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疾病的效果比较

2018-01-16 08:50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甲乙内环乙组

阎 爽

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 辽宁省锦州市 121000

在临床上,小儿腹股沟疝是常见并且多发的一种疾病,由于腹膜鞘状突没有闭合而导致,患儿自愈的概率很小,只能通过手术进行治疗[1]。临床上以往主要是通过传统手术对患儿进行治疗,手术切口比较长,手术时间也比较长,再加上破坏了腹股沟管的正常解剖部位,具有很大的创伤性,同时术后患儿易复发。为了探讨和分析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疾病的临床效果,研究选择2014年8月-2017年8月间在我院治疗的11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当做研究对象,以下为研究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2017年8月间在我院治疗的11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当做研究对象,遵循患儿的入院顺序分甲组、乙组,每组55例。甲组中男性患儿为46例,女性患儿为9例;患儿年龄在9个月-11岁之间,平均为(4.58±1.93)岁;49例患儿为单侧,其中29例患儿是左侧疝、20例患儿是右侧疝,6例患儿为双侧。乙组中男性患儿为45例,女性患儿为10例;患儿年龄在10个月-11岁之间,平均为(4.63±1.99)岁;48例患儿为单侧,其中27例患儿是左侧疝、21例患儿是右侧疝,7例患儿为双侧两组上述资料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乙组患儿通过传统手术进行治疗:对于单侧疝患儿取对应侧下腹部的皮肤横纹处做一个切口,3.0cm左右,双侧疝患儿在对侧取同样切口,把皮肤和皮下各层注册切开,精索显露,对游离疝囊进行解剖至到疝颈部,进行荷包缝合,在高位进行结扎,之后把切口分层关闭。而甲组患儿通过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头低脚高,在脐下缘0.5cm切口,人工气腹建立,气腹压力要低于1.1kPa,把Trocar气腹针(0.5cm)和腹腔镜置入,探查双侧下腹壁,详细了解是单侧疝还是双侧疝;如有必要可牵动患侧的睾丸使精索也被牵动,之后判断疝内环口位置;对内环口大小进行了解,判断是否是巨型疝,或者大网膜、肠管等嵌顿存在与否。在确定需要进行手术之后,在患儿左锁骨中线同脐水平线的交叉处做0.5cm的切口,在置入Trocar气腹针(0.5cm)之后把抓钳置入。在内环口体表的投影处做0.15cm的切口,腹腔镜下通过钩线针带丝线(7号)从疝内环口内侧沿腹膜下做荷包(一半)。退出钩线针,腹腔内,再用自制钩线针带7号丝线从疝内环口的外侧沿着腹膜下做另一半荷包。抓钳把腹腔内线头带出来,在皮下打结,通过腹腔镜可清楚看到内环口闭合,环扎一圈疝内环口。检查对侧是否存在异常,如无异常就解除气腹,手术完成,切口通过可吸收线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

对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自主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鞘膜积液、睾丸萎缩、精索粘连、睾丸异位、腹胀、阴囊肿胀)以及复发情况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此次研究数据,并发症、复发(%)表示,经Χ2检验,手术指标()表示,经t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时P<0.05。

2 结果

2.1 总结甲乙两组患儿的手术指标

见表1,甲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自主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乙组患儿,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17.201、55.468、5.685、22.314、17.639,P=0.000)。

表1:总结甲乙两组患儿的手术指标()

表1:总结甲乙两组患儿的手术指标()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切口大小(mm) 自主活动时间(min) 术后住院时间(d)甲组 55 12.33±2.35 1.43±0.18 5.83±2.11 13.05±1.68 3.03±1.01乙组 55 22.05±3.47 5.33±0.47 10.21±5.31 22.44±2.63 7.04±1.35 t - 17.201 55.468 5.685 22.314 17.639 P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总结甲乙两组患儿的并发症

见表2,乙组患儿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大于甲组患儿,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74,P=0.039)。

表2:总结甲乙两组患儿的并发症[n(%)]

2.3 总结甲乙两组患儿复发情况

此次研究甲组的55例患儿中,经出院后随访(为期一年)发现有1例患儿复发腹股沟斜疝,其复发率是1.82%;此次研究乙组的55例患儿中,经出院后随访(为期一年)发现有7例患儿复发腹股沟斜疝,其复发率是12.73%。乙组患儿腹股沟斜疝的复发率大于甲组患儿,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53,P=0.028)。

3 讨论

在临床上,小儿腹股沟斜病是常见的一种儿童病,在男性婴幼儿中多发,此次研究男性患儿的占比是82.73%(91/110)。一旦发病就会危害到患儿的健康成长,所以,对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应早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来进行治疗。临床上目前对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主要的治疗措施就是手术。临床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实施传统手术,通常是选择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该手术方法在治疗中渐渐表现出不足,该手术对患儿造成较大的创伤,影响到患儿术后的恢复,经大量实践发现,疝囊高位结扎术对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进行治疗时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比如鞘膜积液、睾丸萎缩、精索粘连、睾丸异位、腹胀、阴囊肿胀等,同时患儿术后很容易复发。随腹腔镜概念兴起,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的治疗中应用到腹腔镜技术,腹腔镜手术对患儿造成的创伤比较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儿的创伤,在术后患儿可快速恢复,还能明显减少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同传统手术相比较来说,腹腔镜手术还具有一个很显著优势,就是可清楚诊断双侧病疝,通过腹腔镜可对对侧内环口进行检查,当发现对侧的内环口没有关闭时,就可同时做高位结扎术,把其关闭,避免了二次手术。

综上所述,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的治疗中,腹腔镜手术的手术情况优于传统手术,并且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复发等概率也要低于传统手术。

[1]王侦伟,麦建全,许先鑫等.应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与传统手术的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 ,2015,33(28):48-49.

猜你喜欢
甲乙内环乙组
基于弓状下缘的腹腔镜内环网塞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的效果观察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单孔腹腔镜治疗儿童巨大腹股沟斜疝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经脐两孔法腹腔镜腹股沟疝内环高位结扎加脐外侧襞加强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附108例报告)
经脐微型腹腔镜内环高位结扎术联合包皮环套术的临床应用
减肥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有趣的“换钱”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