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时代的深圳答卷
——始终把质量强市作为城市发展的长远重大战略

2018-01-17 08:10◆黄敏/
上海质量 2017年12期
关键词:深圳标准质量

◆黄 敏/ 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质量工作空前重视,多次对质量工作作出指示。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站考察深圳时强调,中国不仅需要发展速度,更需要发展质量。2014年在河南考察时,习总书记提出了“三个转变”——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在2016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明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要求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切实把我国推向‘质量时代’”。“质量时代”的提出,为深圳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指明了方向。

“质量时代”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是城市因质量而兴盛、国家因质量而强盛

的时代。近年来,深圳始终把质量强市作为城市发展的长远重大战略,在深圳速度基础上,坚持不懈打造深圳质量,努力探索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我国全面迈入“质量时代”、建设质量强国贡献深圳力量。

一、深圳为什么要选择“质量强市”之路

(一)深圳承担的使命和责任决定了深圳必须走“质量强市”之路。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试验田,处在彰显“四个自信”、提供“中国方案”的“第一方阵”。在我国全面迈向“质量时代”的新的历史时期,率先打造“质量强市”,为质量强国建设探路,是总书记对深圳的殷切期望,是深圳新时期的重要使命。

(二)深圳发展的基础和阶段决定了深圳应当走“质量强市”之路。深圳人均GDP已超过2.5万美元。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超过1.3万美元时,将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从比速度、比规模,进入比质量、比可持续的崭新阶段。特区成立的前30年,深圳经济平均增速达25.6%,一直以“深圳速度”领跑,到2008年,深圳GDP增速下降为12.1%,2009年下降至10.9%,同期国家GDP增速分别为9%、9.2%,速度优势不复存在。“速度兴市”的时代已经过去,“质量强市”的时代已经到来。

(三)深圳的短板和软肋决定了深圳只能走“质量强市”之路。30多年的高速发展,深圳的资源、能源、土地、环境承载力已到极限。比如,深圳总面积为1991平方公里(不含深汕特别合作区),其中可建设用地976平方公里,“十一五”末已用918平方公里。若单位GDP用地不变,“十二五”期末,需要1689平方公里,将远远超过土地资源的供给能力。再比如,深圳水资源总量是22亿立方米。2010年,深圳GDP约为9500亿,水耗已经超过19亿立方米。2016年,深圳GDP达到1.95万亿,如果按照2010年的水耗,需要近39亿立方米,将大大超出供应总量。深圳必须以质量先行赢得发展主动。

二、深圳“质量强市”之路的五个路标

路标之一:理念——质量强市建设的指南。质量,必须成为一种执念、一种坚守、一种自觉、一种文化,才能指引质量强市建设。2010年10月,在特区成立3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深圳首次提出要加快实现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跨越。2011年,提出把“深圳质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新标杆。2012年,提出“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的总要求。2013年,将“质量成就未来”作为城市质量精神。2014年,提出打造“深圳标准”。2015年,提出标准、质量、品牌、信誉“四位一体”建设。2016年,提出将“创新驱动发展、质量成就未来”作为新时期价值追求。2017年,首次提出把质量强市作为城市发展的长远重大战略。深圳正在一步一个脚印,让质量理念固化为意识,内化为自觉,转化为行动。

路标之二:规划——质量强市建设的引领。抓质量必须“一张蓝图抓到底”,持续发力、久久为功。2010年11月30日,深圳发布《关于开展质量强市活动的实施意见》,率先在全国开展质量强市建设。2011年9月6日,出台《关于创造深圳质量的行动计划的通知》,首次提出实施经济、社会、城市、生态、文化发展和政府服务等“六大质量提升行动”。2011年11月4日,出台《深圳市质量发展“十二五”规划》,首次提出全市质量发展的主题为创造深圳质量、打造质量强市。2011年11月21日,出台《关于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决定》,提出通过5~8年的努力,初步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2016年9月20日,发布《深圳市质量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健全质量发展、保障、服务、支撑、促进“五个机制”;统筹实施质量、标准、品牌、信誉“四位一体”工程;推进产品、工程、服务、环境“四大基础领域质量提升计划”。在这一系列顶层规划的统领下,深圳先后出台《环境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建设工程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提升计划》等20多项子规划,做实了“质量强市”的顶层设计。

路标之三:创新——质量强市建设的动力。质量是生命,创新是灵魂。作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圳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资介相结合”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2016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1%,相当于世界排名第二的韩国的水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长约50%,占全国一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8037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4%,呈现出“6个90%”的特点,即: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如华为公司,2017年9月3日在柏林IFA2017大展上发布“麒麟970”芯片。这个芯片只有指甲盖大小,面积约100平方毫米,但包含55亿颗晶体管。目前全球芯片老霸主“骁龙835”的晶体管是31亿颗,“苹果A10”是33亿颗。

路标之四:标准——质量强市建设的支撑。标准决定质量,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深圳提出要以更高标准提质量、创品牌、树信誉、拓市场,从标准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深圳出台了打造深圳标准、构建质量发展新优势的指导意见和行动计划,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标准认证和标识制度以及团体标准管理制度等系列创新制度,发布了“深圳标准”标识,构筑起较为完善的“大标准”制度体系。2016年,深圳成为全国首个获批创建“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截至目前,深圳累计研制国际标准1384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384项,在通信、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制定了一批关键技术标准,有62个国际国内标准组织落户,600多人在各类标准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成立了33家产业标准联盟,发布团体标准302项。深圳已经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准机构和人才集聚地。

路标之五:法治——质量强市建设的基石。深圳充分运用特区立法权,在全国率先开展“深圳质量”“深圳标准”立法,继2014年出台《关于加强深圳经济特区标准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之后,今年5月9日又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质量条例》,实现了“大质量”“大标准”的法定化,实现了深圳标准制定主体的突破,扩展了深圳标准的内涵和外延,确立了团体标准的法律地位,明确了质量建设“问责制”、信息共享机制等,这是国内首部质量促进立法、首部宏观质量管理立法,标志着深圳质量强市建设迈进了新阶段。此外,深圳在知识产权保护、产品质量、工程质量、诚信促进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特区法规和政府规章,共同构成了质量强市建设的法律体系。

三、深圳“质量强市”之路的初步成效

随着质量强市战略的深入推进,深圳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城市建设管理、政府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交出了一份“质量时代”的深圳答卷,成为全国首个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一)经济质量方面。2016年,深圳的经济总量达到1.94万亿元,每平方公里产生GDP为全国大城市第一;全口径财政收入7901亿元,税收占财收的比重达85%。经济结构“四个为主”的特征更加鲜明:产业以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产业“四大支柱”为主,经济增量以新兴产业为主,规模以上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第三产业以现代服务业为主。

(二)文化质量方面。深圳相继荣膺“设计之都”“钢琴之城”“图书馆之城”“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连续举办13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三)社会质量方面。“十二五”以来,9类重点民生领域投入年均增长25%以上;人均收入近5万元,最低工资标准2130元,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900元,均位居全国前列。

(四)生态质量方面。万元GDP电耗、水耗分别为0.38标吨、10.22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和1/9左右;投入新能源汽车4.6万辆,居全球城市第一位;2016年PM2.5平均浓度27微克/立方米,灰霾天气27天,在全国大城市中处于最优水平,“深圳蓝”成为靓丽名片。

(五)城市建设管理质量方面。到2016年,公园总数达921个,为全国最多;深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398万标箱,连续四年居全球第三;地铁通车里程达到285公里,居全国第三;互联网、无线宽带覆盖率分别达到86.2%、90.2%,蝉联“中国最互联网”城市。

(六)政府服务质量方面。商事制度10项改革措施在全国被推广;社会投资项目核准事项压减90%,行政许可事项从2011年的487项减少至234项;出台全国首个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政府规章,连续两届获“中国法治政府奖”。

四、深圳“质量强市”之路的前进方向

在质量时代,质量已经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更要把质量摆在首位,坚定不移以质量引领城市发展、坚定不移以质量增创发展优势、坚定不移把质量作为价值追求。

(一)提高质量发展协调性。以目标为导向做强长板,以问题为导向补齐短板。在巩固经济增长质量优势的基础上,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特别是针对优质教育、卫生资源相对不足,水环境治理任务艰巨等问题重点攻坚,增强市民群众的获得感。

(二)提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性。坚持向改革要质量、向开放要质量、向创新要质量。认真落实习总书记赋予的“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的任务,开展“营商环境优化”行动;抢抓“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将创新能力转化为质量优势。

(三)提高质量发展系统性。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打通质量发展的链条,落实质量发展“十三五”规划,推出一批质量强市、强区、强业的重点项目;按照国际水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打好硬件基础;建立全过程质量发展监管体系,提升软件水平。

(四)提高质量发展实效性。坚持建设一流标准、一流品牌、一流信誉,创建“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推进“品牌示范区”建设;开展“诚信深圳”行动,构建“法人+自然人”大诚信体系,让守信者畅行无阻,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五)提高质量发展主动性。让质量发展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持续提升政府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弘扬“工匠精神”,调动社会力量,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文化氛围。

发展依靠质量,质量成就未来。深圳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以质量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质量强市作为城市发展的长远重大战略,为我国加快建设质量强国、迈向质量时代尽到应有责任!

猜你喜欢
深圳标准质量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