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咏史诗研究述评

2018-01-17 13:10涂小丽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11期
关键词:研究述评

摘 要:由于元代疆域辽阔、民族众多,文人的活动范围、审美取向和对历史的认识不同,元代咏史诗的体裁、题材、艺术表现方式和审美特征等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都有了创新与发展。例如,元代不同阶层、不同民族文人对于同一个历史事件,其咏史诗在取材和主题上显示出很大的区别。但是元代咏史诗的研究并没有引起学界的重视。在此,试对元代咏史诗研究作一番评述,以探其在元代文学研究中的价值。

关键词:元代咏史诗 研究述评 新变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并统治的大一统王朝,元朝虽然存续不过百余年,但是元代文化与文学却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前代相比,元代诗歌虽显衰微之势,但是有两点却是值得称道的。首先,元代百余年间,文人创作的诗歌数量庞大,《全元诗》录入元诗数量约有13万余首。可见,从时间长短上论诗歌创作的繁荣情况,元代丝毫不逊于唐宋。从质量上论元诗,虽然唐宋诗词的辉煌成就已是煜煜生辉,元诗的光芒被元曲所遮蔽,但诗歌艺术的好坏很大程度上而言是见仁见智的,宋荦为顾嗣立的《元诗选》作序时就曾论曰:“论者谓元诗不如宋,其实不然。宋诗多沈僿,近少陵;元诗多轻扬,近太白。以晚唐论,则宋人学韩、白为多,元人学温、李为多,要亦娣姒耳。间浏览是编,遗山、静修导其先,虞、杨、范、揭诸君鸣其盛,铁崖、云林持其乱,沨沨乎亦具一代之音,讵可阙哉!” 宋荦明确了元诗的独特时代风格特征,元代代表性诗人和元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其次,元诗上承唐宋,下启明清,具有承袭开启之功。顾嗣立在《元诗选.凡例》中就指出:“百余年间,名人志士项背相望,才思所积,发为词华,蔚然自成一代文章之体。上接唐宋之渊源,而后启有明之文物,此元诗之选所以不可缓也。”[1](P5)

元代咏史诗是元诗的重要构成部分,据《全元诗》统计,元代咏史诗约有六千余首,规模空前、形式多样,内容和艺术上常有翻新。元代咏史诗的繁荣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传统的咏史诗形式,如乐府、歌行、律诗、绝句等均取得了很大成就。2.咏史组诗和咏史诗集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如宋末元初诗人的功臣系列和奸臣系列题材咏史组诗,民族关系题材咏史组诗等。咏史诗集如元人取材于《通鉴》的咏史诗集长篇的达两千余首,短篇的也有百余首。3.题画类咏史诗出现了繁荣局面。虽然宋代已出现一些题画类咏史诗,但是真正形成规模并出现繁荣局面的是在元代。4.宫词题材咏史诗的出现。宫词本是一种特殊的诗歌题材,唐宋文人的宫词创作主要着眼于当朝的宫廷生活进行描绘咏叹,但是元代文人不仅创作当朝当代的宫词,而且开始创作或摹拟前代历史的宫词。

元代咏史诗是元代文人评判历史、关注现实、表达情感的主要倾诉方式。元朝统治者虽然建立了一统天下的大元王朝,却没有给平民百姓带来安居乐业的稳定生活,元代“有例可援,无法可守”是中国历代王朝中一种独特的存在,这也意味着元代自始至终并没有通过一种稳定的法律体制约束和规范民众的生活,保障百姓的生存权。元代科举考试时断时续,普通文人也很难有机会通过科举获取仕进之徒,“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人生理想只是一种传说。元代文人对前途的渺茫和恐慌,内心深处又对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的依恋,使得一些人试图通过文学的方式倾诉并渴望从现实困境中获得超脱。元代文人专注历史,通过历史剧、咏史诗、讲史话本等形式转向对历史的反思,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正如唐代诗人周昙在《咏史诗.吟叙》中所言:“历代兴亡亿万心,圣人观古贵知今。”借历史之酒杯浇胸中之垒快成为元代文人自我修身、抒发情怀、抚慰心灵时的一个重要手段。

总观元代咏史诗研究的现状,总体上尚处于零散的小问题研究阶段,主要是某一历史题材、历史现象或元代单个文人的咏史诗研究,元代咏史诗的系统研究基本上还是阙如的状态。

赵望秦等人的《古代咏史诗通论》第六章第二节元代咏史诗部分按时间的顺序对元人的咏史诗做了大致梳理,书中统计了《元诗选》中咏史诗的数量(约一千六百余首),但由于此书主要着眼于古代咏史诗的通论,所以对元代咏史诗的论述颇为简略,在作家和诗歌评价上着墨不多,主要是按时间的顺序择取元代部分文人的咏史诗做简要分析。[2](P166-229)

杨富有的《元上都咏史诗的内容及其意义分析》是元代咏史诗研究中关于上都咏史诗这一文学现象的一篇力作,此文将元代咏史诗研究与元代多元文化研究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文中指出由于上都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与上都有关的历史题材就有了一个范围,“鉴于元代的社会基础、元上都的现实政治地位和传统的游牧驻地相叠加构成的独特文化背景,为人所熟知的能够作为上都地区咏史诗题材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主要是苏武、李陵、卫青、霍去病、王昭君等人及其事迹。”而由于元代的两都巡幸制,不同民族的文人都曾有与上都相关的历史之咏,“从咏史诗创作的诗人队伍民族成分构成的角度上看,马祖常、萨都剌、廼贤、柳贯、许有壬、杨允孚、泰不华等”,但是由于元代开明的文化政策,元代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因此这些不同民族诗人的上都咏史诗“在内含和情感倾向具有某些趋近甚至趋同的特征。”这说明“由咏史引发的国家强大的自豪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在元代生动而具体的写照,说明中华民族的共同认知已逐渐形成。”[3]

涂小丽的《元诗中的一朵奇葩——论元代的天宝宫词》主要诗关注元代中后期各族诗人,如张昱、顾瑛、杨维桢、马祖常、萨都剌等人创作和相互唱和的天宝宫词这一咏史诗题材,表明元代后期的多民族文化交流,以及这些咏史宫词所反映的“谁与苍生致太平”的时代呼声。不仅如此,这些作家还在实践中推动了元代宫词风格的转变。[4]

元代咏史诗研究最受关注的是杨维桢的咏史诗研究。刘美华的《杨维桢诗学研究》第三章对杨维桢的咏史诗内容进行了系统分类和大致分析,具有一定的开创之功。[5](P47-59)张琼的《也说杨维桢的咏史诗》中指出杨维桢咏史诗三个方面的独特之处:“结合咏史诗的发展探讨杨维桢咏史诗的独特之处为:一、融咏史于乐府体的新创辟;二、纵目历史与独特的女性关怀;三、兼取班固与晚唐的新风格。”[6]王素美的《论杨维桢的诗》中将杨维桢咏史诗的内容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吴复所谓‘或述古乐府旧事,或补古乐府所缺,上至精衛之古愤,下及刺客之悲歌,而美刺存焉,劝戒彰焉。”第二类是“借古题以己意翻新。”第三类是“杨维桢‘歌咏一时忠臣、烈士、孝女、孝童、仁人、隐士之词,其门人吴复标识曰:‘于太史氏之所未录者,盖可为一代诗史矣。”[7]刘倩的《杨维桢诗歌题材的多样性》中首先就分析杨维桢“咏史类”题材诗歌,文中认为杨维桢是一位咏史大家,“他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遗迹为中心,通过咏史,或以古鉴今,或借史抒发自己之情怀。”[8]endprint

黄仁生在《杨维祯咏史诗考述》一文中指出了杨维桢咏史诗的突出成就,可谓是“堪称前无古人”:“本文考察了杨维祯的生平、著述及其现存的452首咏史诗与其版本源流,认为杨维祯不仅是元末明初文坛领袖,同时也是一位咏史大家,其所作咏史诗数量之多已堪称前无古人。艺术表现土‘用三体咏史,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因而他不仅在元代被‘推为咏史上手,即使是在中国味史诗的发展史上,他的创作也当是一座不可忽视的里程碑。”同时他还通过流传下来的各种版本的杨维桢诗歌,综合统计,得出杨维桢咏史诗作品约有“500首左右”:“综合上述各本所作收品而去其重复者,知现存铁崖咏史诗为452首,估计通过进一步补遗辑佚,还可以增加一定数量的作品,其总数将达500首左右。在中国咏史诗的发展史上,杨维祯所作数量之多当可称为前无古人。”[9](P60)

郭美珍的硕士论文《杨维桢乐府诗与前代乐府诗之关系研究》中将杨维桢的新乐府诗分为“咏史乐府”“吟游宴享乐府”和“时事乐府”三类,并且统计出杨维桢的咏史乐府达430余首:“杨维侦年少聪颖好学,在十岁时就遵父命从师《春秋》说。以治《春秋》考中进士,又以《正统辨》轰动一时。故杨维侦对于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精深的造诣,他常好指古摘今,以‘铁史自命。杨维桢善用乐府体来咏史,现今流传咏史作品中,用乐府创作达四百三十多首。”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在文中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了杨维桢咏史乐府的篇目。[10](P18-24)刘玲玲的硕士论文《杨维桢咏史诗研究》中将杨维桢咏史诗的类型分为三种,即“历史人物的评说”,“历史事件的感慨”,“历史陈迹的咏叹”;将杨维桢咏史诗的主题概括为:“追慕先贤、抒己之怀”,“物是人非、前车之鉴”,“断史讽世、翻案出新”;将杨维桢咏史诗的艺术表现概括为:“独特的语言技巧”,“典故的活用”,“序的运用”,“‘事信言文与‘恣意激荡的咏史风格”等四个方面。[11]王彪的硕士论文《杨维桢咏史诗研究》中将杨维桢乐府体咏史诗创作的题材分为“吟咏历史事件”“品评历史人物”“感慨史迹史物”三类,将杨维桢咏史诗的思想意蕴概括为“反思历史、评品各类人物”,“以古鉴今、倡明世风教化”,“关注女性,藉以表达妇女观”三个方面;将杨维桢咏史诗的风格归纳为“耽嗜瑰奇、沉沦绮藻”,“气势雄健、意象奇特”,“弘扬个性、独抒性情”三点。并在附录中标点了清人楼卜瀍的《铁崖咏史注》八卷本。[12]

關于元代咏史诗研究,还有马祖常、廼贤、萨都剌等少数民族作家的一些论述。如赵艳驰的硕士论文《马祖常诗歌研究》中“咏史诗类”分析了马祖常的《蔡琰图》《李陵台》二首之二、《杨妃墓》《题四皓图》《昭君》等五首咏史诗,指出“马祖常继承了前人咏史诗的传统,他的咏史诗也重在表现诗人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看法与感慨。”[13](P20-22)杜泳林的硕士论文《马祖常及其诗文研究》第四章通过认真解读马祖常的 765 首诗作,将其诗歌题材内容进行归纳与分类,共分为“边塞诗、应制赠答诗、咏史怀古诗、题画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竹枝词等七类。”作者最终对马祖常咏史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作了一下颇为精到和独特的概括:“但通读《马祖常石田文集》中这类诗作后,我们会发现马祖常在抒写这类诗时视角发生了很大变化,他打破了以往文人多以诸葛亮、项羽等英雄豪杰为着眼点,称颂他们的雄姿英发、丰功伟绩之传统,则把着眼点更多地放在古往今来在历史长河中掀起涟漪的女性身上。她们虽称不上什么巾帼英雄,没有强健的身躯,但是她们有着坚强的意志,在各自的位置上都曾作出应有的贡献,且多是悲剧性人物。马祖常把自己的笔端转向于她们,对她们平凡渺小中彰显伟大之形象进行讴歌,并对她们的悲惨命运深表同情。”“但马祖常的一些咏史怀古诗省去对历史事件或人物之详述,侧重景物描写,大大增添了咏史怀古诗的形象性及抒情性。”“纵观上述,马祖常的咏史怀古诗内容涉及广泛,情感色彩浓厚,有着深沉的历史感和强烈的现实讽喻意蕴。有些诗篇还蕴含着对历史深刻思索后的哲理味,给读者一种穿越时空之感。”[14](P86-92)崔海军的硕士论文《廼贤诗歌研究》中指出:“至正五年(1345),三十七岁的廼贤再次出游。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游历。他‘挈行李出浙渡淮,溯大河西济,历齐、鲁、陈、蔡、晋、魏、燕、赵之墟,吊古山川、城郭丘陵……所收获的除了舆地笔记《河朔访古记》外,那些‘感触兴怀、慷慨激烈成诗歌者就是咏史诗。”[15](P25-29)元代咏史诗研究还有一些咏史诗的零散分析,如章培恒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在萨都剌诗中分析《杨妃病齿图》,指出这首诗有几点值得关注:一是关于杨妃与安禄山有染的传说,这一般是通俗的市井文学中才会采用的材料,但萨都剌却将它写进了正统文学的诗歌中;二是不但写杨妃的美貌笔法铺张而大胆,而且对她与安禄山的私情表示同情。这种与传统伦理纲常直接冲突的内容,实际表示了对非礼的生活感情的一种认可。三是诗中的语言,色彩艳丽,想象丰富,可以看出受李贺诗的影响。[16](P107)

综观元代咏史诗研究,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主要是因为元代咏史诗和元诗一样,还没有受到学界的普遍重视。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中,可见元代咏史诗研究显得零散而不系统,研究者并没有将元代咏史诗的大规模出现和题画类咏史诗的兴起作为元代文学中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加以关注。同时,元代咏史诗中所蕴含的文学史意义也少有人关注,如咏史宫词与元代宫词风格的转变,如多民族文人的咏史诗创作与元代的多元文化与多民族价值认同等。如果细致研究元代咏史诗,就会发现元代数量众多的咏史诗是元代文化特别是元代多元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体现,研究元代文化和元代多元文化,元代咏史诗研究可以为其提供非常重要的佐证,而将元代咏史诗研究纳入元代文化和元代多元文化研究的背景之中又可以提升元代咏史诗研究的文化意义和研究必要性。

元代咏史诗研究,无论从其咏史诗的数量和规模上而言,还是从前人研究的阙如上而论,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研究空间。我们可以以元代多元文化为宏观参照系,研究元代咏史诗的创作主体、题材类型,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以此展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元代咏史诗创作的繁荣与创新,阐释元代文人咏史的目的和心态,以及不同阶层、不同民族文人之间因咏史而形成的交流与互动。

(基金项目:本文系淮北师范大学校级青年项目“唐宋李杨题材文学的传播与主题嬗变”,[项目编号:2013xq01];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元代咏史诗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SK03]。)

注释:

[1]顾嗣立编:《元诗选.序》,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2]赵望秦,张焕玲著:《古代咏史诗通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3]杨富有:《元上都咏史诗的内容及其意义分析》,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4]涂小丽:《元诗中的一朵奇葩——论元代的天宝宫词》,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第3期。

[5]刘美华:《杨维桢诗学研究》,台北: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版。

[6]张琼:《也说杨维桢的咏史诗》,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年,第5期。

[7]王素美:《论杨维桢的诗》,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8]刘倩:《杨维桢诗歌题材的多样性》,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9]黄仁生:《杨维祯咏史诗考述》,中国文学研究,1994年,第3期。

[10]郭美珍:《杨维桢乐府诗与前代乐府诗之关系研究》,山西大学,2011.

[11]刘玲玲:《杨维桢咏史诗研究》,辽宁大学,2011.

[12]王彪:《杨维桢咏史诗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1.

[13]赵艳驰:《马祖常诗歌研究》,河北大学,2007年.

[14]杜泳林:《马祖常及其诗文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11.

[15]崔海军:《廼贤诗歌研究》,河北大学,2011.

[16]章培恒主编:《中国文学史(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涂小丽 安徽淮北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235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究述评
国外城市休闲化研究述评及启示
近几年来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研究述评
国外私立大学管理体制研究述评及启示
基于文献分析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述评
安徽古代文人曲家剧作文献研究述论
房产税对房价影响理论研究述评
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诚信缺失及治理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