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的特征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8-01-17 16:18杨阳,李燕凌
农业知识 2018年48期
关键词:保险制度政策性补贴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试办农业保险,2002年12月28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46条规定:“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首次确立了我国建立农业保险制度的目标。截至2017年,农民共获得灾后理赔资金1592.7亿元,农业保险对于帮助农民迅速恢复灾后农业生产、稳定农业生产,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农业保险的基本特征

(一)农业保险是政府推动志在稳定农业生产的保险。农业保险是以保险公司市场化经营为依托,政府通过保费补贴等政策扶持,对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险。鉴于农业生产的弱质性,自然灾害发生时,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农业,这种影响一般是非间断的、短时间内不会消失的、无法逆转的。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农作物生产将受到严重损害,轻则降低粮食产量,重则农作物歉收。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大多只能由农民自己承担,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是稳定农业生产的最佳举措。

(二)农业保险是减轻农民交费负担的保险。为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国家自2004年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时,就出台了各级财政保费补贴方案。随着保费补贴力度不断加大,根据财政部有关规定,对于中央财政保费补贴的险种,中央、省、市、县四级承担其保费的80%,农户自担20%。据统计,自2008~2017年各级政府对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共计1725.6亿元。

(三)农业保险是不以盈利为首要目的保险。我国目前推行的农业保险是由政府发动组织的,旨在保护和扶持我国农业的一个公益性保险产品,属于“准公共产品”范畴,具有公益性、普惠性、技术性等特殊性。公益性,是指农业保险以实施贯彻政府政策为首要目标,有着明确的公共利益取向,必须坚持微利的原则。普惠性,是指农业保险是国家推出的一项具有广泛普及性的强农惠农工程,要最大限度地惠及千家万户和每一个农民。技术性,是指农业保险标的具有单位价值小、分布范围广、受多重风险制约、保险价值确定难、专业技术性强等特点,承保和理赔过程相当复杂,要求高效高质服务和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四)农业保险是政府主导,保险公司承办的农业保险。农业保险推进的基本原则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政府引导。农业保险具有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的“两高一低”特征,完全按照商业化模式运作,必然会出现“市场失灵”。需要政府通过必要的财政优惠政策给予引导和扶持,提高农业保险参与率。市场运作。以保险公司的市场化经营为依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逐步构建市场化的农业生产风险保障体系。自主自愿。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保险公司、地方财政部门等各方的参与都要坚持自主自愿。协同推进。农业保险是一个系统工程,单纯依靠保险公司或某一个部门是不可能做好的。需要财政、农业、林业、保险监管等有关单位按照各级政府的要求和职能分工,共同把农业保险补贴政策落到实处。

二、农业保险未来的发展趋势

主要从农业保险法制化、政府扶持制度化、风险转移多元化、保障体系全面化四个方面就行阐述。

(一)农业保险法制化。为给农业保险保驾护航,世界上很多国家用法律制度的形式来规范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未来我国会加快农业保险的法制建设,用法律的形式明确农业保险的地位,促进农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二)政府扶持制度化。《农业保险条例》第三条规定,“国家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在这种制度模式下,未来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会进一步提高,并将与其他优惠政策关联起来,鼓励农户主动参与投保。

(三)风险转移多元化。根据农业经济发展状况费率水平将进一步完善,扩大农业保险承保范围。建立大灾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农业风险分散机制,创立农业再保险体系,对农业巨灾风险造成的损失进行有效的分摊和转移。

(四)保障体系全面化。保险品种将涵盖关系国计民生和粮食、生态安全的主要大宗农产品,特别是对粮食作物(小麦、水稻),将来纳入国家强制性保险的可能性较大。同时,指数型农业保险、目标价格保险、收入保险、农业保险和信贷互相联动的“保险+信贷”产品等将大量增设,保险产品不断创新,满足不同农户对保险的需求。

猜你喜欢
保险制度政策性补贴
山西首个政策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入保险落地
2022-2024 年广东省政策性渔业保险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罗克辛刑事政策性刑法体系批判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
“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成立旨在开展政策性、前瞻性研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研究与国外保险制度借鉴
存款保险制度破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