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研究

2018-01-17 11:00梁东平梁妙翎苏国生
中外医疗 2018年31期
关键词:生化检验应用效果糖尿病

梁东平 梁妙翎 苏国生

[摘要] 目的 研究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6月以来该院行生化检验的100例患者为对象,其中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且选取同时期进行常规尿检的50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接受检验者的血脂、血糖、血蛋白情况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组结果。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脂蛋白(877±23)、肌酸激酶(731±13)、总胆红素(20.7±0.3)、同型半胱氨酸(23.21±0.35)、纤维结合蛋白(295.3±0.6)有显著升高,但前白蛋白(18.1±0.4)却明显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00,201.98,70.00,103.57,575.80,145.00,P<0.05);观察组患者2 h糖耐受实验异常率86.00%,比对照组4.00%显著更高(χ2=22.146,P<0.05)。结论 将生化检验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可以显著提高糖尿病的检出率,并且准确性更高,这在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显著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应用效果;糖尿病;生化检验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11(a)-0179-03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pplication and clinical value of postgraduate examina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diabetes.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biochemical tests in the hospital since June 2017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mong them, 50 patients with diabetes were enroll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50 non-diabetic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outine urine tests at the same time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group was tested for blood lipids, blood glucose, and blood protein, and the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lipoprotein (877±23), creatine kinase (731±13), total bilirubin (20.7±0.3), homocysteine (23.21±0.35), fiber binding protein (295.3±0.6)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ut prealbumin (18.1±0.4)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138.00, 201.98, 70.00, 103.57, 575.80, 145.00, P<0.05). The abnormal rate of 2 h glucose tolerance tes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6.0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4.00% (χ2=22.146, 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biochemical tests for the diagnosis of diabete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detection rate of diabetes, and the accuracy is higher, which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value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

[Key words] Application effect; Diabetes; Biochemical test

糖尿病是一種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是由于患者机体胰岛素的分泌出现缺陷,影响糖代谢而引起的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血糖[1]。罹患糖尿病的患者若长时间持续高血糖状态将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并对自身的组织器官和各项系统造成损害,严重地将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非常严重时,患者可表现出失水症状,引起酸碱失衡和机体电解质紊乱,患者最终出现酮症酸中毒以及高深昏迷,危及患者的生命[2]。为了研究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该文主要将2017年6月该院采用生化检验的50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50例采用常规尿检非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进行检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观察组纳入的患者为随机选取到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50例,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7例和23例;其中年龄最高为78岁,最小40岁,中位年龄(53.4±3.6)岁;按照患者的病情类型划分:5例Ⅰ型糖尿病,43例2型糖尿病,2例其他类型。对照组则为同时期进行常规尿检的非糖尿病患者50例,非糖尿病男性29例,非糖尿病女性21例;患者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39岁,平均年龄(53.07±1.6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上述年龄、疾病类型和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之间能够比较。所选病例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且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剔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分型以及诊断标准(1999年);②患者肝肾功能正常;③无严重糖尿病并发症。剔除标准:①伴有严重糖尿病并发症;②肝、肾、心功能存在严重障碍;③患者有精神疾病或者严重的意识障碍,无法配合该次试验;④患者于近期接受了糖代谢药物治疗[3]。

1.3 检测仪器

该次研究采用日立7180生化机进行生化检测,赛科希德血流变,各项试剂采用宁波美康和九强的试剂。

1.4 方法

1.4.1 对照组检测方法 对照组方法对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按照常规单纯实施尿液检验。

1.4.2 观察组方法 ①血糖检验:患者于接受检验前12 h开始禁食,可引用适量水,于清晨8时抽取静脉血液2 mL,检测患者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浓度。对每一例患者都要进行3次检测,空腹血糖诊断标准为>7 mmol/L,分派专业护理人员进行统计分析工作。

②血脂检验:将采集的静脉血液进行专业的生化检测处理,检测样本中的脂蛋白、肌酸激酶、总胆红素、甘油三脂、同型半胱氨酸、纤维结合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含量。

③糖耐受试验方法:允许受试者在进行糖耐受试验前3 d内正常进食,于检验前一晚8时后开始禁食,同时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胰岛素等药物,并且每天需要摄入150~300 g的碳水化合物,以测定患者空腹血糖浓度。一般情况下,在服糖1 h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水平会得到明显提高,服糖2 h后患者血糖浓度会下降至空腹血糖水平。若患者在服糖2 h后血糖浓度未下降至正常范围,则提示患者糖耐量低。在次日清晨8点抽取静脉血2 mL。随后在300 mL的温水中融入75 g的葡萄糖粉,让患者服用,并要求于5 min内服完,然后分别于服用后1 h和2 h分别抽取静脉血2 mL进行血糖值检验,当患者血糖水平0.5~1 h内为升高,而2 h内恢复到正常水平,则提示糖耐受力正常,若2 h内并未达到正常水平,并且尿糖检验为+,则提示糖耐受力存在异常。

1.5 判定方法

统计和观察两组受试者的血糖检验结果,并进行比较。当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一致时判定为实验有效,反之为无效[4]。

1.6 统计方法

对检验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比较,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检验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脂蛋白、肌酸激酶、总胆红素、同型半胱氨酸、纤维结合蛋白、前白蛋白均明显较对照组高,但是前白蛋白指标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检验有效率分别为92.00%和70.00%,统计显示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观察组患者的糖耐量异常概率43 例,所占比例为86.00%,对照组仅有2例糖耐量异常,所占比例为4.00%,两组比较显示观察组糖耐量异常比例明显更高(χ2=22.146,P<0.05)。

3 讨论

糖尿病为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代谢疾病,是因胰岛素分泌缺陷导致的血糖浓度持续增高,属于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4]。老年人为糖尿病的高发人群,并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而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人群有年轻化的趋势[5]。在患病后若未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可能引发微血管与大血管病变,加重肾功能损伤,导致糖尿病肾病、双目失明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6]。为此,对糖尿病早期科学的诊断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价值,不僅可以提高疗效,还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近年来,探索更为准确和有效的糖尿病诊断方式成为了学者们的关注重点。

当前针对糖尿病的诊断并无特异性的方法,在疾病的诊断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准确性方面还有待提高[7]。目前临床上主要对糖尿病采用尿检法诊断,但该检验方法的准确率并不高,以至于尿检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并不相符,这使得一部分患者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时机,并且尿检结果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也无显著的价值,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更为有效、科学和准确的糖尿病检验手段究[8]。

近年来有研究显示,将生化检验应用到糖尿病的诊断中可以显著提高糖尿病的检出率,诊断结果的价值也随之提升。生化检验主要对血糖、2 h糖耐量、脂蛋白、总胆红素、肌酸激酶、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进行了检测,可以将患者血糖、血脂等变化充分显示出来,其中2 h糖耐量下降可提示患者病情可能由假性糖尿病转变为真性,而脂蛋白、总胆红素、肌酸激酶、同型半胱氨酸等水平的增高则提示患者可能有很大的几率患有糖尿病。张莎莎[9]等研究报道了49例糖尿病患者生化检验与49名健康受检人员的生化检验结果,结果显示餐后2 h血糖(12.03±0.48)mmol/L、空腹血糖(9.46±1.36)mmol/L、葡萄糖耐量(11.56±1.08)、TG(10.02±1.85)以及TC(3.56±1.03)指标均显著更高。通过该次对两组受试者检验结果显示,常规尿检的对照组患者检验准确率仅为70.00%,而进行生化检验的观察组有效率为92.00%,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脂蛋白(877±23)、肌酸激酶(731±13)、总胆红素(20.7±0.3)、同型半胱氨酸(23.21±0.35)、纤维结合蛋白(295.3±0.6)有显著升高,但前白蛋白(18.1±0.4)却明显降低。结果提示,将生化检验应用到糖尿病的临床诊断中有显著的价值,可以更为准确地反映出患者的血糖浓度,这对于确诊患者有无罹患糖尿病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生化检验的操作比较简单,需要检验的指标并不多,并且可在短时间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10]。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的临床诊断中开展生化检验,可以让糖尿病的诊断准确率显著提高,并且有利于早期制定治疗方案,这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也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卢玖世. 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分析[J]. 北方药学, 2012, 9(9):30-31.

[2] 赵剑刚.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研究[J].当代医学,2017,23(6):60-61.

[3] 邹远芹. 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3, 11(2):95-96.

[4] 尚玉花. 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17):37-38.

[5] 侯志慧. 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 2015(18):83-84.

[6] 张雷. 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探讨[J]. 心理医生, 2016, 22(29):15-16.

[7] 肖春树.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11):114-115.

[8] 邹慧. 生化检验指标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11):2080-2081.

[9] 张莎莎,李向平,李勇军.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11):67-68.

[10] 刘文金, 梁炎源, 胡展鹏. 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6, 37(2):200-201.

(收稿日期:2018-08-05)

猜你喜欢
生化检验应用效果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