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EVA材料抗光伏组件PID效应的研究

2018-01-18 06:16周挺朱冰洁怀朝君
科技视界 2017年29期
关键词:乙烯

周挺 朱冰洁 怀朝君

【摘 要】本论文通过研究不同EVA材料对光伏组件PID测试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采用了四类EVA封装的光伏组件的IV特性以及EL测试结果,给出不同EVA材料的抗PID效应能力,给光伏行业的PID研究并解决困扰光伏行业的难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光伏组件;电势诱导衰减;乙烯-乙烯醋酸酯共聚物(EVA)

中图分类号: TM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7)29-0104-002

【Abstract】In this paper, by studying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EVA materials on the performance of PV modules, the IV characteristics and EL results of the four types of EVA-encapsulated PV modules are contrasted and analyzed. The anti-PID effects of different EVA materials are given, Industry PID research and solve the problems plaguing the photovoltaic industry provide a reference.

【Key words】PV module; Potential-induced attenuation; 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 (EVA)

0 引言

光伏组件由TPT背板、封装材料、晶体硅电池片、封装材料、钢化玻璃面板组成。其中封装材料是它的最一个关键部分,好的封装材料可以为太阳电池的安装提供多种光学、物理、绝缘、防湿气等保护[1]。由于具有成本低、质量轻、粘结性能好以及柔软等优点,高分子树脂材料是目前使用广泛的一种封装材料,它包括离子型聚合物、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乙烯-乙烯醋酸酯共聚物(EVA)、热塑性聚氨酯(TPU)、熱塑性聚烯烃(TPO)、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等[2],其中含33%醋酸乙烯酯的EVA综合性能良好,是目前光伏组件中最常用封装材料。

PID效应是指长期运行于高强度负电压下的组件,在封装材料与玻璃间产生漏电流[3],大量电荷在电池片表面集聚,从而导致光伏组件钝化失效性能变差[3-7]。温湿度等环境条件会使接地边框和电池片之间形成漏电流,背板、玻璃、封装材料和边框间会形成漏电流通道,从而导致PID现象。

本论文通过研究不同EVA材料对光伏组件PID测试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采用了四类EVA封装的光伏组件的IV特性以及EL测试结果,给出不同EVA材料的抗PID效应能力,给光伏行业的PID研究并解决困扰光伏行业的难题提供参考。

1 试验方案

1.1 EVA材料收集

收集不同抗PID的EVA制备厂家信息,挑选出四种EVA材料作为组件封装材料,体积电阻值各有不同,具体如表1:

1.2 测试组件的制备

将收集的4种EVA材料按相同工艺分别制备成待测组件,每个种类各制作1个样品,分别为样品A、B、C、D。本试验采用多晶硅电池片为主要原料。组件制备完成后,将待测组件置于户外进行三轮5KW?h预处理,待组件稳定后再进行PID试验。

1.3 试验方法

试验开始前,先对所有样品进行EL测试、IV特性测试的初始测试。对所有样品进行相同条件的PID试验,试验方法参考以下IECEE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 62804系统偏压耐受测试(俗称电位诱发衰减PID测试);IEC 61215, 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IEC 61730-2, 光伏组件安全鉴定 第二部分:试验要求;IEC 60068-2-78 环境测试 第2-78部分:试验 试验室:稳态湿热。试验条件为:温度60℃,湿度85%,时间96小时,电压1000V,接线方式为反接。PID试验结束后,进行实验后EL测试、IV特性测试。

2 试验结果

按试验方案进行PID测试,测试前后不同EVA封装组件I-V特性如表2:

3 结果分析

根据当前研究成果,一般认为PID失效存在三种控制机制,极化、钠离子迁移和电化学腐蚀,在传统的晶硅组件中,主要在电池片与焊带的焊点附近易发生电化学腐蚀,这种腐蚀机制并不是所有晶硅组件产生PID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极化主要与电池片的表面处理有关,极化产生的失效大多是可以恢复的,钠离子迁移却是难以扭转的。钠离子迁移原理为:由于水汽进入或EVA中原有的水分会导致EVA水解产生醋酸,醋酸与玻璃表面析出的碱反应产生可以自由移动的钠离子,钠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移动到电池表面,中和P-N结,引起电池片效率的降低。较好的EVA可以减少体系中的水解基团,进而阻隔钠离子在体系中的移动带来电池的PID问题。

对表2数据进行分析,A、B、C、D四类EVA封装组件PID测试后,功率均有所衰减,对应衰减率分别为3.17%、7.71%、10.67%、1.06%。四类EVA对应组件PID实验后功率衰减为C>B>A>D,结合四类EVA封装材料组件PID测试前后的EL测试结果,分析其对PID效应的影响机理。

根据图2.b的EL图像可以看到,电池片出现的失效现象较A类EVA封装的组件明显,失效电池片数量也明显增多,但出现失效的电池片仍大多为组件边缘电池片,只是电池片失效位置由边缘扩散到了中间。B类EVA 与A类EVA相比,阻挡体系内水解基团能力较弱,产生的钠离子迁移较为严重。

根据图3.b可以看出,出现失效的电池片仍为组件边缘区域,但电池片的失效现象较前两类EVA封装的组件明显严重,其中,有一片电池片已经完全失效,组件失效现象明显。C类EVA不能完全阻挡体系内水解基团,导致组件内产生了较多的钠离子,迁移到电池片表面后与电子中和,破坏了PN结,使得组件失效现象明显。

从图4可以看出,D类EVA封装的组件在PID前后的EL图像几乎没有变化。D类EVA能够非常好的减少体系中的水解基团,进而阻隔钠离子在体系中的迁移,因此这类组件几乎没有产生PID现象。

4 结论

根据EL测试结果,四类EVA阻隔钠离子迁移的能力依次为D>A>B>C,造成的PID现象严重程度C>B>A>D,这与四类EVA对应组件PID实验后功率衰减顺序完全一致,D类EVA封装的组件抗PID性能最好,C类EVA封装的组件产生的PID现象最为明显。对比四类EVA对应体积电阻可以发现,功率衰减率与EVA体积电阻大小成反比,即体积电阻越大,功率衰减越小。可以推断EVA材料体积电阻越大,其绝缘性能就越好,减少水解基团能力越强,阻隔钠离子迁移能力也越强,抗PID能力越好。

【参考文献】

[1]张增明,唐景,吕瑞瑞,等.光伏组件封装EVA的湿热老化研究[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1,3(40):24-31.

[2]刘峰,张俊,李承辉,等.光伏组件封装材料进展[J].无机化学学报,2012,3(28):429-436.

[3]周艺,欧衍聪,郭长春,肖斌,何文红,黄岳文,金井升.多晶硅太阳电池双层SiNx镀膜工艺研究[J].材料导报,2012,26(8):14-16.

[4]何宝华,杜军伟,王慧,等.晶体硅光伏组件抗PID机理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5,11(36):2698-2702.

[5]孙晓,王庚,恽旻,怀朝君,胡旦,沈辉.关于光伏组件标准中功率衰减指标的研究[J].标准科学,2015(4):50-53.

[6]陆志刚.光伏发电站应对PID的解决方案[J].自动化应用,2015(7):126-127.

[7]何堂贵.晶体硅太阳电池制作中的扩散工艺研究[D].[硕士毕业论文].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乙烯
镇海为大乙烯装上“中国心”
乙烷裂解制乙烯产业大热
1,1-二(苯并咪唑-2-基)-2-(喹喔啉-2-基)乙烯的合成及其性能
乙烯裂解炉先进控制系统开发及工业应用
两个基于二噻吩乙烯结构单元双核钌乙烯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性质
2015年乙烯进口关税下调至1%补充国内需求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