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的效果

2018-01-16 08:50徐华玲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椎间盘腰椎间盘神经

徐华玲

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人民医院 广东省清远市 511500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在外力因素作用下,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该病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且病程长、反复发作,对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手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术后部分患者仍然会有一些腰部、臀部或下肢疼痛等症状,不能完全根治神经根缺血以及炎症介质的释放[2]。研究发现,加强术后康复护理对提高手术的临床疗效和改善患者预后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综合护理方法,进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就诊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各43例。试验组患者男29例,女14例;年龄在22~75岁之间,平均年龄(46.9±11.8)岁;病程3~14个月,平均病程(8.7±5.1)个月;患者椎间盘突出部位中,2例在L3-4,17例在L4-5,24例在L5~S1。对照组患者男26例,女17例;年龄在23~74岁之间,平均年龄(46.4±11.1)岁;病程3~15个月,平均病程(9.1±5.4)个月;患者椎间盘突出部位中,3例在L3-4,17例在L4-5,23例在L5~S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后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②均有腰椎间盘突出典型症状体征,如腰痛、下肢放射痛等;③术前均经Χ线或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④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先天性腰椎管狭窄或腰椎畸形者;②腰椎不稳或合并有脊柱滑脱者;③采用前路手术或微创手术者。

1.3 护理方法

(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如术后绝对卧床休息1天、观察病情、合理饮食等。

(2)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术后卧硬板床4~6小时,然后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帮助患者进行被动训练,并逐渐增加锻炼次数。②腰椎后路髓核摘除术有引起马尾神经损伤或术后水肿的可能,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术后3天内每15-30分钟检查患者的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③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病程长、腰腿痛明显、并且易复发等的特点,使患者长期遭受病痛折磨,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失去了对治疗的信心,影响术后治疗效果。因此应耐心细致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和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向患者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关知识,缓解紧张焦虑心理,增强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同时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康复锻炼。④进行术后康复锻炼,这也是整个综合护理中最关键的部分。术后1天内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踝泵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3天进行直腿抬高训练,由护士协助进行,最初抬高角度从>30°,维持至少10s开始,逐渐增加直腿抬高的幅度和活动量,双腿交替进行,每天3组,每组20次。注意不要使每日抬腿次数太多,以免导致水肿加重,但是可以在抬腿后维持姿势2~3分钟;术后第1周协助患者抬腿70°,维持20s左右,每天3~5组;第2周使患者进行主动性锻炼。屈髋屈膝锻炼在术后2周开始,每天15次左右,每次维持姿势2~3分钟。术后第2周开始进性腰背部肌肉的锻炼,具体姿势为患者俯卧,四肢伸直然后向背部伸展,也可让患者取仰卧位练习腰背部肌肉,锻炼方法可以是三点式,也可以是五点式,高龄、肥胖患者应适当推迟腰背部肌肉锻炼开始的时间。3周后,带腰围下床行走,在不使患者感到疲劳的情况下,逐渐加大运动强度,对腰背部肌肉进行巩固锻炼,3个月后来院复查。术后6个月内,避免重体力活动。

1.4 观察指标

1.4.1 临床疗效

根据中华医学会脊柱外科组指定的标准对术后4周的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判定标准为①显效:术后症状体征消失,直腿抬高试验≥85%;②有效:症状体征改善,直腿抬高试验≥70°;③无效:术后症状体征无改变,生活不能自理。

1.4.2 手术前后神经根粘连情况

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3个月、半年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腰痛功能评定表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评分,分值越高代表神经根粘连越轻。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如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神经根粘连情况比较

如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脊柱外科的常见病,该病病史较长,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虽然能够取得较佳的手术效果,但手术本质上也是一种创伤性的操作,有研究表示,手术是患者心理性和躯体性的应激源,会干扰手术的正常进行,从而影响到患者的手术质量。另外,手术还可导致瘢痕组织增生,进而造成神经根粘连等情况,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来说,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整体疗效,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术前,两组患者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的JO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康复锻炼能够对神经根进行有效的活动,促进手术周围血液循环畅通,从而预防其瘢痕组织形成而导致神经根粘连,缓解患者的疼痛,同时也为患者神经根周围炎症的消除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综上所述,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的神经根粘连情况,最终促进其早日康复,建议临床进行广泛推广。

[1]黑龙,赵建国,马莉琼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突出椎间盘及相邻椎间盘退变程度的MRI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6,26(09):807-812.

[2]钟小蓉.康复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19(s1):215-216.

[3]刘美荣,王秋玲,赵伟等.腰间盘突出症应用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7(A01):446-448.

猜你喜欢
椎间盘腰椎间盘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神经”病友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推拿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