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昔物语集》中的龙女报恩故事的比较研究

2018-01-18 08:51雷婵
活力 2018年20期
关键词:变异人物形象

雷婵

[摘要]《今昔物语集》中的龙女报恩故事,与其故事来源《摩诃僧祗律》中的文本相比,显示出了日本化、世俗化的特征。本文通过分析人物设定的变异,明确变异的特征及变异产生的原因,认为《今昔物语集》的龙女报恩故事脱离了《摩诃僧祗律》中报恩、出家的佛教主题,蜕变成了充满人情味和人文关怀、世俗化了的观音信仰致富故事。

[关键词]龙女报恩;变异;人物形象;致富

日本平安时代说话文学的代表作《今昔物语集》(以下为《今昔》)中,卷十六第十五篇“信奉观音的少年龙宫获宝”是日本龙女报恩故事的佳作。有学者指出,其直接出处为《摩诃僧祗律》(以下为《僧祗律》)卷三十二中的商人救龙女故事。此二篇故事的情节结构较为类似,但《今昔》中的人物设定发生了重大的变异。本文将分析《今昔》龙女报恩故事中的人物,探究产生变异的原因。

一、龙女报恩故事的情节梗概

(一)《僧祗律》卷三十二中的商人救龙女故事

第一,赎龙女放生:有人捕得龙女、商人以八头牛赎出龙女、放生。第二,龙宫游历:龙女邀商人前往龙宫、二龙请商人相助、商人替二龙说情、龙女谈生为龙族之苦,劝商人出家。第三,龙宫得宝:商人得赠龙金、归家后将龙金交给父母、商人出家。

(二)《今昔》卷十六第十五篇中的龙女报恩故事

第一,赎龙女放生:少年参拜寺院途中见有人持蛇、少年请求将蛇放生,捕蛇者表示迫于生计需要杀蛇、少年讨价还价以棉衣换得蛇、放生。第二,龙宫游历:少年于途中遇到龙女、被邀请前往龙宫。第三,龙宫得宝:龙王感激少年救女之恩,赐美食并赠以龙金、少年持龙金归家、致富。

由以上情节梗概可知,此二篇的故事情节都是沿着赎龙女放生、龙宫游历、龙宫得宝这条主线展开。《今昔》卷十六第十五篇应是吸收了《僧祗律》中的商人救龙女故事的情节结构的基础上而創作的,但故事的人物设定、情节母题等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变异。其中,人物设定中变异最为明显的是捕蛇者和龙王的形象。

二、捕蛇者的形象

此二篇故事中,捕蛇者的人物设定方面的变异非常大。首先,从捕蛇的目的来看,《僧祗律》中是因为龙女蛇肉美而捕蛇食用;而《今昔》中则是赖以生存的活计如意制作需要用蛇油而不得不杀蛇。显然,与《僧祗律》中的捕蛇者因口腹之欲而杀生相比,《今昔》中的捕蛇者因迫于生计而捕蛇的行为,在道德上更容易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

其次,从赎蛇的过程来看,《僧祗律》中,捕蛇者不肯以一头牛交换,讨价还价最终将商人所驱八头牛全部换走,而理由只因“此肉多美”,贪婪心性暴露无遗。商人换走蛇后害怕龙女再次被捕蛇者捕捉的细节描写,则进一步加深了捕蛇者“恶”的形象。反观《今昔》中的捕蛇者,虽然在交换过程中也发生了讨价还价,但没有像《僧祗律》中的捕蛇者那样贪婪地将少年所有的衣物全部换走,只换取了他认为合适的价值:一件棉衣。龙女报恩故事里,捕蛇者克制住了贪婪的欲望,与《僧祗律》中的捕蛇者相比,在人性道德上处于更高的层次。

最后,《今昔》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通过对话的方式,慢慢道出捕蛇人的捕蛇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似有意为捕蛇人所代表的为了生计做不得已的事情的一类人进行辩解,充满了人文关怀。

三、龙王的形象

在《今昔》中,龙王一直是作为龙宫之主而出现在与龙相关的故事当中,反映了平安时期日本人关于龙宫的想象。《今昔》龙女报恩故事中的龙王是作为报恩赏赐宝物的人物出现的,而在《僧祗律》中,龙王没有出场。

《僧祗律》中,故事的开篇直接交代了被捕的蛇为龙女,而此龙女是因为受“布萨法”斋戒而无奈受制于人。并且,龙女在处理守卫龙的看护失职时非常强硬地要将他们杀掉,商人以绝食相逼时才肯减轻惩罚。由此可见,《僧祗律》中的龙女有高强的法力,并掌有一定的权力。可能正是这样强势的龙女,作者没有考虑让龙宫之主的龙王出场。

而《今昔》中,直到龙女以人形姿态出现在少年面前表明身份,才明白之前被捕之蛇原是龙女。至于龙女为何会被人类捕捉这个疑问则直到龙王的出场才得到解答。龙女自始至终都被描写成了一位“年龄十二三岁”的、不听父母劝告偷跑到人间的贪玩的少女,是需要人保护、关爱的对象,而这个人无疑应是龙王。

关于龙王的描写:“六十岁左右两鬓须髯气度非凡”“身着华美的衣装,威严凛凛”,可以看出龙王被塑造成了威严强势的长者。但当龙王说出“世上没有不疼爱孩子的父母”,流露出对年少女儿的疼爱时,这种宛如世俗人间的父母般真挚的父女情感,让龙王的威严中更增了人情味,也使神秘的龙宫拉近了与世俗的距离。

由以上分析可知,从人物设定的变异来看,《今昔》中增加了关于捕蛇者杀生背后的生存困境的描述,同时,在龙宫得宝的情节增加了龙王的出场,并通过龙王之口道出了“日本国人心险恶”这一社会现实。这些人物设定的变异,不仅使原本教化意味极强的故事转变为更具世俗趣味的致富故事,还通过细节描写、人物对话、增加情节母题等方式,使原来扁平的捕蛇者形象更为丰满,龙王的出场也使故事中的“报恩”“赠宝”情节更加合理,符合平安时代日本人关于龙宫的想象。可以说,《今昔》的龙女报恩故事已经完全脱离了其来源文本《僧祗律》中报恩、出家的佛教教化主题,蜕变成了世俗化了的观音信仰的致富故事。

参考文献:

[1]刘世德,石昌渝,竺青.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第四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2]吴彦,金伟.今昔物语集(1—3)[M].沈阳:万卷出版社,2006.

[3]东晋佛陀跋陀罗与法显共译.《大正藏》(第二十二册).大正一切经刊行会.1927.

猜你喜欢
变异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世卫:Delta变异株正成为全球主要流行变异株
基因突变与生物变异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强化形象思维进行歌曲表演创作
谈历史传记题材的古装影视剧化装造型设计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变异的蚊子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