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温脾汤治疗脾肾阳虚型便秘的疗效分析

2018-01-16 08:50孙颖豪苗大兴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肾阳虚肠道标准

孙颖豪 苗大兴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贵州省贵阳市 550001

便秘是一种多发的、成因复杂的、临床时常碰见的胃肠病症,各种急慢性疾病进展过程中时常能遇到它。常见的症状表达多为排便努挣费力,粪质硬,或粪质不硬,有便意但仍难解出,排便频次减少,次数<3/周等。便秘一证,古代文献早有文字描述,如《黄帝内经》中称之为“大便难”,在中医属“阳结”、“大便难”等临床范围。脾肾阳虚型便秘在中医症候分型上属于较常见的辨证分型。患者主要有以下主要表现:主症:粪质干或不干、排解不易。次症:a腹中冰冷疼痛,得热温煦则痛楚减少。b小便次数、量较正常增多,质地清稀。c手足不温。d面色晄白。e舌淡苔白。好发人群为老年患者。笔者及导师在3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采用加味温脾汤治疗老年脾肾阳虚型便秘的疗效较单纯西药治疗该病症的效果要好,另外患者的不良反应减少,治疗满意度增加。现将使用本方治疗的98例门诊病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于肛肠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98例脾肾阳虚型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9例,女49例,年龄(61-84)岁,病史1年至3年,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具体如表1所示。

两组病史、临床症状、性别、年龄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对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均符合2006年罗马诊断标准[1]。

中医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11年《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中脾肾阳虚型便秘的诊断标准:主症:粪质干或不干、排解不易;次症:a腹中冰冷疼痛,得热温煦则痛楚减少;b小便次数、量较正常增多,质地清稀;c手足不温。d面色晄白;e舌淡苔白。

排除标准:胃肠占位性病变、手术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合并心、脑、大血管病变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1.3 方法

对照组和治疗组均先予必要的人文关怀、膳食指导、心理疏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西医对症干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用法:餐后口服,每次0.35克,每日2次;乳果糖调节肠道生理节律,每次5-10克 每日2次。 治疗组:煎服加味温脾汤,药方组成:制附子8克(先煎),生大黄8克(后下),升麻6克,当归8克,党参6克,肉苁蓉10克,火麻仁10克,芒硝6克,枳壳6克,生甘草6克,干姜6克。水煎服,每日1剂,以水1500ml,先煎制附子2小时,随后将其他药物放入,后下大黄,煮取500ml,去药渣,分两次早晚温服。对照组和治疗组均进行28天(14天一个治疗周期)的规范治疗后进行疗效判定。

1.4 观察指标

(1)比较患者的临床疗效。(2)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慢性便秘评级法中据实际情况遴选拟定:经治疗后4周患者a排便间隔时间;b排便难易程度;c粪块质地;d腹胀(痛)程度;e梗阻程度几个方面进行量化评分。

1.5 疗效评判标准

治疗两个临床周期后判定疗效。参考《中医病证临床疗效诊断标准》[4]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a治愈:症状不存在,大便顺利,保持在14日以上。b显效:症状基本不存在,粪质基本松软易解,排便间隔时间基本恢复正常:或粪质偏干、间隔时间在2日以内。c有效:症状减轻,排便间隔时间减少1日,或粪质干结硬变为松软的情况日益增递,保持在14日以上。d无效:便秘并无明显改善。e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数×100%。

表1:研究对象资料

1.6 统计学方法

本次临床疗效探讨评估使用SPSS21.0

2 结果

2.1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对比

详见表2。

表2: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对比

2.2 临床疗效

经4周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9.75%,对照组:总有效率77.5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脾肾阳虚型便秘,临床上绝大多数见于老年人,因老年人体质虚弱,脏腑功能逐渐下降。便秘的病变部位虽在大肠,但与全身的脏腑经脉、精气血津液、情志等息息相关。例如《内经-上古天真论》[5]中描述:“女子七岁肾气盛……,七七任脉虚,……,天癸竭,地道不通……”;“丈夫……六八,阳气衰竭于上……;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内经》中又有“肾思二便”的论述。隋朝名医巢元方曰:“肾虚受邪,……,胃肠枯槁,大便难。”老年人因病程漫长,粪便于肠道内堆积,久而成瘀,加重病情。所以本证病机为脾肾阳虚,大肠传导失司,无力行舟,兼夹瘀滞。故而在临床上论治脾肾阳虚型便秘时,切忌单纯用猛药泻药强攻硬下,极易损伤正气。应以温阳通便为治疗大法。苗大兴教授基于上述经典论述、临床经验及患者反馈等基础上,针对此证“虚、瘀”等特点,参照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温脾汤的论治,拟定加味温脾汤。方中熟附子性辛、甘,大热,归心、脾、肾经,能鼓舞人体内阳气回升,脾阳、肾阳得其大热之性,解散阴霾,温煦肠道,助其传导功能发挥;大黄性苦,归脾、胃、大肠等经,工专泻下荡涤肠道中燥粪,现代药理学发现其中含大黄素能促进肠道收缩功能及促进肠液分泌;附子配大黄,既可缓解大黄寒性,又可助其泻下动力,二者共为君药;芒硝具有软化干燥硬便的功效,干姜温中散寒,主归脾、胃、肾经,配合党参,健脾益胃,补气养血,当归能补血,润燥滑肠,配合芒硝,共奏补正而不留邪,泻下而不伤正之功效,四者共为臣药;肉苁蓉味甘咸,咸能下走肾经,除归肾经外独走大肠,因而降浊,滑而润肠,力能治大便不爽,又因此药性辛温而不燥,故通腑气而不灼伤津液。火麻仁一味,此药富含油脂,功专润燥,改善肠道内环境,是治疗便秘常用药,枳壳为理气药,归脾胃经,理气宽中,行滞消胀,能疏理气机,下气宽肠,升麻一味,具升清之效,清阳升而浊气自降,相反相成而奏通腑之功,此四味药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而为使药。以上11味药,共奏温补脾肾阳气,宽肠通便,理气降浊之效。

[1]D oug as A,D ro ssm an R.The Functiona l G astro in testina lD isorde r and the Rom e III[J].Process G astro entero logy,2006,130:1377-139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7,379.

[4]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北京中医药 ,2011:30(01):3-7.

[5]王键,苏颖等.内经选读[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肾阳虚肠道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70%的能量,号称“肠道修复菌之王”的它,还有哪些未知待探索?
夏季谨防肠道传染病
常做9件事肠道不会差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巴戟天及其炮制品对肾阳虚大鼠HPA轴功能的改善作用
探讨温肾化瘀利水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阳虚、瘀水互结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要从“肠”计划 肠道SPA三部曲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