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8-01-18 06:16何科伟周素萍叶艳萍
中国茶叶加工 2018年2期
关键词:香茶松阳县松阳

何科伟,周素萍,叶艳萍

(1.松阳县农业局,浙江松阳 323400;2.松阳县樟溪乡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浙江松阳 323406)

茶产业是松阳传统产业和主导产业,是涉及千家万户,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民生产业。近几年来松阳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品牌、培育拓展市场发展、强化产业融合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有力地推进了茶产业转型升级。现就松阳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做一些探讨。

1 松阳县茶产业发展现状

1.1 茶叶产业初具规模

松阳县现有10万人从事茶产业,茶园面积8420公顷,良种率达95.6%,无性系良种率居全省前列。2017年茶叶产量1.42万吨,产值14.1亿元,形成了“全县40%人口从事茶产业、50%农民收入来自茶产业、60%农业产值来源于茶产业”的发展格局。松阳县是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绿色生态茶叶之乡,获得“茶叶科技示范基地”“中国茶叶产业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特色产茶县”“中国十大最美茶乡”“浙江省十大茶叶强县”“浙江良种茶之乡”“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等称号,确立了浙南茶乡、浙南茶叶集散中心的地位,迈入全国产茶大县行列。

1.2 浙南茶叶市场引领作用明显

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浙南茶叶市场整体功能不断完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茶产地市场,交易量、交易额连续多年居全国同类市场第一。浙南茶叶市场是全国绿茶价格指数发布地,农业部定点市场、中国商品百强市场,并获得“中国绿茶集散地”称号。目前已吸引全国各地4000多名茶商常驻市场,辐射和带动浙江及福建、湖北、江西、安徽、湖南、四川、贵州等我国主要产茶省66余万公顷茶园,惠及茶农150余万,销售网络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1]。2017年浙南茶叶市场全年交易量7.68万吨,交易额57.01亿元。此外,松阳县还有一批销售人员在各大中城市设有销售窗口,市场网络初步形成。自2008年以来,连续举办了11届“中国茶商大会”,这项节庆活动成为全国农事节庆50强和浙江省最具影响力十大农事节庆。

1.3 品牌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松阳银猴”是浙江省十大名茶、华东十大名茶,2012年被认定为浙江省著名商标,2014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浙江名牌产品,并被认定为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国最具经营力品牌、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7年品牌价值20.75亿元。与此同时,作为浙江优质绿茶典型代表的松阳香茶于2015年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松阳银猴”“松阳香茶”公用品牌的打造,使松阳茶叶形成了以松阳银猴为高档礼品茶,松阳香茶为大众消费茶的品牌体系,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松阳有着1800年历史文化底蕴,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松阳茶叶融入精湛的采制工艺,逐步形成了松阳银猴、银猴白茶、银猴山兰、银猴龙剑、松阳香茶、松阳红茶等名优茶系列产品。

1.4 县域绿色基地建设全面推进

大力推进绿色生产,基本建成功能齐全的茶园路沟渠、防护林等硬件基础设施,并配以喷滴灌、防霜扇等科学设备。推行茶园病虫害统防统治管理,防治面积4733公顷,安装太阳能杀虫灯1718盏。目前,松阳县已有4533公顷茶园获得了无公害及更高标准的认证,其中,通过有机茶认证的茶园面积有233公顷。政府在松阳县推行农资经营规范化建设,制定《松阳县农资经营示范企业创建标准》和《松阳县农资经营示范店创建标准》,推动“茶叶溯源IC卡”与农资交易一卡通融合,实现从茶叶生产用药、茶青收购至茶叶市场销售全过程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2017年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省级例行抽检合格率达100%,并成功完成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县的创建。

1.5 产业融合初见成效

以万亩大木山茶园为依托,相继推出茶园观光、休闲品茶、采摘制茶体验、茶园骑行等项目,将茶叶种植、加工、休闲、消费、旅游融于一体,实现了茶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大木山茶园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先后获得浙江省优秀运动休闲项目、浙江省最受欢迎运动休闲旅游胜地、最美生态休闲健身点等荣誉称号,为全省农旅、茶旅融合发展树立了样板。2018年3月,大木山茶园成功创建全省唯一一个全国首批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有效地扩展了茶产业的结构,延深茶叶产业链,不断推动着松阳茶产业的升级。

2 松阳县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茶树种植管理方式有待改进

一是茶树品种结构不合理。目前,松阳群体种茶园面积不断减少,龙井43(占总茶园面积的34.1%)、安吉白茶(33.3%)、乌牛早(20.6%)等品种所占比重过高。茶树品种总体上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不强,如乌牛早、龙井43为早生品种,易受倒春寒影响。二是施肥不合理,如偏施氮肥和过量施肥,可导致土壤板结和退化,土壤酸化严重,撒施等施肥措施会导致水体污染和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经调查,松阳茶农使用氮肥和复合肥比例较大,其中,复合肥使用比例占45.0%,氮肥比例占35.3%,化肥平均每公顷用量超过推荐量的1倍以上;有机肥使用比例仅占19.71%,直接影响到茶园土壤质量和茶叶品质[2]。三是对松阳香茶单产的追求,致使茶青的过度采摘与茶树的过重修剪,从较大区域看,这个现象已导致茶区茶树树势出现衰退或严重衰退。调查发现,松古平原地区茶树种植到15年左右就被迫更新,过度采摘致使茶叶滋味淡薄、品质下降。

2.2 茶叶加工企业规范化建设有待加强

松阳现有3000多家加工厂(户),申办卫生许可证的茶企(作坊)超过2000家,尚有1000多家未申证;取得SC认证的茶企仅为20余家,占比不到1%;经初步统计香茶、扁茶、红茶的连续化加工生产线合计仅10条左右,且使用率低。大量的小茶厂分布于各村,加工设备简单,场地狭小,与住房相连。茶叶加工企业、加工户以当地中年村民为主,文化程度基本为初中毕业层次,加工技术多依靠口传手授的传统手工技艺。全县茶叶难以实现生产规范化、产品标准化、商品品牌化。

2.3 茶叶市场升级改造进程有待加快

近几年,浙南茶叶市场面临着新的挑战,交易量和交易额增长持续放缓,有明显的见顶迹象。市场结构布局不合理、交易环境欠佳、品牌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逐步显现,现有的软硬件已不能适应发展形势的要求。同时,面对电子商务的线上交易冲击,浙南茶叶市场升级改造的要求日益迫切。茶叶市场不仅是一个茶叶交易场所,更应该是集交易、旅游、体验、文化、衍生品(茶具、茶饮食等)等于一体、相互协调、有机整合的茶空间,是反映松阳乃至全国茶产业风貌的“清明上河图”。只有把握好升级改造契机,全面提高软硬件设施,形成网下有形市场与网上无形市场有机结合,才能继续做强做大浙南茶叶市场。

2.4 茶文化与茶叶的结合度不够紧密

茶文化是松阳的优质资源,但对茶文化的开发基本还处于“原生态”模式,多是依托自然资源或环境的浅层次文化开发,如“品香茶”“看茶艺”其本质上是茶文化服务项目,却将其等同于茶文化,而将松阳茶文化内涵和特征融于具体的自然资源或民风民俗中的项目开发就更少了。以文化名茶的打造为例,“松阳香茶”虽然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在“松阳香茶—香茶发源地”知名品牌的挖掘利用方面还远远不够。松阳茶文化元素,如松阳香茶、叶法善道家茶文化、茶与人居、茶市场文化更值得深入研究。茶文化旅游是更高层次的文化体验性旅游,但茶文化元素在“田园松阳”建设和松阳旅游业发展中结合和体现尚不紧密。

3 松阳县茶叶产业化的发展对策

3.1 改变茶树种植管理模式

一是建设生态茶园。在松阳县推广建设“园周种树,茶果(经济树种)间作”的生态茶园,控制大田茶园规模,鼓励茶园进山,注重茶园中的水电设施、喷灌设施、交通设施建设,增加茶园的经济和观赏价值[3]。二是引选育结合,推进茶树品种多元化,满足香茶为主导的名优茶适用品种搭配,早中晚、高抗高品质品种合理搭配,为香茶产品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开发提供种质核心竞争。三是制定有机肥使用支持政策,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改变单一使用氮肥和复合肥。四是推广留养夏茶,改变全年采茶的习惯。通过技术培训、机具补贴、机采机剪合作社等扩大机采比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茶园经济效益。

3.2 规范化建设茶叶加工企业,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一是建设茶叶集中加工区。按照乡镇、村规划建设一定规模的茶叶加工区,整治厂居混合现象,引导向较大规模加工企业发展,引导茶叶加工流水线的引进与利用,改进传统的茶叶加工技术,提高传统茶的品质。加大对市场登记注册、茶制品加工企业生产环境的整治力度,对茶叶加工的各个环节实行有效监控。二是加大对产品创新开发的支持,利用高效分离提取技术提取茶多酚、咖啡因等有效物质,开发调味茶饮料、纯茶饮料等新产品,丰富茶叶的花色品类,鼓励个性化、特色化发展。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消费市场和消费需求,开拓香茶细分产品、多茶类和加工原料茶的生产,扩大松阳茶在国内外的市场份额。三是通过招商引资和鼓励有实力的茶叶企业从事茶叶精深加工的领域,将茶叶加工延伸到医药保健、食品、养殖等用茶领域,丰富茶衍生品,实现茶叶从“喝”到“吃”和“用”的转变。进一步优化松阳茶叶产品结构,延长松阳茶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产业风险。

3.3 加快茶叶市场国际化进程,建设世界一流茶叶市场

一是改造升级浙南茶叶市场。拓展浙南茶叶市场功能和交易范围,提升市场的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推进分品种、分档次、分区域交易;分离打包、仓储、运输功能;建立规范的交易制度和秩序。二是规划建设世界级茶叶大市场。以浙南茶叶市场为中心,建设集贸易销售、文化服务、生态休闲旅游为一体,互联网+茶市(仓储)的跨区域多元化茶产业市场,打造茶叶产业集群,建设松阳茶城,实现松阳茶产业由“小产区,大市场”向“原产区,国际化”转型。三是积极争取成为绿茶国际采购中心,接轨杭州“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扩大松阳茶事活动的国际影响力。

3.4 深度挖掘茶文化资源,加快保护和开发利用

一是按茶事的需要规划、管理、经营茶产业,打造中国茶城。二是加快谋划和建设茶香特色小镇、现代茶庄园、微茶庄园和茶会展等,将茶产业与田园文化、古村落文化和休闲旅游有机整合。以茶山、茶园为载体,实现田园松阳与茶产业的一体化发展。三是以茶文化研究和艺术创作为主题,做好茶与道教文化、耕读文化、养生文化等融合[4],通过线上空间,微信、微博、网站、自媒体平台等,进一步打造“松阳香茶”文化名茶。加快松阳茶文化品牌塑造,加快推进茶俗文化产品开发,大力发展茶文化产业。

猜你喜欢
香茶松阳县松阳
妈妈的“双减”
捉蟋蟀
基于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研究三叶香茶菜抗小鼠CCL4急性肝损伤机制
何处是松阳
月兔香茶凝紫砂——谈谈“玉兔壶”的工艺之美与象征意义
紫瓯香茶醉太白——简谈“太白韵”紫砂壶的构造与文人风采
松阳:民生实事为家长解决后顾之忧
楼上楼下
松阳:以科技为引领 推进产业转型林业增效
松阳县关工委走访慰问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