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安县生态涵养区规划依据与实施对策

2018-01-18 05:42黄虹宇
现代园艺 2018年7期
关键词:森林生态

黄虹宇

(广西融安县雅瑶乡林业站,广西融安 545412)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史。自然生态的变迁,决定着人类文明的兴衰演替。人口增长,城镇化推进,人类已面临超负荷的生态环境。融安是一个八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木材经营、加工是全县经济的重要支柱。多年来虽然不是“宁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跟不上经济建设步伐和力度,生态脆弱,水旱灾害、山崩路塌常有发生;河床变浅,河水污染多处可见;地质灾害造成人员、财产损失发生多起。生态建设滞缓,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和人民平安生活的障碍,生态涵养区的规划、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1 生态涵养区规划依据

自古以来,自然生态与人类文明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文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已认识到生态资源的价值。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少国家对森林生态资源(环境资源)综合效能产生的价值开展研究与评价,日本森林综合效能价值为12.8万亿日元,美国森林综合效能价值占森林总价值90%,俄罗斯为75%。中国林科院侯兆元课题组据1989~1993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评价森林涵养水源、保存水土、固碳释氧三项效能,年价值为7.898万亿元人民币[1]。生态效能价值、价格定量化,准确反映了森林生态资源的生产力及对自然生态所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

生态,即指生物之间、无机环境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总和。人们通常称的“生态”是指生态环境。生态系统是客观存在的生物与环境的统一体。生态安全已成为全球共同的呼声。生态村镇、生态县(市)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内容,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融安生态涵养区规划实施,是建设融安生态县的条件和战略步骤,应纳入全县发展总体规划和森林分类经营范畴。利用特定环境,模拟自然,培育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自然和近自然生态系统,涵养生态资源,促使生态因子(特别是气候因子,生物因子)生生息息,不断延续,不断发展。

融安县位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柳江上游,融江是柳江一级支流。有江河48条,流域面积100km2以上的有融江、浪溪江等10条。流域面积50~100km2的有板榄河、南江河、泗维河等9条。全县所有河流绝大多数注入融江。20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县内先后开展“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一河两路”综合示范区造林工程,“综合林业发展和保护项目”,“森林分类经营区划”等林业专项工程。新造林设计是竹类、板栗、八角、沙田柚等经济果木林。全县区划界定商品林(占58.3%)、生态公益林(41.68%)2类森林(林地)。当时的理念、考核指标、设计措施,还不是真正意义地进入生态建设轨道。

中国传统环境理论认为:“吉地不可无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水者,地之血气,筋脉之流通也”。风水学说以《易经》为理论基础,指导实践:“风”是流动着的空气,“水”是大地的血脉;有风、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和生气,万物就能生长,人类就能生存。北京大学俞孔坚提出:原始人类满意的生态环境和中国文化主要定型时期的环境结构是理想风水模式的原型。就山地而言,山脉为龙;土高水深,郁草茂林。贵若千乘,富如万金《葬书》[2]。古代传统环境理论和风水学说流传数千年,当代科学家倡导“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善待自然,传承古代环境理论精髓,把握“气脉”、“水脉”核心,推进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为生态乡镇、生态县(市)建设注入新动力,聚合新底气。

2 生态涵养区规划布局

融安县地处北温带以南的南岭南侧,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北走向长89km,东西宽44.5km。东北高,西南低。多数山体为北北东向展布,太阳辐射强,气候资源丰富。地形地貌复杂,形成不同的区域气候。本文以山脉走向、坡向、气候、水分(含降雨、水系)等生态因子的不同为依据,规划5个生态涵养区:

2.1 浪溪江流域生态涵养区

位于县北部、东北部。依托从白山、猫头岭、广福顶、三阳顶和九峰山山脉,北北东向展布。平均海拔800m以上,为中山地带。主峰从白山1350m,为全县群峰之冠。南侧和西侧逐渐下降为海拔500m左右丘陵区,至浪溪江沿岸狭长的河谷地带200m以下海拔,形成面向南方暖湿气流的迎风坡。暖湿气流因地形作用被迫抬升,易于成云致雨。因而,这个地区雨水特别充沛,气候温暖潮湿,年降雨量在1800mm以上,此区域为浪溪江源头和上游。行政区辖板榄镇泗安、东岭、龙纳、麻江等7个行政村。是全县天然阔叶混交林集中分布的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高,富有生物多样性。

2.2 雅瑶河流域生态涵养

位于县东北部。依托七星顶、香炉岭、狮子岭山脉,主峰香炉岭海拔1120m。山体呈北北东向分布,为中低山陡坡地貌,海拔700~1100m。雅瑶河发源于海拔1152m的狮子岭,注入浪溪江。涵养区依托的山脉亦恰是面向南方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雨量充沛,气候温暖,平均年雨量1800~1900mm。溪河密布,河深水清,水量基本稳定。森林覆盖率是全县高的林区之一。从河谷到高海拔山地都有茂密的天然阔叶混交林,森林成层性明显,乔灌木和野生动物、鸟类、昆虫种类丰富。该生态涵养区行政辖雅瑶乡章口、大琴、福田、雅瑶等行政村。为雅瑶河源头和上中游,亦是浪溪江上游。

2.3 南江河流域生态涵养区

南江河是融江河一级支流。生态涵养区在南江河发源地和上中游,位于县境东部,依托狮子岭、黑石界、十二瓣山、波有岭山脉。黑石界,石质山体,海拔1250m,岭上石头黑色,故名。黑石界至波有岭(海拔1122m)山体呈北北东向分布,延伸约50km。山体北北东向为南来暖湿气流滞留,成云致雨创造优越环境,与上述2个涵养区相同,气候温暖,水分充沛,自然环境幽雅,内有我国亚热带天然林保存较好的林区之一(摆竹山林区),和广西鸟类保护区之一大坡乡禄局村(三锁鸟类保护区)。行政区辖大坡乡福上、福下、禄局、星下,泗顶镇寿局、上洞、振彩等行政村及九歪水库。

2.4 泗维河流域生态涵养区

位于县西部。泗维河为融江一级支流,发源于融水县元宝山东麓,流经融安县长安镇安宁村,从泗维河口大泽注入融江。依托敲邦岭、牛栏山、圣山岭山脉。山体呈北东向转向西北,呈一弧形,主岭圣山岭海拔945.5m,与融水县之分水岭,西北和西面为元宝山脉东翼,由西向南伸入县境西北,与东北部延伸而来的天平山脉隔江对峙,构成朝南开口的喇叭地形,南方暖湿气流易进难出,使得这一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9℃,年雨量1600mm以上,圣山岭南面是国有西山林场,该场西山林站在此有天然、次生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近1249hm2,森林密茂有乔灌木85科188属289种。森林覆盖率96.5%,是生物多样性良好的栖息、繁衍寓所。溪涧长流,瀑布哗哗,鸟语花香,已建并获准国家级森林公园。

2.5 石门水库生态涵养区

位于县南部,大良镇与东起乡交界处。石门水库是县内较大的内河水库。为生态旅游区。山体海拔600~700m。水库被乔灌木覆盖的丘陵、石山环绕,风景秀丽。

3 生态涵养区建设对策

生态涵养区规划基本定位是保障全县生态安全,改善生态,保护环境,这是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实施对策:

3.1 确立生态观念,加强生态修复与建设

《人类环境宣言》写道:“人类既是他的环境的创造物,又是他的环境的塑造者,环境给予人以维持生存的东西”[3]。绿水青山是生态良好的最好表征,也是完美的“植物与环境的统一”的体现,以“绿色化”理念,系统论的整体观编制涵养区设计实施方案。土地、空间、水体、无机环境等都是修复、建设对象与内容,它们都是生态因子的载体与结合体。只有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用绿色植物修复与建设,生态得以恢复完好。

3.2 新造林扩张数量更要提升质量

生态涵养区的浅山区要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更要提升质量。森林蓄积量及生长量低下,一是影响森林对气候生态的调节,导致调节功能下降,同时削弱森林资源产品的产出及森林多种功能的发挥。要林成片,绿相连,造林成效计算应用乘法,注重多种产品的产出率。植树造林也要讲供给侧改革,优化各种要素,提倡复层混交林,浅根性与深根性,阳性树种与耐阴树种,多重根系,复层林冠,提高森林植物叶面积指数及其光合效率以及涵养地表水、地下水功能和固碳释氧功能,延长抚育期,对症下药,精准管理。

3.3 深山区天然林彻底封存

天然林是全县森林资源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自然生态发挥着巨大作用。20世纪和21世纪初期,对天然阔叶林盲目开发,乱砍滥伐,导致天然林数量锐减,结构损坏,质量下降,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变得恶劣。陶渊明诗曰:“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4]。为改变这种状况,涵养区的深山区天然、次生阔叶林实行封存,一封数年至十余年,以观效果,深山区边缘地带其它林种、树种只准“多投入,少支出”,严禁乱砍滥伐、乱捕盗猎,严格监测与保护深山区森林密度、结构、生长量和蓄积量,保护生物多样性。

3.4 健全和完善管理保护体制、制度

生态涵养区规划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子孙,涵养区规划建设和管理保护,主体责任在政府。林业、环保、国土资源是主要职能部门,制定涵养区相关保护、管理规定和制度。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具体落实、执行,可以实行分片承包责任制,认真落实国家和地方天然林,生态林补偿政策和承包经费规定,权、责、利落实到人、到位。充分发挥村、屯、农户、投资者和承包人主动性、积极性。

3.5 增强全局意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

生态涵养区的规划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美丽家园的重要途径。森林产出的产品最公开、最公平为全社会享用,因此对生态涵养区的建设、管理、保护,应调动全社会力量,鼓励企业、团体、有志人士投资。宣传教育全民对生态涵养区保护意识,从生产生活方式、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遵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公德,从我做起,我为人人,共建全县生态涵养、生态修复核心区。

[1]罗孟花.夯实林业生态体系[J].广西林业,2007,4(14-15)

[2]何小弟,冯文祥,许超.园林树木景观建植与赏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1(110)

[3]杨朝霞.生态兴则文明兴[N].中国绿色时报,2015,1,20(A03)

[4]曾志杨.十八亿亩天然林将功德无量[N].中国绿色时报,2015,1,20(A03)

猜你喜欢
森林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哈Q森林
哈Q森林
迷失在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