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再认识及其启示

2018-01-16 11:27刘亚嘉
科技视界 2018年27期
关键词:双元制职业教育德国

刘亚嘉

【摘 要】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著名的“双元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经过几十年的蓬勃发展,其理论和实践都已趋于成熟,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为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也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启示。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9.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7-0190-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7.087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成功,成为自二战后德国经济迅速崛起的强大动力和秘密武器,实现了“德国制造”品牌的教育价值。通过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零距离”的认识和了解,让我对德国职业教育和跻身世界前列的德国企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1 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再认识

1.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势

德國“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势在于它的体制设定,具体体现为“企业主导、社会参与、民众认可”。

企业主导,保障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它是“双元制”职业教育顺利进行的前提。企业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两个主体中,企业主导,学校辅助;两类教学内容中,企业传授技能,学校教授知识;两重身份中,先是学徒,后是学生。

社会参与,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关键,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介于企业和职业学校之间的是各类非政府组织,如各行业学会,负责职业教育的组织、协调、考试等事宜。德国政府将这些组织的职能和职责明确写入职业教育法中,这样做的好处是协调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关系,调动社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民众认可,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基础,德国社会比较尊重个人的自主选择,公平看待各行各业,没有行业歧视,没有贵贱之分,父母尊重子女的选择,愿意将子女送入职业学校接受教育。另一方面,在德国,职业间收入、地位的差距较小,促使德国民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

1.2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

1.2.1 具备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

德意志联邦早在1969年就颁布了第一部关于职业教育的法律——《联邦职业教育法》,随后联邦和地方又陆续颁布了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在1981年颁布的配套法律——《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中明文规定了相关职业教育的条款,2005年又进一步明确了参与主体的责任和义务。规定了私人企业、行业协会、学校、政府作为主体参与联邦的职业教育,并对参与企业的职业教育职责、培训学校、机构和相关培训者的资质、相关培训合同的签订、考试委员会的职责、考试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等各方面都作了全面细致的规定。此外各州及行业协会都有相应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这些联邦和州的法律法规为发展“双元制”模式的职业教育保驾护航。

1.2.2 “双元制”和企业的相互依赖

企业是职业教育的主体,企业培训是双元制的核心环节,没有企业作为支撑,双元制难以取得成功,因此,双元制和企业是一种共存和双赢的关系。

企业作为“双元制”的主要培训场所,必须受到《联邦职业教育法》的约束,企业根据发展的需要必须接受“学生”,年轻人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之前必须依据自己的兴趣所向找到相应的企业,在接受个性心理和倾向测试及职业适配度测试后,被企业接受的青年人必须与企业签订《职业教育合同》,因此,青年人首先是“学徒”身份,有了这一身份,才能进入相应的“双元制”教育学校学习,进而才有第二重身份“学生”。企业提供学生的生活津贴,规定学习内容,提供学生进行相关工作过程的职业能力的培训。

学校作为“双元制”的主要学习场所,必须遵循《职业教育条例》及配套的框架教育计划,传授与职业实践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让学生获得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实现对企业学习必要的系统性补充。

1.2.3 行业协会的监管和考核

德国的每个行业都有属于自己的行业协会,在国家层面上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行业协会法》。行业协会负责参与职业教育的培训机构的资格认证,以及对这些机构的实地考察,监督企业对学生在其工作过程中的职业能力培训的规范,从而保证职业教育中企业实地培训的质量;另一方面,行业协会负责对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所培训的学生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并给考试通过的学生颁发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2 德国的企业文化

德国人创立以“双元制”为标志的职业教育体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德国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即追求实用、尊重权威、注重技能、理性严谨、强调规范、追求职业价值,这种文化价值观在德国企业中尤为突出,也由此形成了德国企业特有的企业文化。

德国人历来注重产品的实用和性能质量,德国制造的产品厚重结实、坚固耐用、不求华丽,由此形成德国企业的实用主义的大众文化。

德国的机械设备和产品加工工艺以结构合理、加工紧密、性能优良、质量上乘而享誉全球,这种声誉长久不衰的原因得益于德国企业一贯坚持并形成的传统的严谨规范和务实高效的企业管理理念。由此形成德国企业的严谨规范的习俗文化。

德国素有“工匠王国”之美誉,德意志民族自古就有崇尚手工制作、注重技能的传统。在德国,无论什么职业和职位,他们对所从事职业的技能总是倾注很大的精力,并且代代传承下去,由此形成德国推崇技能的传统文化。

此外,德国人很重视生态文化,注重维护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德国民众把绿色节能看成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他们认为国家资源是有限的。在德国大街上,随处可见德国民众喜欢以骑自行车代步;生活垃圾至少细分为四类(生态垃圾、化学垃圾、可回收垃圾、普通垃圾)。在我们参观的宝马莱比锡工厂就可见一斑:大门口可见4个风力发电设备,整个工厂所用电能全部由它们来提供;宝马i8整车的95%是可以回收的,包括生产环节中的边角料;内饰中尽量采用再生材料(如用再生饮料瓶制成的超轻塑料)及由橄榄叶提取物精心鞣制的真皮材质等。德国的汽车企业重视通过技术创新来开发绿色环保汽车产品,通过“绿色浪潮”提高企业产品的生态含量,减少对大自然环境的影响。

3 几点启示

3.1 要充分认识职业导向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的导向预备教育很重要,在德国,导向教育介入得很早,学生从小就进行动手能力、生活能力的培养,让其对某个领域产生兴趣。而在中学阶段更有让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机会,让学生了解这个行业是干什么的。在到职业学校就读之前,学生必须先根据自己喜欢的专业找到相关的企业,再通过测试,和企业签订协议后才能到职业学校就读。这就从源头上解决了学生的兴趣问题。

对比中国职业教育,重心是强调出口,招进什么样的学生,学生对所选专业喜欢不喜欢,没有人关注,选择什么专业也不是根据学生的喜好,更多的是盲从,什么专业就业好就选择什么专业,这样的后果就是学生对专业的兴趣缺乏,专业基础薄弱,导致就业的时候漫无目的,专业不对口在所难免。

3.2 准确定位职业技能竞赛的锦标导向

德国的“工匠王国”之誉不是靠少数几个能工巧匠就能支撑的,而是由各行各业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技术精湛、态度务实、敬业忠诚的技术工人来支撑的。德国职业教育追求的不是“独树一帜”,而是“遍地开花”,学生从职业学校毕业必须拿到两张证书,一张是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一张是由工商会或行会颁发的技术工人职业培训证书。再观我们的职业学校,现在大兴搞竞赛,拼技能,当然是好事,但这种导向、排名不具普遍性。学生在竞赛中拿到奖牌从经营角度对学校的声誉有一定的宣传作用,但从职业教育的角度奖牌并不能代表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几人得奖,结果有可能十几到几十个学生得不到实训机会。因此,按照“工匠精神”的标准,我们必须提高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纯金度”,这也是普通工匠要守住的行业标准。

3.3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促使政府、企业、行业、学校的有序联动

职业教育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使职业教育良性循环,政府应该建立职业教育支持性政策体系,约束企业和学校主动合作,将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列入法律法规之中。企业有义务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制定、课程改革、教学条件建设以及师资建设等等,职业院校也有权利享受企业的训练场地和技术支持,也有义务参与企业相关的社会培训。要发挥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守好职业资格证书的门槛和含金量,保证向社会输送的是合格的生力军。要重新定位政府、企业、行业、学校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关系、责任和义务,保障职业教育稳健、良性、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再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3).

[2]崔岩.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J].中國职业技术教育,2014(27).

猜你喜欢
双元制职业教育德国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