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文本:探寻言语表现的奥妙

2018-01-18 15:31郑小敏
教育界·上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随文练笔文本阅读教学

郑小敏

【摘要】当下语文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首要任务。文章以小学高段阅读教学为例,对“随文练笔”进行了再度思考和实践:从研读文本着手,探寻言语表现的奥妙,提高小学高段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实效,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文本;言语表现;随文练笔;阅读教学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当中提出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理解、运用、思维、审美四个方面。当下语文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线的小学高段语文教师,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对“随文练笔”进行了再度思考和实践:从研读文本着手,探寻言语表现的奥妙,以此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加强对言语的积累和运用,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言语表现的能力——需要明确的目标导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在研读文本时,应深入解读课程读写目标,关注学生的言语表现能力。

(一)解读一学段的言语表现能力,分学期循序渐进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读写目标的具体描述,我提炼出本学段的言语表现能力,分四个学期循序渐进。

一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学会积累和运用。二是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留意“写人”的表达方法,学写读书笔记、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三是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四是通过广泛阅读,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二)解读一学期的言语表现能力,分单元集中训练

根據一学期的言语表现能力,我们进一步研读,分单元集中训练。如人教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的言语表现能力。

第一单元“走进西部”: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句,了解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以及借物喻人的写法。第二单元“美好童年”: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积累语言,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对童年生活的感受。第三单元“语言艺术”:体味不同体裁文章的语言风格,了解不同体裁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第四单元“可贵心灵”:领悟叙事、抒怀的表达方法,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第五单元“中国古典名著之旅”: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领悟课文布局谋篇的方法,了解选材和表达中心之间的关系。第七单元“作家笔下的人”: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揣摩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并尝试运用。第八单元“异域风情”: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揣摩作者写景物、风情的特点并积累语言。

(三)解读一单元的言语表现能力,分课文逐步渗透

“单元整合”教学意在让我们建构一种“随文练笔”体系——以一单元课文为基本视域,以同一类型为基本手法,以某方面言语训练为基本主旨,逐篇渗透。如表1所示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

表1 人物描写

文章 写作特色 言语表现能力

《人物描写一组》 三个人物描写片段,描写人物的方法不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感受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交流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刷子李》 关注平凡人、平凡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语言朴实 感受“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学习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积累优美语句

《金钱的魔力》

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变化来刻画人物形象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以上三个“一”的贯穿,为“随文练笔”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导向,有效地解决了“随文练笔”设计的随意性,让理解与运用相得益彰。

二、言语表现的形式——凸显不同的体裁特点

不同体裁的课文应有不同的练笔需求。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不同体裁的课文阅读中进行恰当的言语表现形式练习,才能提高言语能力。

(一)聚焦记叙文——仿写、补白、创作

小学高段重在学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所以小学高段语文教材中记叙文的编排量是最多的。对于这类课文,一般可以仿照精彩语段进行仿写,或对文本进行补白,或写读后感。如教学《慈母情深》一文中品读描写“母亲”的两个片段后,针对“鼻子一酸”,让学生补白仿写:就这样,我鼻子一酸,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对母亲说:……(至少用上三个“母亲”)。如教学《梅花魂》一课,最后的练笔环节是,学完整篇课文,你一定有许多心里话想说,请拿起笔来用心地写一写吧!

(二)聚焦说明文、古诗文——改写

说明文,一般是介绍某些事物的特点、性质、用途等,语言准确简练,但抽象枯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改变人称,转换角色的方式进行练笔训练,促使学生吸纳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新型玻璃》时精心设计了“新型玻璃自述”的练习,新型玻璃自己为自己做广告,学生兴趣盎然。同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感悟及生活经验将古诗文改写成一篇篇优美生动的记叙文或散文。如《清平乐·村居》是一首田园诗词,通过看图想象,联系生活实际,引入“翁媪”对话,学生生动地描述了一家老小安闲幸福的田园生活及“小儿”无忧无虑的童年。

(三)聚焦小说——续写

经典名家的小说著作进入小学语文教材,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言语表现形式。它以其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故事情节、生动的语言文字,备受学生喜爱。在教学中,倡导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深刻把握人物形象,体验故事情节,感受主题意蕴。如《穷人》一文的结尾处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渔夫一家将会怎样关心、抚养两个孤儿成长?今后一家九口人的日子该怎么熬?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延续了故事情节,赞美了穷人美好的心灵。endprint

以上四种体裁的课文凸显了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言语表现形式,能让语文教师在研读文本时更好地进行“随文练笔”设计。

三、言语表现的内容——讲究敏锐的洞察能力

言语表现内容的发现与创造,是“随文练笔”中最重要的因素。它需要我们练就一种敏锐的洞察能力,潜下心来,钻进文本,寻获和创造言语表现的内容。

(一)关注文本的“提示”

小學高段语文教材中,精读课文都安排了丰富的课后题,略读课文则编排了相应的略读导语。只要我们细细品读这些“提示”,就能读出言语表现的内容。如精读课文《草原》编排了四道课后题,其中第二小题:“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写得美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再抄下来。”在教学中,我就以这题中的“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世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处句子进行了“情景交融”的练笔训练。

(二)关注文本的“插图”

课文中的插图是小学语文教学最直观的教具和学具。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些插图,课文已经作了细致的描绘,但有的只是一笔带过,而言语表现的内容往往就在此处——给插图配上一段文字。如《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课中,有一幅筑路大军为隧道贯通欢欣鼓舞的插图。在教学结尾处,我让学生借助插图,仔细观察,展开想象,写一写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学生文思泉涌。

(三)关注文本的“隐性小泡泡”

高段语文教材与中低段语文教材明显的不同就是没有了“小泡泡”。我们在研读文本时就要善于找出“隐性小泡泡”——或故事情节,或精彩语句,或结尾感想……如研读《彩色的翅膀》中“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这句话时,大胆质疑,一个“隐性小泡泡”就出来了:“小精灵会怎样在海岛上安居乐业?课文中的小精灵是指谁?”一个言语训练点也就出来了:“请展开想象:从此,战士们(或小昆虫们)在祖国的海岛上安居乐业:_____________。”

实践证明,要想增强“随文练笔”的实效性,语文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文本,心系“言语表现的秘妙”,以学生为第一依据,以文本为重要依托,关注言语表现的能力、言语表现的形式、言语表现的内容,精心设计,有效落实,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endprint

猜你喜欢
随文练笔文本阅读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随文练笔,随意不得
浅谈随文练笔的几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