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大难”问题有了解决方案

2018-01-17 14:24朱隽
农业知识 2018年13期
关键词:老大难大操大办德州市

农村如厕将不再是痛苦记忆

“冬天四壁漏风,夏天蚊蝇成群。”不少农村群众提及家里的厕所,大脑里就不由自主地浮现这样的尴尬场景。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其中包括坚持不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大力开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粪污治理,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努力补齐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山东省阳信县商店镇西吕村村民吕东祥已告别了院外的露天旱厕,一家三口人足不出户就可用上全封闭的冲水式厕所。2017年,山东省农村厕所改造449万户,完成年度任务的150%,淄博市、滨州市整建制完成改厕,新增24个县市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

拒绝“大操大办” 红白事不再成负担

“娶一个新娘,吃掉半年粮。”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生子升学,“大操大办”在部分农村地区依然存在。一顿宴请下来,不仅请客的人家里开销巨大,被宴请的人也背上沉重负担。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

在山东省惠民县等地一些农村地区,在村规民约等制度约束下,以及红白理事会的引导下,红白事正越来越简朴,群众负担越来越轻。

进城后宅基地不再是“后顾之忧”

人进城了,破败房屋下的宅基地会不会被村里没收?如何依靠农村土地增加财产性收入?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各地农民工进城务工并在城市有了长期稳定的工作,但留下的宅基地如何处置,权益是否受到保护,成为他们的“后顾之忧”。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随着后期相关政策出台,宅基地流转、交易行为将得到规范,农村各种要素将进一步激活。同时,宅基地对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说“不”,也可防止一些不良做法进入农村。

乡风乡貌乡土人才都要留得住

“乡村虽好,人才难留。”不少基层干部都有这样的感慨。人才不足,已成为农村地区发展的一大瓶颈。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在山东省德州市,一些村内闲置的集体用房已粉刷一新,用于解决农技人员的住宿问题,被科技人才亲切称为“乡村人才公寓”。

因为有了“乡村人才公寓”,在德州市齐河县胡官屯镇纸坊村,“农科驿站”站长张博已经完全习惯了随时有农户来敲门咨询的生活。截至目前,德州市“乡村人才公寓”已达到228处、830多套,吸引了340多名农技专家、农技人才到田间地头服务。

猜你喜欢
老大难大操大办德州市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少年闰土 教学设计
破解涉农用电“老大难”
移风易俗树节俭新风
长洲水利枢纽:从“老大难”到“零滞航”
狠刹大操大办风
平凡的岗位 非凡的业绩——记德州市关工委名誉主任蔚立臻
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