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岭南(连载四十)

2018-01-17 13:42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李磊
海洋与渔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大哥将军叔叔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 李磊/文

杨仆郁闷不乐地说:“话虽是这样说,可你们也见到了,由于我指挥不当,造成我军出师不利,首战即损兵折将,且至今还未能找到决胜的良策。这又如何是好。”

司马校尉应道:“杨将军,这可不能怨你,只怪吕望这叛贼太过狡猾,本来关前空间就狭小,不利我大军展开,而吕望这劣贼,就是坚守不出战,以坚城利器消耗我军实力,我又无法拓展作战空间,下一步作战还真不知将如何应对。”

孔智插话道:“我倒是觉得,杨将军自责的有理。白天的攻城确有些操之过急。如此这番蛮干正中吕望这劣贼下怀。看来今后的进攻还得仔细斟酌,切不可再上吕望当,而害的我军损兵折将。”

杨仆问道:“孔校尉,你来说说,就这么个小关,我数万大军,在此就无法逾越,这让我有什么脸面向朝廷交代。”

孔校尉宽慰道:“横浦关因其艰险,平时也就驻有百余人而已,此时南越国叛乱,为防御我军攻伐,增加兵力也不过千人。但此关设于悬崖峭壁之间,易守难攻,叛将吕望深知这一点,以其微弱兵力实在难以与我数万大军抗衡。于是采取闭关不出的计策,我虽大军数万,但在此险关前的曲径小道上,兵力实在无法展开,只能依次递进,每次真正能投入作战的一线兵力,均不足百余人。于是叛贼坚守不出,待我攻城,以逸待劳,逐次消耗,以此来最终瓦解我军斗志”。

杨仆道:“言之有理。但依孔校尉之见,明日将如何组织有效地进攻呢?”

孔智道:“只可诱其出城决战,不可轻言强攻。”

杨仆郁闷地叹道:“诱其出战,谈何容易。”

孔智也无可奈何地解释说:“我也知道这样很难,但当今也唯有此招,别无它途。盲目强攻除增加伤亡之外,再无其他利处。将军明日攻城切记要慎重,只能见机行事,不可凭意气用事。”

杨仆感叹地说:“多谢指点,本将军明日一定谨慎处事。两位尽可放心。时间不早了,大家还是早点回营帐休息,以好明日有足够精力作战。也请两位明日战时多注意观察,看看能否找到有何破敌之策。”

孔智说:“杨将军尽可放心,我等遵命照办就是,”言毕,与司马苏弘退出营帐。

几日来,两军一直战战停停,大汉军夺关之战丝毫不见进展。使得楼船将军杨仆,忧心忡忡,茶饭不思。双方相持月余之后,战事依然毫无进展。至此两军所存粮秣有限,于是将免战牌搞搞挂起,各自先忙着战勤补给。

横浦关南麓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走着长长的一队役夫,在士兵的押送下,正肩挑背驮着军粮,艰难地沿着山路向横浦关行进。队伍中一位面貌姣好地少年,不时停下脚步,擦去脸上不时沁出的汗水,向着一望无际的山脉望去,心中盘算着何时才能走完这曲折盘旋,望不见尽头的山路。这时一个中年汉子从后面赶了上来:“兰儿,累了吧。来,背不动少背些。叔叔帮你背一点。”

兰儿躲开了叔叔的帮忙说:“不用,叔叔我能背动,我只是想多看一下者山川景色。”

叔叔无奈地摇摇头说:“这孩子,凡事就是要强。”

一会,驮粮队伍来到一处关卡前,队伍停下来休息。这时有的喝水,有的嚼着干粮,唯独这少年毫不知疲倦地在一边玩耍。一会他来到执勤士卒面前问道:“大哥,这山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何要把这么多粮食往这里送。”

士兵看着这好似无知一般的少年解释说:“兄弟,你年纪小不懂这些事,山上正在打仗很危险。听大哥的,送完粮马上下山,山上可没什么好玩的。”

少年依旧纠缠着问道:“打仗,那不很好玩吗。大哥,谁和谁打呀。”

士兵答:“兄弟真幼稚,打仗有啥好玩的。听说汉朝皇帝派了一位姓杨的将军带来好几万大军来攻打山关,打了一个多月,都没能打下来。这不,粮食不够了,不是让你们往上送粮来了吗。

少年若有所思地问:“姓杨的将军,叫杨什么呀。”

士兵不耐烦地回答道:“你这位小兄弟真难缠,听说是什么楼船将军杨仆,你又不认识,打听那么多干什么。”

少年忙说:“对不起,大哥我只是随便问问。”说完之后转身向送粮的队伍中走去。

少年心事重重地回到叔叔身旁,看着去时兴高采烈,回时忧心忡忡的少年,叔叔关心地问:“兰儿,遇上什么不开心地事了,如此地不开心。”

少年忙道:“没什么叔叔,你看别人已经上路了,我们也赶紧走吧。”

送粮的队伍到达横浦关时,已近黄昏时分,关卡士兵验过物资后,队伍即进入关内进行交接。夜间役夫们被安排在临时帐篷中休息。入夜,劳累了一天的役夫们很快就进入梦乡,只有少年辗转覆辙,久久难以入眠。叔叔关切地道:“兰儿,明日还要下山,快睡吧。”少年没有回答。夜深人静之时,周围的人均已入睡,这时少年悄悄地地起床,换上夜行衣,背上早已准备好的绳索,轻轻地打开门,潜入茫茫的黑夜之中。借助营中昏暗的灯火,沿着蜿蜒的小径上山之路,慢慢地向关前城墙根下摸去。

到了城墙下后,少年颇为老到地将右耳贴在城墙上,静静地听了一会,觉得城头上及周围毫无声息,便将绳索系着的锚爪一头轻轻地向城头抛去,锚爪扣住了城墙墙头。他用力拽了拽,觉得牢固了,便攀绳徐徐而上。将接近城头时他探出头来向两边扫了一眼,远处昏暗的灯光下,一队巡夜的士兵正慢慢向这边走来。于是立即下滑一尺,将脑袋低了下来,屏住呼吸。脚步声由远至近,再又由近到远,直到慢慢地消失之后,这才轻轻地嘘了口气。于是再次探出脑袋,细细观察一会,觉得已经安全了,这时才爬上城头。

上了城头,蹲在内墙脚下,向四处仔细打量了一番,只见内墙一侧到处都堆满了檑木和石块,大的须两三人才能搬的起来,小者则遍地皆是。看后,少年这才暗暗庆幸,好在有这些砖石檑木的遮挡,否则一旦被巡夜士兵发现,一切可都前功尽弃了。

少年这时已来不及多想,迅速地跳跃着奔向城头的另一侧,扣好锚爪顺着绳索溜下城去。好在一切顺利,落地后借助城头微弱的烛光照射,慢慢地向山下摸去。走了一阵,离关越来越远,正当其暗自庆幸之时,突然被潜伏的哨兵,摁倒在地,捆绑了起来。

汉军军营中军帐中,杨仆正在挑灯夜读,忽然左眼皮莫名其妙的跳了几下,接着烛光又晃了晃。杨仆抬起头来,看看门窗都紧紧地关闭着,心存蹊跷,觉得似乎有事要发生,便警觉地立起身来,快步向门口走去。打开帐门,恰好潜伏的哨兵押着黑衣少年赶到。报告说:“启禀将军,我等在潜伏时,捕获一名南越国密探,可他口口声声说要见将军您,我们只好将他押送来此,请将军发落。”

已多日因战事不顺,而显得愁思难解的杨仆将军,此时见到被捕获到对方的密探,觉得也许能发现些什么秘密,便顿时有些兴奋起来,即喝到:“快将其押进帐来,待我细细盘问。”

杨仆回到几案后坐下后,面对跪在几案前的黑衣人和蔼地说:“来客能否抬起头来。”

黑衣少年抬起头来,明亮而美丽的眼眸中突然闪出兴奋的光芒,脱口而出:“果然是你。”

杨仆见到这一张年轻俊秀,似曾相识的面容和对方突然的发问,顿时有所发懵,半响才回过神来,想起应该问些什么,便问道:“来者何人,因何到此。快快道来。”

黑衣少年回道:“敢问杨大哥,能否单独面谈。”见对方直称自己大哥,杨仆觉得此事有些来历,连忙屏退左右。黑衣少年见其他人员离开后,这才微笑地扬起头来,右手轻轻地揭开紧裹在头上的黑色头巾,瞬时,一头飘逸的秀发散落开来。

杨仆惊呼:“兰儿,原来是你,惭愧、惭愧,其实我早就应该想到是你。”

兰儿顽皮地嘲笑道:“怎么,杨大哥好像不欢迎啊!”

杨仆忙道:“岂敢、岂敢,没有兰儿相助,我等也无法将南越国情况了解的如此细致。只不知兰儿因何来此。”

兰儿磊落大方地说:“兰儿无所追求,只是想随大哥从军,驰骋疆场。”

杨仆这时倒是有些为难地所:“这、这倒有些不妥。”

兰儿坚定地说:“如大哥不愿收留,小妹这就离去,是死是活,绝不拖累大哥。”说罢,转身就要离去。

杨仆连忙拦阻道:“兰儿不必急躁,夜色深沉,下山多有危险,不妨先见见几位朋友,再商量一下不迟。”兰儿见杨仆还是这样关心自己,心中暗暗得意,便故作生气状,将头扭向一侧,挣扎了几下,索性停下了向门外迈出的脚步。

见兰儿不再言语,杨仆忙令传令兵去请司马苏弘和孔智两位校尉。为给两位带来突如其来的惊喜,便劝兰儿从新装扮起来。稍顷,司马苏弘、孔智来到帐中,见到一身夜行装扮的兰儿,少年英俊,似曾相识,又想不起何处见过。一时到也显得目瞪口呆。望着两位傻气十足的样子,杨仆笑了起来,说:“两位再仔细看看,想想大家在那里见过。”

这时孔智恍然大悟地说:“来者莫非是兰儿。”

兰儿忙施礼道:“在下正是兰儿。多谢孔大哥还记着小女子。”

孔智不解地问:“兰儿因何如此装扮,又是深夜至此。”

兰儿略显哀伤地说:“一言难尽。”

杨仆知其中定有什么故事,便解围地说:“兰儿一路劳顿,一定很疲乏,大家不妨先坐下,再慢慢细聊。”

安排大家就坐后,又分别为各位上了茶。这时杨仆才关切地问:“兰儿深夜到此,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变故,大家都是熟人,兰儿不妨慢慢讲来。

猜你喜欢
大哥将军叔叔
我家的“将军”
长腿叔叔的三次长高
为什么不能蒙着头睡觉?
将军
济公传
将军驾到
憋出内伤
气死的鱼
大哥
将军完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