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以船为家”

2018-01-17 21:31海洋与渔业廖静
海洋与渔业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安居工程番禺区房租

■ 文|《海洋与渔业》记者 廖静

广州番禺渔民整批上岸住上电梯楼房

从2016年起,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东星村39岁渔民麦满强终于不用住在船上了,与父母和弟弟一起住上了窗明几净的电梯楼房。“这一套6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每个月房租大概 470元,加上管理费用600来块钱。上岸安居后,我不再出海捕鱼,在村里帮忙做点事情。”麦满强对目前的幸福生活表现出由衷的喜悦。

据悉,番禺区共有 97户以船为家的渔户。如今,通过番禺区实施的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安置 2户,城镇保障房安置(选择租住政府公租房“清怡居”项目)32户,货币化购买安置 6户,通过继承祖屋、与父母共住等其他途径自主解决住房问题57户,全区渔民全部实现上岸居住。

番禺区将石楼镇 2012年动工建设的清怡居项目作为“渔民上岸”安居工程,购买了其中 82套 60m2左右的房源作为公租房,落实“渔民上岸”。2016年8月11日下午,32户以船为家的渔民正式办理入住手续。他们是选择租住公租房的一批,房租只需按市场租金的一半计收。

时隔两年多,即2018年11月7日,《海洋与渔业》记者走访了这批入住“渔民上岸”安居工程的渔户们,了解渔民们的安居故事。

安居房——清怡居小区位于石楼镇中心城区,距离渔村不到 2公里,周围楼盘林立,安居楼盘高达17层,跟周围商品房无异;小区内凉亭植被都已经较为完善。可以称得上,交通便利、区位优越。

住在麦满强对门的是梁锐全的四口渔民之家。渔民梁锐全告诉记者,她家里有一艘十几米的船,之前一家人住在船上,如今,家里的小孩 10岁,婆婆 60多岁,2016年搬进政府安居工程的新房,小孩则在附近四十分钟自行车程的莲花山小学入读,但她和老公还是以出海捕鱼为生。因为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们,没办法上岸找到满意的工作。

走访中,记者遇到了一家 2018年上半年入住的渔户。渔民陈伙妹谈到,她有两个女儿,都已经大专毕业,其中的姐姐已经嫁人,现在小妹在家,也是在公司上班。她家一艘11.8米的船,因为她老伴身体不好,如今只能空闲着,靠一些油补补贴家用。以前他们一家住在爷爷在渔村的祖屋内。如今,政府部门实施了这个安居工程,家里没有房产的他们迅速通过了申请,如今也住进了崭新的楼房。

据番禺区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政府对渔业生产的大力扶持,渔民上岸以后依然从事渔业生产,他们还可以借助渔船获得一定的补助,因此在不到渔船使用年限的情况下渔民一般不会放弃渔船。

记者了解到,番禺区多年来积极落实国家对渔民的惠民政策。根据 2018年的补贴标准,以渔船主机功率44.1千瓦的拖网小船为例,每年国家补助约3.13万元;若渔船主机功率为130.38千瓦拖网船,每年国家补助则大约9.93万元。

记者从他们入住的签订合同上看到,目前签订的是 3年的期限。番禺区政府公布的渔民上岸实施方案中提到,每两年由区住房保障部门会同区农业部门以及石楼镇政府,对租房人的自有房产进行审核;如已有自住产权的住房,则须退出租住的保障房,暂时无法退出的,房租按市场租金计收。这意味着,政府部门将一直为这批渔民提供公租房,直到他们有能力购买房产为止。

猜你喜欢
安居工程番禺区房租
光彩安居工程 点亮幸福之光
安居乐业逢幸事 喜迁新居过大年——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构建“安居工程”实现城乡扶贫一体化
某市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广州市番禺区钟村第二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前锋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番禺区钟村第二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番禺区南雅学校作品集
防范未然 “稳房价”更要“稳房租”
买不如租
提前交房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