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策略

2018-01-16 08:42张海英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民办高校

张海英

[提要] 体育场馆是高校办学条件的重要体现,是师生员工健身活动场所品质提升的需求。体育场馆的建成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建成后的效益普遍较低,这种情况是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民办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实际情况,查阅相关资料,从场馆制度的建立、提升服务人员素质、场馆多渠道宣传、采取多种营销手段、建立健身人员文化理念等方面,提升民办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为提高场馆管理和经营效益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办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1月30日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健康意识加强,对体育的需求也日益旺盛。政府和学校更加关注运动条件的改善。近些年,随着国家成功承办一系列国际大型比赛,多功能大型体育场馆在全国各地相继建成,高校体育场馆更是越加完善,功能齐全。作为高校办学必要条件,高校体育场馆为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和日常活动提供优质的运动场所和服务。但是,高校体育场馆建设费用高,收益差,回报率低等成为普遍的问题,对于没有政府资金投入的民办高校这样的问题显得格外突出。如何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体育场馆管理效率,改善经营情况,增加收益,是民办高校体育场馆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民办高校的管理特点和民办高校自身条件,从场馆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规范、提升场馆服务人员的素质、场馆多渠道宣传、采取多种营销手段、建立健身人员文化理念等方面提升民办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为师生员工及健身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提升民办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的意义

民办高校体育场馆作为高校教学资源的一部分,为教职工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师生员工身心健康发展了提供保障。高校体育场馆的优劣也是衡量办学条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体育发展的需要。民办高校体育场馆应该明确立足点和发展方向,提升体育场馆管理效率。

(一)提升民办体育场馆管理效率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对高校体育场馆的要求,体育场馆要为社会开放,提供有偿和免费服务,满足人民强身健体、改善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需要。人民对健身、运动场所的要求都是从基本的活动身体的追求开始的。在逐步提高的基础上,对健身环境,体育场馆管理水平和基本设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满足人民运动需求,提升体育场馆的管理效率,民办高校应该朝着管理水平高、服务质量好、社会信誉好的方向发展,以期赢得大众的认可,提高知名度。

(二)提升民办体育场馆管理效率是体育发展的需要。体育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只有不断提高人的发展,才能促进高校体育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高校体育管理的任务就是对人的服务,对人的发展服务。通过对体育场馆的管理,为教职工、学生及健身爱好者提供环境整洁、文明安全、舒适方便的健身、学习、娱乐环境,带动了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和文体活动的开展。同时,也促进高校体育场馆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使用价值。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也为师生、员工、健身爱好者提供更完备的现代化场馆设施,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体育场馆通过承办赛事、举办大型活动提高民办学校的知名度和信誉度,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实力指数。

(三)提升民办体育场馆管理效率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体育在增强人民体育、服务社会民生、助力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体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完全有条件和潜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体育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将不断增强。体育场馆的开发利用是一个体育产业的发展。高校体育应积极参与进来,促进体育市场的培养。为师生及大众提供一個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环境舒适的学习、健身、娱乐的平台,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

二、民办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现状

(一)民办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优势。随着教育的发展,国内国际教育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高校之间竞争更加激烈。民办高校的发展,更是举步维艰。如何建立自己的品牌,获得较高的声誉和知名度成为高校间越来越关注的焦点。民办高校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硬件资源教学环境的提升,加强自身的竞争实力。高校体育场馆是高校体育资源的组成部分,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标志。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得好坏直接反映高校体育的整体面貌和管理水平。民办高校重视体育场馆管理,管理体制科学、合理、先进完备,保证了民办高校体育管理正常运行和质量的提升。

(二)民办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劣势。民办高校体育馆目前的管理模式大多采取后勤管理和体育教学部管理的模式。后勤人员的管理存在不是专业的体育场地管理人员,对专业知识不了解,容易出现管理偏颇的情况;而体育教学部的管理人员,多数有很重的教科研任务,一人多职,很难有精力和体力去全身心投入管理当中;另外,体育场馆的经营也需要专业的知识,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这样的能力。聘请体育场馆管理的专业团队在民办高校很难实现。这就阻碍了体育场馆的管理和发展,如何找到途径,就现有的资源改善和提升民办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提升民办高校体育场馆效益的策略

(一)制定科学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场馆管理制定是保证体育场馆运行的基本条件。规范场馆管理包括设施管理、卫生管理、服装管理、运营管理、人员管理等。设施管理制度的建立,能够保证运动的安全性和设施使用的寿命;卫生管理能够保证整洁舒适的运动环境;服装管理制度能够保证运动安全的基本上,保证体育场地的清洁,减少破坏和损耗;运营管理制度的建立保证了运营的科学化,场地的合理利用和最大效益;人员管理制度的建立既保证服务人员素质又保证运动人员的安全,建立有责任心、有担当、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和谐氛围。体育场馆管理应各项管理都需要做出清晰明确的要求和指标,为提升体育场馆效率建立基本的保障。endprint

(二)提高体育场馆服务人员素质。体育场馆是服务部门,对场馆经营者来说,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就必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体育场馆服务专业团队。团队的形成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科学专业的培训,培训项目主要包括体育场馆管理业务方面、服饰、举止行为和语言沟通等。民办高校人员的服务意识普遍比较好,但是需要专职人员来从事体育场馆的管理,体现专业人士的特点,更加科学完备,进入体育场馆能够给运动和健身人士带来身心的享受和素质的提升。

(三)采取多渠道宣传,吸引体育消费者。民办高校体育场馆在担任日常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体育活动的基础上,要吸引更多的健身爱好者参与到体育场馆管理中。采取多渠道宣传平台,吸引体育消费者。首先,健身爱好者充分体验和参与到体育场馆中,能够加强交流,起到宣传的作用;其次,可以建立体育场馆微信公众平台,加强自身的服务,为消费者提供科学的健身咨询和体育活动的最新情况,促进体育场馆的发展;再次,组织各种活动和比赛,提高知名度,吸引体育消费者的加入;最后,根据社会体育项目的发展情况和健身者需求,有目的开放和组织体育活动和比赛,促进活动的开展。体育场馆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使得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形成良性循环。

(四)根据消费需要,采取多种营销策略。民办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首先要定位的就是他的消费人群主要是校内师生,其次是为社会人员提供的场地租赁费用。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是经营管理的前提,在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经营中,采用灵活办法收取费用。第一,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对校内教职员工和师生采取最优惠措施,对社会组织和团体制定另外的收费标准;第二,根据场地使用率情况,在开放时间上,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工作日周一到周五和周末收费标准不同;白天和晚上收费标准不同;第三,根据运动人数多少,时间长短,制定不同的优惠标准。另外,体育场馆经营应积极推行月票、季票和年票等,建立会员制,这样能够对消费者的特点进行分析和科学的总结,并有助于长期与消费者保持联系,从而获得稳定的客源。总之,在体育场馆经营策略上既要做到收费标准合情、合理、灵活多变,又要使体育场馆资源使用达到最大化。

(五)建立健身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加强体育场馆文化理念的宣传,营造出“我健身、我爱馆”的理念,促进健身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也进一步营造出健身场馆氛围的融洽和主人翁意识,相互发展,良性循环。健身人员维护场馆的日常使用,既保证了场地器材使用寿命的延长,也保证了健身人员的运动安全,为体育场馆设施的长久发展共同努力。

总之,民办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涉及面广,问题较多,要想有一个实质性的突破,在以上提出的策略基础上,更需要民办高校领导的充分重视,拓新民办高校体育教育观念,开放思想,勇于创新和实践,加强校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体育基础设施方面积极探索挖掘人才素质潜力,提高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寻找出适合民办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经营的特色发展之路。

主要参考文献:

[1]殷亮.黑龙江省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的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2.

[2]胡邦晖.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3]丁方凯.辽宁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运作管理方式探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4.

[4]施静远.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服务于全民健身的现状与对策[D].成都體育学院,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民办高校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体育场馆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法与应用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体育场馆运作与创收探究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体育:室内体育场馆空气质量标准年内实施
地方立法保障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