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教学中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培养研究

2018-01-16 08:50周弯弯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儿科护理儿科关怀

周弯弯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江西省抚州市 344000

1 人文关怀的现状

美国护理学理论家Madeleme Leininger与 Jean Watson 分别于 1975 年和 1979 年提出 “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的本质”的观点。作为护理的本质和核心,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在当今被高度认同,发展非常迅速。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临床工作中已普及优质护理服务。而优质护理服务强调“以病人为中心”在护理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满意的医疗服务。

国外人文关怀护理发展相比国内成熟,国外人文关怀护理起步早,人文关怀理念成熟、医护人员人文关怀意识强、医院人文环境建设发展更加完善、医院人性化服务和责任制个性化护理发展成熟。

我们国家人文关怀护理起步较国外晚,发展快但是人文关怀护理理念发展还有待完善、人文关怀氛围不浓。国内大医院医疗条件并不比国外医院差,差距主要在于医护人员的人文品质不如国外。临床护理工作中并未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临床护理人员缺乏人文关怀相关理论知识,医学院校对护生的护理教育过程中缺乏人文关怀的融入。2006年我国卫生部在医政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求增强护理工作中的人性化服务,人性化服务就是要将人文关怀理念渗透进各项护理工作中,近年来临床医院研究表明人文关怀护理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康复率而且大大的提高了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这也就使得医院更加注重临床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

2 《儿科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校高职中专招收的护理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初中毕业的学生,年龄较小,又多是独生子女,大多数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严重缺乏沟通技巧和宽容理解之心。从近年儿科护理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实验课上对婴儿模型乱写乱画、练习儿科护理操作时动作粗暴,缺乏爱惜、 呵护关怀意识。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儿科护理教育只重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人文关怀教育往往只是简单的口头教育,造就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普遍低下,护生进入临床实习时患者对其服务满意度较低。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的生长发育、儿童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专科护理。儿科服务的对象比较特殊,由于婴儿或儿童的年龄较小的缘故,患儿语言表达能力差、沟通理解能力差常常不会配合护士进行护理操作,给护理操作带来一定难度。而且婴儿和儿童心智发育不够成熟,与其沟通时多多少少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患儿难以将自己的状况病情告诉医护人员,这也要求医护人员要有更好的专业知识和耐心。护生在临床儿科实习要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因为患儿就诊过程中往往有多名家属陪同,在儿科更多时候护生是与患儿的家属进行沟通,以了解患儿病情,患儿家属由于担心患儿病情常常会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如护生人文素养低沟通能力差容易引起护患关系紧张。

3 护理教育

护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宽知识、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注重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强调综合素质。高职高专院校护理教育重点在于培养跟临床接轨的高素质护理人才,除了熟练的专业技能,人文关怀品质培养已被医学院校重点关注。医学院校不仅要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的护生,更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使得护生进入临床后能更好的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故加强护生的人文关怀素质的培养,是高职高专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实践良性接轨的必然要求。

4 方法

4.1 《儿科护理》教学方法改革

儿科护理教师自身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鄙弃以往教学过程中只重视专业知识口头人文关怀教育通过言身传教向护生灌输人文关怀意识。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情景教学、角色扮演、换位思考等方法强化护生人文关怀意识。

4.2 增加《儿科护理》人文关怀实践教学比例

儿科实训室设置模拟临床儿科病房,实训课上设计人文关怀情境,要求护生换位思考注重沟通,在实训课上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感受、体验和实施人文关怀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开展临床儿科见习,让学生和真实的患儿接触交流,让护生体会到自己的微笑、温暖的语言、轻柔的动作每一次的暖心的关怀行为的作用是药物无法替代的,让护生切身体会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文关怀的效果。

表1 :2016年实习医院对我校实习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实验组)

表2:2016年实习医院对我校实习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对照组)

4.3 营造人文关怀教育氛围

(1)开展人文关怀讲座和学术交流,引导和激发护生人文关怀意识。

(2)在儿科实训室打造和临床一致的模拟儿科病房。

(3)采用边理论教学边临床见习教学,通过见习与真实的患儿近距离的接触,引发护生的同情心、爱心,在见习的过程中增强人文关怀意识。

(4)安排社会实践,如学习生长发育指标测量可组织护生走进幼儿园和小学进行实践,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让护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小儿的特点,提高护生与小儿沟通能力,让护生在社会实践中亲身体验培养人文关怀品质。

5 结果

将我校2012级高职护理1-10班共630名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012级高职护理1-5班为实验班级,对五个高职护理专业班级在《儿科护理》教学中融入为期一学期的人文关怀教育,采用追踪调查问卷表统计实习医院对我校2012级高职护理十个班级的护生实习人文关怀能力的评价,共发出调查问卷表630份(实验组315份,对照组315份),收回602份(实验组305份,对照组297份),应答率96.8%和94.3%,两组护生临床实习人文关怀能力的评价结果如(表1、表2)。

6 结论

我校2012级高职护理学生临床实习人文关怀能力的评价追踪调查问卷表统计结果显示实行人文教育实验组的护生在临床实习时其人文关怀能力普遍高于未实行人文教育的对照组。通过人文关怀教育不仅提高学生理论知识能力,专业操作技术能力,还能够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及综合素质以顺利进入临床学习和工作,为临床培育出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以适应临床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发展需求。人文关怀品质的培养是长久的过程,也是潜移默化的过程,本研究只在《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时间较短,效果明显,但未来的护理专业各课程教学中都融入人文关怀教育,才能更好的强化护生的人文关怀意识,促进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的形成,才能为临床输送更多的优质护理人才,才能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

[1]林彦锋.儿科护理中的人文关怀对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的重要性[J].吉林医学,2009(02).

[2]蔡雯娟.儿科护理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及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02).

[3]郭瑜洁.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实验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4(02).

[4]安琪.培养儿科护理教学护生人文关怀理念措施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5(02).

[5]曾晓英.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05).

猜你喜欢
儿科护理儿科关怀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
圆梦儿科大联合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临床护理常见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
李发枝教授治疗儿科疑难杂症验案4则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