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在住院重症患者临床合理用血中的应用分析

2018-01-17 11:00徐继来
中外医疗 2018年31期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重症患者凝血功能

徐继来

[摘要] 目的 研究血栓弹力图在住院重症患者临床合理用血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58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全部患者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和传统凝血功能检测。并且分析血栓弹力图检测对临床合理用血成分和输血量与临床申请输血状况进行比较。 结果 血栓弹力图检测PT、Plt、FIB、APTT结果与凝血项检测PT、Plt、FIB、APTT结果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申请用血血小板少于血栓弹力图检测用量(0.21±0.03)U<(0.61±0.21)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8,P<0.05);临床申请用血血浆量高于血栓弹力图检测量(426.32±126.32)mL>(51.39±23.2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6,P<0.05);血栓弹力图肝素酶检测后用血量比较,血小板用量(0.51±0.72)U<(1.32±0.21)U, 血浆用量(500.36±126.32)mL>(152.35±21.3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P<0.05;t=16.79,P<0.05);临床干预措施和血栓弹力图检测法指导比较58.62%<8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4,P<0.05)。结论 血栓弹力图检测方法利于改善临床不合理用血情况,具有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重症患者;输血量;凝血功能

[中图分类号] R4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11(a)-005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romboelastography on the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blood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severe di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58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March 2018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subjects. All patients were given thromboelastography and traditional coagulation tests. And the analysis of thromboelastography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rational blood components and blood transfusions with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blood transfusion. Results The results of thromboelastography in detecting PT, Plt, FIB and APTT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clotting, PT, Plt, FIB and APTT (P<0.05).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blood platelets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romboelastography (0.21±0.03)U<(0.61±0.21) U,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12.08, P<0.05); the blood volum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romboelastography (426.32±126.32)mL>(51.39±23.21)mL,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5.86, P<0.05); thrombus elasticity after heparinase test, blood volume comparison, platelet dosage(0.51±0.72)U<(1.32±0.21) U, plasma dosage (500.36±126.32)mL>(152.35±21.32)mL,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4.21, P<0.05; t=16.79, P<0.05); clinical intervention and thromboelastography test guidance comparison 58.62%<86.21%.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11.04, P<0.05). Conclusion The thromboelastography test method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irrational blood use. It has uniqu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and is worthy of further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Thromboelastography; Severe patients; Blood transfusion; Coagulation

血栓彈力图简称为TEG,是采用血液样品进行凝血功能检测的最新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快速检测出血凝块构造和血浆成分。Gi血栓弹力图检测发已经在当前临床生化检验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方法不仅可用于术中检测患者凝血功能,还能用于住院重症且需要大量输血患者中,利于给予患者合适的血型血液。住院重症患者大多是终末期、手术、重大创伤患者,此类患者凝血功能会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不断下降。需要提供给患者合适的血液[1-2]。鉴于此,该文随机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58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血栓弹力图在住院重症患者临床合理用血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58例重症患者。纳入标准:均获得所有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均无严重性血液系统疾病,均无严重性精神障碍疾病。排除标准:拒绝参加实验者,中途退出实验者,有既往输血液者,患有消化道大出血者等。该组中男性为27例,女性为31例;年龄为41~85岁,平均年龄为(50.35±1.32)岁;其中20例为肝癌,25例为肺癌,13例为尿毒症。该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检测仪器:采用泰诺科贸有限公司提供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器,型号为:HF-3800,检测方法严格按照说明书中有关标准进行,采用采血管吸取抗凝血1 mL,放入试管中,摇匀平静放置3 min后,加入20 μL的氯化钙混合,之后吸取混合的液体放置检测托架上进行检测。

血栓弹力图参数:R值为从血液标本开始检测到血凝成块的时间,时间为5~10 min,如果患者血液中存在肝素或者凝血因子较少时,R值就会增加,如果患者血液凝结力高,R值就会减少;K值为血凝块已经形成时间;Angle角为血凝块已经形成点到描记水平线和最大曲线弧度作切线。Angle角与K值均是能呈现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值,以及血小板数量。

传统凝血功能检测: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液3 ml送至该院生化检验中心进行血常规检查和凝血功能检测,待检测完毕后,取PT、Plt、FIB、APTT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分析血栓弹力图和凝血项检测指标,比较临床申请用血与血栓弹力图检测指导用血情况、血栓弹力图肝素酶检测前后用血量、临床干预措施和血栓弹力图检测法指导。

1.4 统计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栓弹力图和凝血项检测指标分析情况

血栓弹力图和凝血项检测指标分析情况如表1所示,血栓弹力图检测PT、Plt、FIB、APTT结果与凝血项检测PT、Plt、FIB、APTT结果相比,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临床申请用血与血栓弹力图检测指导用血比较

临床申请用血与血栓弹力图检测指导用血如表2所示,临床申请用血血小板少于血栓弹力图检测用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8,P<0.05);临床申请用血血血浆量高于血栓弹力图检测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6,P<0.05)。

2.3 肝素酶檢测前后用血量比较

肝素酶检测前后用血量如表3所示,中和后血小板和血浆均有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临床干预措施和血栓弹力图检测法指导比较

该探究中58例住院重症患者体内无肝素残留,临床干预后临床申请输血浆为29例,血小板0例,血小板+血浆为5例,纤维蛋白原为0例,临床需要申请用血为34例,占总人数百分比为58.62%;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显示,输血浆为18例,血小板为19例,血小板+血浆为9例,纤维蛋白原为4例,临床需要申请用血为50例,占总人数百分比为86.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4,P<0.05),如表4所示。

3 讨论

住院重症患者一般均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情况,是临床治疗重症患者过程中常遇见的治疗问题。住院重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大多与机体中血小板减少症状相关,例如脓毒症、急性呼衰竭、急性失血、弥散性血管凝血等[3]。目前,临床对此类患者的病情很难作出准确的病因诊断,因为住院重症碍患者凝血功能障是由多种病因相互作用下产生的血小板减少症。因此临床治疗该疾病时常常会遇到以下问题:是否为患者输血浆,是只需要输送血小板,患者输血后是否会出现致命性事件等等。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临床医生一般会给予患者输入血液制品,而患者在输入血液制品后极易出现非感染性并发症和感染性并发症,如患者血循环障碍、急性肺损伤、ABO不相融合、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病毒感染等,大大削弱了输血的效果。严重时可导致患者直接丧失生命[4]。

血栓弹力图检测法首次在德国临床输血工作中应用,该检测法原来是根据人的血液凝固情况制成的,即血液凝成块的过程,包含血块凝成速度、时间、强度、稳定性等[5]。临床检测人员根据血块凝成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凝血功能有无障碍。血栓弹力图检测法在我国最先被使用与心血管外科、肝脏治疗和肝素类药物使用监测[6]。随着大量的临床研究报道,血栓弹力图检测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当前体外循环手术治疗、围术期凝血功能监测等工作中,利于保证术前术后输血工作顺利展开。据有关研究报道,血栓弹力图检测法可有效减少血液制品的使用次数,和减低传染病出现率,让血液资源得到合理的应用,保证患者输血安全。该探究中对58例住院重症患者行血栓弹力图检测法,探究在住院重症患者临床输血只中血液成分的有效、合理使用[7]。

当前,临床医生为患者申血制品输血时主要以传统血凝功能检测结果为依据为其申请用血。但传统血凝功能检测中检测的PT、APTT、Plt、FIB等均是给予血浆检测的一种方法,检测项目无血小板、纤蛋白含量、血凝因子等,无法反应出血浆中凝血因子的活跃度,只是把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凝血通道分别检验,检测结果仅仅只能向检测人员提供部分凝血过程,无呈现患者完整的凝血过程[8]。简单来说传统凝血功能检测法只是能为医疗人员提供控制输血指征,让医疗人员确定患者是否需要输入血液制品,在血液制品的类型和输血量的选择中的指导作用有着一定的局限。而血栓弹力图检测法能精准的反应患者血凝成块状的整个过程,包含有血小板聚集情况、纤蛋白含量、纤维蛋白溶解过程、血凝因子等。该探究结果显示血栓弹力图检测PT、Plt、FIB、APTT与R值成正比关系,R值能够全面反应出患者凝血因子的活跃程度,利于医疗人员评估,其中APTT与PT是分析内外原性凝血因子,将两者检测见过进行分析,可提升医疗人员对患者凝血功能判断精准率。Plt、FIB是对患者体内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的检测,能够提升临床医疗人员对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聚集作出有效综合评定。临床申请用血血小板少于血栓弹力图检测用量(0.21±0.03)U<(0.61±0.21)U,(P<0.05),与傅云峰等人[9]《血栓弹力图在住院重症患者临床合理用血中的应用》研究结果相似:临床申请用血血小班检测前血小板用量为(0.75±0.38)U,检测后输血小板为(1.60±1.00)U。表明,血栓弹力图检测具有较高的检出率、灵敏,能够准确分析住院重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因素,利于减少临床血制品使用量,以及规避盲目输血的情况出现。另外,临床申请用血血浆量高于血栓弹力图检测量(426.32±126.32)mL>(51.39±23.21)mL;临床干预措施和血栓弹力图检测法指导比较58.62%<86.21%(P<0.05),表明,给予住院重症患者采用传统凝血功能联合血栓弹力图检测法,利于提供给临床医疗人员有效的诊断依据,可有效避免临床浪费血液资源的情况出现。

[参考文献]

[1] 刘帅,张婧婧,彭小婉,等.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检测指导临床输血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1):37-40.

[2] 袁宏香,张瑞金,齐玫,等.血栓弹力图在肝移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2):253-255.

[3] 黄茂娟,庄伟煌.血栓弹力图检测指导临床合理输血探讨[J].福建医药杂志,2015,37(3):81-83.

[4] 伍陈海,谢海,陈勇.血栓弹力图指导合理输血的有效性及对患者结局的影响Meta分析[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4):321-326.

[5] 王玲玲,曹兴建,范玉平,等.血栓弹力图在血栓和出血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2016,4(1):26-29.

[6] 王书锋,董晓峰,侯新芳,等.血栓弹力图在指导化疗后肺癌患者临床用血中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7, 31(6):565-567.

[7] 曾华北,夏春华,朱茜希,等.血栓弹力图在指导产后出血患者合理输血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7,43(9):670-671.

[8] 谭春泽,杨雪,李鹏社,等.血栓弹力图检测与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的关系[J].微创医学,2016,11(4):483-486.

[9] 傅云峰,赵国胜,高萌,等.血栓弹力图在住院重症患者临床合理用血中的应用[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6,28(5):396-400.

(收稿日期:2018-08-08)

猜你喜欢
血栓弹力图重症患者凝血功能
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在心脏外科重症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常州地区血栓弹力图alpha角值参考范围的确立
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栓弹力图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监测中的临床意义
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
血糖变异性与重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
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手术患者的临床意义
血栓弹力图仪血小板检测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