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点入路与额下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效果对比研究

2018-01-17 11:00林茂晖林健刘水源
中外医疗 2018年31期
关键词:应用效果

林茂晖 林健 刘水源

[摘要] 目的 观察并比较鞍结节脑膜瘤临床治疗中采用翼点入路和额下入路的应用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于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61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与个人意愿,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方式为额下入路,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方式为翼点入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全切除率为87.10%,对照组患者的肿瘤全切除率为60.00%;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5 2,P=0.016 1<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改善率为83.87%,并发症发生率为16.12%;对照组患者的视力改善率为80.00%,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相应数据值较为接近,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77 1、0.154 6,P=0.084 4、0.694 2,P>0.05)。 结论 相对比翼点入路而言,额下入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效果更为显著,而且不会给患者术后视力的改善造成不良干扰,此外,并发症发生率也在合理范围内,值得临床普及使用。

[关键词] 鞍结节脑膜瘤;翼点入路;额下入路;应用效果

[中圖分类号] R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11(a)-008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application of pterional approach and subfrontal approach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saddle nodule meningiomas. Methods 61 patients with saddle nodule meningioma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une 2018 were enrolled conveniently in the study.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admission time and personal wishe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31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 For example, the surgical method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he subfrontal approach, and the surgical procedur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the pterional approach.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tumor resection rate was 87.1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60.0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ata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5.785 2, P=0.016 1<0.05). In addi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visual acuity improvement rate was 83.87%, 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16.12%. The control group's visual acuity improvement rate was 80.00%, 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20.00%. The corresponding data values were close, t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was small(χ2=2.977 1,0.154 6, P=0.084 4,0.694 2).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as not established.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pterional approach, the subfrontal appr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saddle nodule meningioma is more effective, and it will not cause adverse interference to the improvement of postoperative visual acuity. In addition,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s within a reasonable range.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use.

[Key words] Saddle nodule meningioma; Pterional approach; Forehead approach; Application effect

鞍结节脑膜瘤作为颅内脑膜瘤的一种,相对而言,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生率,据有关资料统计,颅内脑膜瘤发生总数中,鞍结节脑膜瘤所占比约为4%~10%[1]。该病症早期发作时呈现的症状多以视力障碍为主,临床治疗普遍采取手术切除法,但由于该病症的病灶位于中颅窝底,周围存在重要血管结构以及神经系统,如果瘤体较大,还会给血管、神经、组织造成物理压迫,手术治疗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且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2-4]。因此,为了探索临床最佳入路方式,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优化患者的预后质量。以该院于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61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61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发病;经颅脑CT、MRI检查确保与鞍结节脑膜瘤临床诊断标准等同;第一次被施以颅脑手术;存在程度不一的视神经压迫情况;不存在其他严重性颅脑并发症,或是颅脑外伤、颅脑手术史。所有患者均在了解该次实验内容的基础上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委员会要求。按照患者入院时间与个人意愿,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中,有17例为女性,13例为男性,年龄介于44~61岁之间,平均为(52.05±1.02)岁;病程介于6个月~3年之间,平均为(2.36±1.11)年。观察组31例患者中,有19例为女性,12例为男性,年龄介于42~62岁之间,平均为(51.75±1.46)岁;病程介于5个月~3年之间,平均为(2.35±1.13)年。就两组患者呈现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相应数据较为接近,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可行。

1.2 方法

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翼点入路疗法:全麻后取患者的仰卧位,抬高床头,促使患者头部水平面高于胸部,后仰患者头部,角度控制在10°左右,偏于健侧30°,取15°角倾斜于对侧肩部,以额骨颧突为最高点与视野中心。取患者耳屏前方颧弓,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向上中线作大小适宜的弧形切口,将蝶骨嵴、骨突磨去,打开硬膜,基于显微镜的引导,由远至近的将外侧裂打开,将脑脊液完全释放后,牵引患者的额颞叶,促使肿瘤区域充分暴露,对靶区终板、间隙进行详细探查,并分离肿瘤,取其中心位置进行切除,然后分离周边组织,完成后封闭切口[5-6]。

观察组31例患者接受额下入路疗法:全麻后取患者的仰卧位,患者头部保持后仰,角度控制在15°左右即可,以Mayfield固定,将切口定位于患者的发际内,切口形状以及大小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皮瓣前翻,确保骨窗前缘水平面低于前颅窝底,取自动牵开器置于患者的额叶底面,在脑组织被牵拉的过程中,取湿脑棉覆盖,确保周边神经不会受到损害。取电凝刀对肿瘤基底进行有效分离,此过程中要做好止血工作,确保视野清晰,先瘤内切除,然后将肿瘤包膜牵引至瘤空腔内,参考蛛网膜界面方向对周边组织、神经、血管进行分离,封闭额窦口,避免出现鼻漏、感染等情况[7-8]。

1.3 观察指标

参考Simpson标准评价两组患者的瘤体切除等级,若患者的瘤体清除十分彻底,且瘤体对硬膜造成侵犯后接受电灼/激光处理,或是未接受任何处理,为全切除,即SimpsonⅠ~Ⅲ;若患者的瘤体仍存在残留,为次全切除,即SimpsonⅣ。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视力改善情况,即视力恢复>0.1;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该次实验过程中两组鞍结节脑膜瘤患者术后的观察指标以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全切除率为87.10%,对照组患者的肿瘤全切除率为60.00%;两组数据进行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此外,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改善率为83.87%,并发症发生率为16.12%;对照组患者的视力改善率为80.00%,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相应数据值较为接近,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鞍结节脑膜瘤具有相对较高的临床发生率,而且普遍会损害患者的视力,受病情发展的影响,患者颅内压会不断提升,最终诱发头痛、呕吐等临床症状,不仅会给患者造成生理伤害,还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9]。现阶段,临床干预所采取的方式多为外科手术,但受该病症病灶的限制,患者颅内神经、血管受到损伤的风险较大,并不利于患者的远期发展。

该次实验过程中,为了探索最佳干预方式,分别对患者行翼点入路、额下入路,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全切除率为87.10%,对照组患者的肿瘤全切除率为60.00%;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改善率为83.87%,并发症发生率为16.12%;对照组患者的视力改善率为80.00%,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相应数据值较为接近,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苏睿[10]的研究结果较为相似,即额下入路组患者术后肿瘤全切除率较高(86.73%),且视力改善正常,分析原因,额下入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术野更好,手术操作空间可以得到有效保证,医生可以更为妥善的处理患者视神经孔内瘤体,有利于患者肿瘤彻底切除,此外,该术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并不会给患者的视力恢复早成不良影响,或是增加患者预后风险。

综上所述,对鞍结节脑膜瘤患者行额下入路疗法,不仅临床效果显著,还有利于患者预后实现良性发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希德,陈建,施炜.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显微手术切除[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6(10):1185.

[2] 杜春富, 舒丽娟, 张德明,等. 改良额底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31例[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6,43(2):146-149.

[3] 吴祖超. 鞍结节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入路选择与临床分析[J]. 黑龙江医药, 2016, 29(4):787-788.

[4] 黄进兴, 叶敏, 李劲松,等. 27例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体会[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6):422-424.

[5] 周景儒, 王栋梁, 范存刚,等. 鞍結节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策略[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a02):8-9.

[6] 薛俊锋, 张五中, 赵峻波,等.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效果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6):3037-3038.

[7] 张浩, 李东波, 钱章林,等. 额底纵裂入路与额下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比较及两种手术入路临床疗效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4(55):10693-10695.

[8] 危晴天, 王煜. 45例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体会[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6, 30(4):322-324.

[9] 任东伟. 显微手术治疗60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疗效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18):45.

[10] 苏睿. 经纵裂入路与额下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临床比较[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2):199-200.

(收稿日期:2018-08-07)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