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相关研究

2018-01-16 23:34房贝贝
消费导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手机依赖差异大学生

房贝贝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手机使用的相关情况。方法: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使用手机较为频繁,对手机使用存在依赖。男生和女生的手机依赖程度在失控性因子、逃避性因子、低效性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级之间的手机依赖低效性因子存在差异(P<0.05)。不同专业的手机依赖程度戒断性、低效性因子存在差异(P<0.05)。家庭所在地对手机依赖的低效性存在差异(P<0.05)。

关键词:大学生 手机依赖 差异

引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手机智能化日趋明显,深受广大青年人的喜爱,尤其是以接受新鲜事物最为快速的大学生们。由于手机功能多样,携带方便,使人们和它的关系日益密切,甚至产生了病理手机使用,即手机依赖的现象,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学习。与此同时,由于高校各类不幸事故的发生,研究者们越来越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研究…发现,过度的使用手机会造成该个体社会卷入感的下降,或者主观幸福感的减少,在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就会体验到孤独感,并由此加深。孤独感是可以判断人们生活质量和人们心理健康是否健康的指标之一。那么,手机依赖是否会导致孤独感的增强?或者說,在大学生成长的四年校园生活中所产生的孤独感会不会反过来导致手机依赖的产生或者加深?目前对于这些问题的实证性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尝试在这方面做些探究,以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程度做背景,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

一、手机依赖的研究综述

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手机智能化、“互联网+”等时代发展潮流,手机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不可替代。手机不仅具备以前打电话、发短信等基础功能,现如今人们工作,出游,交往,购物全都与它息息相关。手机给人们带来的便利是不可否认的,但是过度地使用手机也确实给人们带来些负面影响。它会使我们忽略现实中与人的交流。久而久之,我们会丧失与别人交往的能力,只能借助虚拟的世界来表达情感,这都是不合理的。由于许多现实的因素,大学生拥有手机是非常普遍的,但是也同样存在手机依赖的问题。患有手机依赖的学生,会非常在意手机是否在自己身边,当发现自己没有带手机出门,或者其他原因而无法使用手机,就会出现系列不好的反应,比如心慌、失落、焦虑不安。这种现象给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困扰。国内杭州、常州地区的调查表明,首先,大学生可以说是手机使用的高频率人群,每个月生活费中,手机话费占据了相当一部分;其次,大学生几乎不分时间、场合地使用手机,比如在写作业,上课中使用手机并且以娱乐成分居多;然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程度会随着在校时间的增多而加深,甚至产生不良的生理或者心理反应;最后,绝大多数大学生会因为过度沉迷于使用手机而忽略家人和朋友。所以此次研究首先调查手机依赖的基本特点,比如大学生的手机使用年限,每天消耗在手机上的时间,使用手机的用途和使用手机的动机等基本情况。结合本次研究所使用的手机依赖指数量表的四个维度,分别包括:低效性(该因子是指过度使用手机而导致学习工作效率下降)、失控性(该因子是指个体在使用手机时长较长而不能自我约束)、戒断性(该因子是当个体指无法正常使用手机时,而出现的低落情绪)、逃避性(该因子是指个体受用手机,从而逃避孤独、焦虑等现实问题)来对大学生使用手机及依赖程度做全面的研究。根据之前的国内研究显示,手机依赖程度在性别、年级、专业、家庭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具有争议。根据陈健等人调查研究表明,不同的家庭经济情况、年级和性别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有定影响,但是家庭所在地、性格偏向和专业对手机依赖情况的影响不大。李源晖等人的研究表明,大学生过度使用手机具有普遍性,其中男生手机依赖率36.7%,女生手机依赖率22.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手机依赖的程度明显高于女生。根据刘红等人的研究表明,不同年级,性别的大学生对手机依赖倾向无明显差异,但是理科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相对较高。韦耀阳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和年级变量上差异显著。所以,本次研究重新调查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情况,探寻它在性别,专业等人口学因素上的差异。同时,也是为了使大学生个人真正意识到手机依赖的存在和它的危害性,提高自己的自制力,可以监管自己,合理使用手机,发挥手机应有的用途。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大学生发放纸质问卷300份,其中有效回收282份,有效回收率为94%。其中大一115人,大二48人,大三42人,大四77人:男生129人,女生153人:理工类139人,文史类100人,艺体类43人;城市户口138人,乡镇人口为142人。

(二)研究工具

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量表由17个项目组成,包括4个维度:低效性、失控性、戒断性和逃避性。量表采用五点计分(1表示从不、5表示总是),最终得分越高表示手机依赖倾向越明显。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7,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

(三)研究步骤

由研究人员发放问卷,采取纸笔测验获得原始数据。经过数据的初步整理后,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基本情况

根据MPAI量表的基础调查显示,大学生手机使用年限集中在六个月以上,多为五年及五年以上(约占30.9%);平均手机消费为50-100元(约占41.1%);使用最多的手机功能为用手机上网(约占73.0%);使用手机最主要的动机是人际交往(约占41.1%);平均每天使用的手机时长为4-6小时(约占34.8%)。

282名大学生手机依赖指数最低得分19分,最高得分76分,平均(39.379.73)分,男生平均(38.0991.2)分,女生平均(40.4410.13)分;高于常模男生平均(35.6311.58)分,女生(37.75 11.24)分endprint

(二)大学生手机依赖在人口变量上的差异研究

1.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性别差异

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男生和女生的手机依赖程度在失控性因子、逃避性因子、低效性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戒断性、总分上不存在差异(p>0.05)。

2.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年级差异

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不同年级之问的手机依赖低效性因子存在差异(P<0.05)。

3.大学生手机依赖的专业差异

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不同专业的手机依赖程度戒断性、低效性因子存在差异(P<0.05)。

4.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城乡差异

对不同的家庭所在地的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家庭所在地对手机依赖的低效性存在差异(P<0.05)。

四、讨论与分析

(一)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基本情况

根据MPAI量表的基础调查显示,使用最多的手机功能为用手机上网(约占73.0%);使用手机最主要的动机是人际交往(约占41.1%);平均每天使用的手机时长为4~6小时(约占34.8%)。手机智能化、便捷化,不仅给人们带来日常的便捷,但是也逐步占据了人们交往方式的虚拟化和单化。

282名大学生手机依赖指数最低得分19分,最高得分76分,不论性别,均高于常模水平,表示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逐步加重。

(二)大学生手机依赖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男生和女生的手机依赖程度在失控性因子、逃避性因子、低效性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级之问的手机依赖低效性因子存在差异(P<0.05)。不同专业的手机依赖程度戒断性、低效性因子存在差异(P<0.05)。家庭所在地对手机依赖的低效性存在差异(P<0.05)。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不完全相同。根据刘红等人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个人基本特征(性別、年级)与手机依赖倾向无密切关系,理科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相对较高,孤独感可能会增加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另外,根据李源晖等人的研究表明,手机过度使用在大学生中具有广泛性,男生手机依赖率36.7%,女生手机依赖率22.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比例明显高于女生。而在本次研究中这种结果的不致性,有两种可能性来解释。第种情况是本次的研究在抽样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使样本不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在性别,专业,年级等方面没有兼顾全面,使结果有一定的偏差;并且研究样本较小,也可能使结果不具有较强的可推广性。那么,在今后的研究中,则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但是第二种情况则表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情况已经非常普遍,无论什么年级,性别,专业的学生,都具有手机依赖的倾向。对于由于男女性别不同而带有不同的人格特点,女生在自制力方面优于男生。因此,在手机依赖失控性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在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手机已经成为大众化的电子产品。人们使用手机的机会越来越频繁,所以,如果没有很好的自控能力和对手机功能有正确认识和使用手机,则很容易形成手机依赖。

五、结论

根据该研究使用的手机依赖指数量表的筛选项目,调查结果显示,手机依赖倾向存在较为普遍。男生和女生的手机依赖程度在失控性因子、逃避性因子、低效性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级之间的手机依赖低效性因子存在差异(P<0.05)。不同专业的手机依赖程度戒断性、低效性因子存在差异(P<0.05)。家庭所在地对手机依赖的低效性存在差异(P<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手机依赖差异大学生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大学生之歌
手机依赖影响下的高职学院学风建设新途径
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芜湖市大学生手机使用与依赖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