低表示个体神经功能越好,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越高表示个体肢体运动功能越好,日常生活功能(Barther)评分越高表示个体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3个月前后神经功能(E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以及日常生活功能(Barther)得分其中计量资料用()表示,并用t检验;两组患者患侧肌力恢复情况其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两组患者康复锻炼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患侧肌力恢复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两组患者肌力均在1级以上,实验组患者3级或3级以上肌力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2)比较两组患者康复锻炼3个月前后神经功能(E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以及日常生活功能(Barther)得分,具体情况(见表2),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E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以及日常生活功能(Barther)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临床急性脑血栓脑梗多见于中老年群体,脑血栓脑梗个体均出现不同程度中枢神经损伤,受损神经中枢处于休眠状态[3]。近些年临床研究发现对于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给予康复锻炼可对休眠状态下代偿性神经突触进行刺激,尽管受损中枢神经在短时间内无法完全实现神经细胞恢复、重组,但早期综合康复锻炼可降低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神经突触阂值,促使个体患者中枢神经末梢生出出新突触,从而恢复神经通路[4]。若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未给予及时有效的康复锻炼,患者损伤神经长期处于休眠状态,可导致个体神经系统结构突触逐渐萎缩,从而增加患者病情[5]。本次研究显示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康复治疗3个月后普遍个体肌力均在3级以及3级以上,且神经功能(E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以及日常生活功能(Barther)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郭怀萍.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J].饮食保健 ,2017,4(02):61-62.

[2]陈文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血栓脑梗的治疗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3):8388.

[3]姚萍,师颖.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栓脑梗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 ,2016,6(34):184-185.

[4]姜海涛.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栓脑梗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8(02):206-207.

[5]张琴.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栓脑梗疗效的观察[J].临床研究 ,2016,24(06):45.

猜你喜欢
脑梗脑血栓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脑梗患者应知晓的几个事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疏血通联合甘露醉对脑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研究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耳鸣是脑梗引起的吗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脑梗治疗过程中再次加重的原因分析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