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卫生院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策略的临床应用效果

2018-01-16 08:50汪转红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负性情绪实验组

汪转红

甘肃省渭源县莲峰中心卫生院 甘肃省渭源县 748208

糖尿病属于慢性病代表,以代谢性疾病为主要特征,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情绪状态的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家庭、政府经济负担[1]。患者长期高血糖会诱发多器官、组织功能障碍表现,需要进行终身治疗。糖尿病的终身治疗性,导致患者负性心理情绪状态明显,影响血糖的控制并加速病情发展[2]。卫生院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状态,并提高其生活质量以及治疗配合度,整体上促进治疗预后。基于此,就基层卫生院收治的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总结心理护理干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均为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患者,病例选自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总计126例。患者病情稳定、均知晓护理方案、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合并意识、精神障碍以及器官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2型糖尿病患者63例。实验组: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在36-72岁之间,年龄均值(55.20±11.60)岁;病程在6个月到12年之间,病程均值(4.50±2.30)年。对照组: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在39-70岁之间,年龄均值(54.50±10.30)岁;病程在3个月到13年之间,病程均值(4.20±2.50)年。两组基层卫生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例数一致,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本组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做好患者入院后的饮食护理、用药护理,进行患者的病情观察。

实验组:本组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1)疾病知识宣教。护理人员就糖尿病相关知识向患者及家属普及,让患者改变对于糖尿病终身治疗的认知,建立其药物控制病情的自信心,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运动、生活习惯。饮食方面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增加新鲜果蔬的摄入。另外,对患者进行胰岛素用药指导、血糖监测指导。告知患者胰岛素的使用不会产生依赖性,在血糖稳定后能够随时停用,不会影响日常基本生活和工作。糖尿病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血糖监测习惯,一旦发生异常需即刻处理并就诊治疗。(2)负性情绪疏导。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状态,影响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所以必须进行患者负性情绪有效疏导。护理人员要主动倾听患者的主诉,在与患者沟通中了解其负性情绪出现的原因,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计划,改善其不良心理情绪。沟通期间,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劝导、回答其提问,在建立患者好感度、信任度的基础上建立患者治疗自信心。(3)强化心理训练。负性心理情绪的调节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例如指导患者自我调节、转移患者注意力。很多糖尿病患者心理素质相对较差,在确诊后负性情绪明显,在未进行有效调节的情况下会直接影响患者的进食、睡眠情况,并加重病情发展。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鼓励,帮助患者认识血糖的可控性。另外,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鼓励患者养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兴趣,日常多读书看报、听音乐、和他人交流,达到分散、转移患者注意力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

记录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负性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

1.4 指标评价标准

1.4.1 生活质量评分[3]

参考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完成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环境领域4个维度,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佳。

1.4.2 负性情绪评分[4]

参考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型糖尿病患者情绪状态进行评分,百分制评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负性状态越明显。1.4.3 护理满意度

对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126份问卷全部收回,无中途退出实验患者,调查总有效率为100%。

1.5 统计学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实验指标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护理满意度以%形式展开,进行Χ2检验;生活质量评分、负性情绪评分变化以形式展开,进行t检验。P<0.05,糖尿病患者相同指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2 结果

2.1 组间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对比

实验组、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经统计学计算,护理干预前生活质量维度指标结果对比P>0.05,护理干预后再次进行对比P<0.05。

2.2 组间负性情绪评分对比

实验组、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评分结果见表1。经统计学计算,护理干预前负性情绪评分结果对比P>0.05,护理干预后再次进行对比P<0.05。

表1: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期间负性情绪评分对比(,分,n=126)

表1: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期间负性情绪评分对比(,分,n=126)

观察项目 时间 实验组 对照组 t值 P值焦虑情绪 护理前 58.50±6.50 57.80±5.80 0.6377 0.5248护理后 32.50±5.30 42.20±5.60 9.9854 0.0000抑郁情绪 护理前 57.60±6.30 58.20±6.50 0.5261 0.5998护理后 31.50±5.60 43.60±5.80 11.9123 0.0000

2.3 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经统计学计算,P<0.05。

表2: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n(%)]

3 讨论

当前,医学模式的转变促使护理工作从被动护理向主动护理转变、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整体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维持患者治疗期间的积极情绪状态。糖尿病患者有明显递增表现,病情进展中会诱发眼、肾、心脏等功能障碍,而患者负性情绪也会价值病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生存率。心理护理干预是从患者的心理需求角度出发,在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普及的过程中进行心理情绪疏导,建立患者治疗配合度和信心。

4 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负性情绪、生活质量、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

[1]阿支,刘芳.研究基层卫生院对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策略的临床应用效果 [J]. 医 药 前 沿 ,2017,7(10):258-259.

[2]解莉莉.探讨乡镇卫生院对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策略[J].糖尿病新世界 ,2015(06):198-198.

[3]周婷,毛志锦,付阿丹等.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并存冠心病患者不良事件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13,28(05):75-78.

[4]戴银芳.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60例的疗效探讨[J].医学信息 ,2013(27):562-562.

[5]施润梅.心理护理对改善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8):144.

猜你喜欢
负性情绪实验组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